诸城市小型水库城乡共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周德宝

诸城市小型水库城乡共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周德宝

摘要:诸城市面向小型水库领域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聘用管理人员,招标养护队伍,落实管护经费,实行信息监管,建立起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的“城乡共管”新型管理模式,保障小型水库长期良性运行。

关键词:诸城市;小型水库;管理模式;探索

1、基本情况

小型水库是县域农村的水旱灾害防御屏障和自然生态资源载体。诸城市共有118座小型水库,其中小(1)型水库12座,小(2)型水库106座,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总体特点是“小而险、多而散”,受多种因素制约,长期陷入镇街政府无力管、农村社区无钱管、农村群众无人管的困境。近年来,诸城市改革原有镇街属地管理单一体制,融入市级力量,创新“1+5”城乡共管新模式,实现管理有人员、维修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和专职化管理、专业化维修、物业化养护、信息化监管,推动了小型水库管理从“整体弱”向“全面强”的跨越,成为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县。

2、“1+5”模式主要做法

2.1“1”就是一个“城乡共管”的管理体制。

城乡共管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信息支撑、市场运作的新型组织方式,主要特点是政府来管、市场来做。形式上是把全市小型水库作为一个整体,政府责任主体由镇街政府上升到市政府,融入市级管理力量,市镇两级上下联动、政府市场联合管理,通过政府责任包靠、部门协同监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体现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2.2“5”就是五个管理运行机制。

2.2.1一个体系支撑政府主体责任。一是四级安全责任。市政府对全市小型水库安全负总责,镇街履行属地安全责任,镇街水利站作为管护主体承担日常管理责任,市水利局履行行政监管责任。二是两级湖长全覆盖。把小型水库作为湖泊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体系,全市落实镇、社区两级湖长236人,定期巡查督导,督促清违清障清洁,杜绝遗漏新增反弹。三是十部门联合监管。水利、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经管、应急、环保、执法等部门和单位分工协作,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专项督查,覆盖小型水库管理各个领域。四是“三级责任人”上岗到位。各个水库明确了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水库管理员“三级责任人”,挂牌公示,接受监督。

2.2.2一个标准划界水库管理范围。诸城市规定,小型水库大坝坡脚外30米属于管理范围,实行无例外“一刀切”,禁止所有侵占行为,清除所有侵占实物。界桩、警示标志齐全。

2.2.3一个平台监管日常管理行为。建成小型水库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控制中心,建立小型水库数据库,配套雨水情自动遥测系统、自动水位站。同时,专职管理员配备手持智能终端“外勤助手”,实时上传人员活动轨迹和水库工程影像。

2.2.4一个模式统一实施管护运行。设立专职管理员和维修养护队伍,实行项目化管理。专职管理员主要承担日常巡查、观测、保洁维护职责,按照小(1)型水库2人/座、小(2)型水库1人/座的标准配备,全市共设专职管理员130人,一年一选聘,培训后上岗。专职管理人员费用,按照每年每座小⑴型水库1万元、小⑵型水库5000元的标准落实,按实绩发放。维修养护队伍,主要承担大坝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一年一招标,按标准规范养护。维修养护费用,按每年每座小⑴型水库2万元、小⑵型水库1万元的标准落实,年度结余经费滚存使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建设,由市水利局按照基建程序统一组织实施,近两年投资5940万元,完成9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市118座小型水库除险不彻底、加固不完全、水毁新出险等问题全部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各水库绩效考核标准统一制定,防洪预案统一修订,雨水情观测设施统一维护,一库一档统一管理。

2.2.5一个漏斗向下管理各项经费。经费由省、市、镇三级等额筹集,市财政专户专账管理。经费拨付与考核结果挂钩,经市水利、财政部门复核确认后,由市财政直接拨付到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队伍账户。对镇街实行百分制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不予安排本年度管护经费。

3.新型管理初步成效

3.1改变了过去“资产构成复杂、管理权责模糊”的局面,补齐了管理缺位的短板。产权和管理范围的明晰、安全责任与管理主体的确立、日常管理与维修养护的分离、管护队伍与管护经费的落实,理顺了管理体制并建立起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困扰基层水利发展的“谁来管理、谁来出钱、谁来维护”重大问题。

3.2改变了过去“管理无序、效益低下”的局面,实现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创新。小型水库城乡共管新型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建设、管理、保护融为一体,由过去的汛期季节化转入全年常态化。全市118座小型水库在连年干旱、短时洪涝的极端情况下,较常年多蓄水500多万立方米,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2018年8月11日,地处桃林镇山区的管家沟、初家沟水库暴雨引发山洪,由于专职管理员第一时间报警、三级责任人提前上岗、水库提前泄洪、下游村庄提前转移,才实现220毫米特大降雨下无人员伤亡、无极端灾情、无极端水情的“三无”目标。

3.3改变了过去“只管工程、不管环境”的局面,实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规范化管理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既有效解决了小型水库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也为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乱栽乱种、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根本治理。全市小型水库增加水面面积1200多亩,水清坝洁、岸固景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和群众休闲旅游的景点。贾悦镇依托贾悦水库,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湿地公园,实现了工程长治久安和水环境洁净优美的有效融合。

3.4改变了过去“单一资源开发、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助推了经济绿色循环发展。借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生态农业建设。依托石龙口水库,吸引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浦兰农业生态园,促进了城乡区域联动共享发展。同时,诸城市正在规划东南部小型水库群联网方案,扩大水系连通、水源联网成果。

4.完善管理机制的思考

4.1延长维修养护队伍的合同年限。诸城市小型水库数量多、布局分散,针对新的维修养护队伍在一年一招标制度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不熟悉、业务不熟练、适应周期长问题,将招标承包周期延长到两年。

4.2实行维修养护队伍集团化作业。将现行的两家企业并存模式继续浓缩优化,调整为一个企业独立承担,分库分片分区作业。

4.3专职管理员纳入维修养护队伍。专职管理员与镇街政府和市水利部门脱钩,人员和经费整建制纳入维修养护企业,由企业直接负责招聘、管理、考核、薪酬,减少管理环节,减少劳务纠纷,实现物业化一站式服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型水库管理城乡共管体制由政府责任部门化和社会服务企业化两部分组成,二者融合中,政府应重点在改体制、建机制、定制度、保经费、管成效下功夫,标准规范不失之于宽,监管考核不失之于松,而在人员招聘、机械租用、劳动协议、工作量化、薪酬给付等市场化具体管护环节中,应充分发挥企业自主作用,政府部门不宜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全面建立快捷高效的“一个责任管水库、一个企业管服务、一个账户管经费”新机制。

作者信息:周德宝(1970.9),男,工程师,大学学历,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论文作者:周德宝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5

标签:;  ;  ;  ;  ;  ;  ;  ;  

诸城市小型水库城乡共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周德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