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中检查井造成的危害与防治措施论文_黄华强

黄华强

广东广基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落实检查井危害防治措施有利于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性。本文围绕检查井对市政道路的危害及防治进行分析,结合某工程实例,说明了检查井及周围路面现况,分析了检查井周围路面病害成因,给出了防治和改造对策,期望能相类似的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分析;防治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城市道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检查井周围经常发生病害,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行车安全和市政工程的建设。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检查井所造成的路面病害进行防治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 检查井及周围路面现况

我司对某道路进行实地调查。从检查井的位置、类型及对路面损伤程度进行抽样检测。通过目测、简易测量及调查,病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分为如下几类。

1.1 Ⅰ类病害

检查井顶面与路面衔接基本平顺,路面与检查井框顶高差及井盖框高差均<5mm,井框安设平稳,路面状况基本完好,路面行驶质量基本达到城市主干道平整度标准要求。

1.2 Ⅱ类病害

检查井顶面与路面衔接尚平顺,路面与检查井框顶高差和井盖框高差处于5mm和10mm之间,路面有轻微网裂、松散或沉降变形。

1.3 Ⅲ类病害

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顺,检查井盖框高差和路面与框顶高差处于10mm和20mm之间。井周围沥青路面存在横向、纵向裂缝长度≥0.5m,缝宽≥3mm;井周围沥青路面发生轻微程度龟裂、块裂、松散,面积≥0.5m2;或有局部车辙、中度沉陷、拥包、坑槽、啃边等病害(用3m直尺量测,其高差为5~10mm)。

1.4 Ⅳ类病害

检查井盖框差或路面与框顶差>20mm。井周围沥青路面破损严重,存在横向、纵向裂缝长度≥1m,缝宽≥5mm;发生中等程度块裂、龟裂、松散,其面积≥0.5m2;有严重车辙、沉陷、拥包、坑槽、啃边等(用3m直尺量测,高差≥10mm)。调查路段病害汇总表见表1。

表1 调查路段病害汇总表

由表1得出:该路段仅运营了3a,检查井与周围路面基本平顺的(指Ⅰ类)只占8%;由于检查井外露部分(井框、井盖)构造病害而引起路面严重破坏的(指Ⅳ类)已占到11%。

2 检查井周围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1 车辆荷载作用的影响

道路路面主要承受车辆活荷载的压力、剪切力和冲击力。当车辆行驶过检查井时,除车辆自身的重力作用外,由于检查井盖框与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差异和检查井盖框顶面与路面的高差,车辆行驶会对检查井产生冲击力,加剧检查井的位移、下沉,同时对周边路面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加剧了周边路面的裂缝、挤碎、推移等病害的产生。

2.2 井框井盖构造尺寸影响

通常检查井井盖井框结构高度约12cm,路面沥青面层厚度10~15cm。施工中沥青面层一般分上、中、下分层摊铺,井框一般在下层摊铺前就安装完毕,而下层摊铺厚度仅为5~6cm,不足以稳定井框,中、上层施工时经常发生碾压过后井框有松动、位移现象。井框较为合理的高度应>15cm,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中有三分之二的井框结构高度埋在下层和中层沥青混凝土中,从而较好地稳固井框,避免周围路面结构整体性的松动。

2.3 不同材料性质影响

检查井与周围路面是非连续结构,检查井与周边路面含有道路基层和沥青面层以及预制混凝土井筒和铸铁或混凝土井盖框。由于各种材料强度、弹性模量、温胀系数以及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均不相同。材料的差异使得检查井和周围路基、路面的应力、变形差异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构间开裂,形成沉降变形。

2.4 井框和井盖不配套

检查井或井盖的形式选用不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经常引起井盖异响、弹跳、甚至“飞盖”。

2.5 施工质量失控

检查井施工过程中井体周边回填土材料不合格、回填土压实度不达标、地基承载力不足、砂浆砌筑不饱满且强度低、施工高程控制不严格、施工工期安排不合理,导致检查井四周路基路面开裂或下沉。

3 防治和改造对策

借鉴国内成功实例,结合内环道路路面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和探索。

3.1 Ⅰ类病害

对I类病害应加强日常养护,保持每季度检查一次。

3.2 Ⅱ类病害

因检查井周围路面尚完好,只更(调)换井盖的改造对策。当井盖和井框高差>3mm,周围间隙>2mm,采用排序调配安装或重新加工制作井盖,达到高差和间隙的标准,以充分利用原有井盖资源。

3.3 对Ⅲ类、Ⅳ类病害采用半柔性井框方案改造

3.3.1 半柔性井框的结构(见图1)和工作原理

3.3.2 施工工艺

(1)检查井产生病害的路面按改造所需尺寸切割开(切割范围需满足压实工艺操作面最小的宽度,以>120cm为宜),开挖深度应视病害程度而定,通常仅面层被破坏,只需挖至基层顶面。

(2)拆除原井盖及井框,修整干净,以备后用。

(3)在原钢筋混凝土盖板上铺一层油毛毡,放置3cm厚的混凝土调节圈;将欲摊铺沥青混合料的下层圆形钢模(直径640mm)安置在混凝土调节圈上,调整圆形钢模的上端高度与路面高程(减去井盖高度)至平顺一致。

(4)在基层顶及混凝土调节圈上涂刷黏层油,后摊铺中、下层沥青混合料,并分层压实,压实厚度与下层圆形钢模顶齐平。

(5)将上层欲摊铺沥青混合料所用的圆形钢模(直径730mm)固定放置在已压实的沥青层上。

(6)摊铺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高出原路面高程5~10mm;然后将上层圆形钢模取出,将井盖框垂直放入,最终再用压路机压实。陈泷,梁宝,徐静:检查井对市政道路产生的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7)施工完毕清理现场,开放交通。

3.3.3 质量控制

(1)确保沥青混合料出厂质量和摊铺碾压温度,按原路面结构(材料性能)类型选择沥青混合料。

(2)确保沥青混合料压实度>98%,严格每50mm分层压实。井框边缘采用辅助木榔头侧面重击,确保沥青混合料密实。

(3)严格控制施工高程,确保竣工后井盖框高差及路框高差≤3mm。

4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中检查井病害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我们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认真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质量,这样才能提高城市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性,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莹、马宏伟.浅析市政道路中检查井存在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3(14).

[2]颜云清、李强.浅析市政道路检查井四周开裂沉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3]李桂芳.市政道路检查井病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

论文作者:黄华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中检查井造成的危害与防治措施论文_黄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