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抗生素的有效使用论文_杨国卫

杨国卫(广元市剑阁县妇幼保健院 628300)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儿科使用抗生素的现况,了解儿童抗生素的用药安全,增强抗生素的用药管理。方法 结合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抗生素用药量、种类、用药的途径以及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一些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抗药性等现象,造成儿科用药的疗程不足。结论 必须规范管理儿科临床抗生素用药,加强用药安全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儿科抗生素的用药水平。

【关键词】儿科 合理用药 抗生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69-01

抗生素合理应用及避免滥用是目前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儿童生理功能及机体调节能力不够完善,对药物敏感性高,适应性较差,这个问题在儿科临床上显得尤为突出,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抗生素儿科临床的合理使用就是在全面了解患儿、致病原与抗生素的基本情况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从而达到冒最小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3 月到2015 年3 月我院儿科应用抗生素进行过治疗的患儿78 例,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都为39 例。对照组中,男生21 例,女生18 例;年龄1—7 岁,平均年龄(3.5±0.9)岁;病因:呼吸道感染者15 例,泌尿系统感染者11例,胃肠道感者9 例,其他感染者4 例。观察组中,男生20 例,女生19 例;年龄2—8 岁,平均(4.2±1.1) 岁;病因:呼吸道感染者16 例,泌尿统感染者12 例,胃肠道感染者8 例,其他感染者3 例。两个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11 版中抗生素的诊断标准。

1.3 分组 对照组:按照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治疗。观察组:督导抗生素的使用方式进行治疗。

1.4 方法 (1) 在应用抗生素时对患儿全身症状进行合理改善,并及时对水、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进行纠正。(2) 以《2011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作为依据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案进行制定,对滥用、不合理现象进行限制甚至制止。(3)强调采用综合治疗的措施,并且对药物不良反应实行掌握,同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应用剂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并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4) 积极开展临床检验,降低病原菌耐药性,并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掌握,尽量避免滥用现象发生。(5)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5 观察指标 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从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热程度、感染情况、围产期异常、抗生素使用类型等方面分析影响抗生素使用的相关因素。并对患儿每1-2 月随访1 次,随访时间6 个月至1 年,平均(24±14) 个月。随访内容为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每6 个月至1 年检查1 次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 表示,用t 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而治愈率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2.2 抗生素应用类78 例儿科住院患儿使用过抗生素次数为145 次,其中包括23 个品种,青霉素类头孢菌以及素类使用频率较高。

2.3 患儿治愈情况 78 例患儿在经过抗生素的治疗后,有76例患儿已经治愈,治愈率达97.5% ,有2 例患儿的症状有所好转。

好转率2.5% 。

2.4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78 例患儿在服用抗生素后,9 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13% ,其中6 例患儿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 例患儿采用药物口服。在患儿不良反应情况中,有1例患儿出现了过敏的现象,其他患儿则均为皮疹。3 例出现了不良反应,患儿在药物的服用上结合了两种抗生素。

3 讨论3.1 静脉滴注应用普遍 现在,WHO 将注射剂人均使用药物的次数作为检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次调查中,有9 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6 例患儿采用了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据此可见,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医院及医护人员在药物方式的使用上需加大重视力度,采用合理的序贯疗法尽量减少静脉给药使用次数。对于儿童来说, 自身药物的使用更需谨慎,如过能口服,则最好口服,从而可以减少注射给药;如果能使用肌肉注射给药,则可不使用静脉滴注给药 。静脉滴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 联合用药方案不合理 在抗生素使用中,联合用药能有效发挥药物使用的效果,从而让耐药性得到延缓或者减少。很多医院在药物联用的过程中,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一样,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增加,甚至出现拮抗现象。相关报道说过,头孢类和青霉素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导致致病菌数量增多。因此,医院在联合药物的使用方面,需加以控制。

3.3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遵循以下几个事项:(1) 对患儿进行确切的诊断,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疾病,则符合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之后需观察患儿病原体的情况,对细菌药物要实施敏感测试,并且要结合检测结果中敏感情况以及病原菌的种类来选择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还需结合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以及患儿的身体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2) 在抗生素剂量选择上,需结合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制定,药物的使用方式需结合患儿情况以及抗生素种类。综合考虑药物的药动学以及药效学,从而使药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一类抗生素药物不同使用方法以及不同剂型也会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例如口服剂型会引起不良胃肠道反应,氯霉素口服、肌注、直肠给药以及外用时,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而静脉注射则能够避免此类不良反应。(3) 了解患儿的体质,观察使用情况。在对患儿实施药物治疗前,需对患儿身体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咨询患儿的家属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的情况,并且对患儿进行皮肤过敏的测试。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如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终止药物的使用,并进行治疗,必要情况下需更换抗生素。

参考文献:[1] 潘颖,韩琴,新生儿抗生索使用情况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2] 郑平荣,抗生索的合理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 0

论文作者:杨国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儿科临床抗生素的有效使用论文_杨国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