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论文_雷翰籍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论文_雷翰籍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分析,接着分析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防治措施,最后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摊铺碾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裂缝危害;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道路建设范围不断扩大,道路疾病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效的维护和维修是必要的。目前,道路工程中最常见的疾病是道路裂缝。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例如,交通荷载、路面材料等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裂缝,而随着道路的老化,裂缝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导致道路寿命缩短,甚至威胁到人民的安全。由于不同类型的道路裂缝,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主要进行了以下分析。

1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分析

1.1 基材质量较差

道路工程的骨架及其内部需要材料来进行有效的支撑。沥青混凝土路面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施工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道路使用、外部环境等,采用合适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存放材料,对材料质量进行实时检测,防止材料变质。如果水泥选择不合适,或者在骨料分级过程中出现问题,沥青混凝土强度会下降,导致道路裂缝。

1.2 施工不当

在一般情况下,施工不当是造成道路裂缝的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具体原因如下:施工过程中,由于测量误差,水灰比稳定性差,沥青混凝土强度不等。大型裂缝;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沥青混凝土隔断,不能取得良好的振动效果,造成路面早期裂缝;施工时,在没有规定振动次数的情况下,将模具拆除,使沥青混凝土强度达不到标准,最终路面出现裂缝,对切割时间没有合理的控制,使路面出现裂缝,浇注工作完成后,未及时进行维修,导致路面在短时间内失水,导致沥青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增加。

1.3 天气状况影响

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沥青混凝土的表面和内部会产生一定的温差,温差应力的出现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此外,在干热天气下,沥青混凝土的水分不断流失,沥青混凝土的强度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裂缝。

1.4 水化反应

水化反应的本质是一个连续的放热过程。由于沥青混凝土的导热性不佳,当水化热过高时,会导致路面加速散热,内外收缩应力显得较大。差别。沥青混凝土强度会不断降低,容易变形,造成裂缝。

1.5 荷载压力

产生荷载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道路荷载没有得到准确的分析和设计,车辆运行不能满足有效需求;二是道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使道路荷载不相等的问题。最后,由于道路长时间超载,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并发生裂缝。

1.6 低温裂缝成因

首先,沥青的成分有一定的差异。通常,重油沥青具有良好的耐裂性能,但蜡含量越高,耐裂性能越差。其次,沥青含量越高,收缩应力越强。此外,矿物品位也会对道路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混合物的空隙超过一定限度,内部空隙会继续增加,导致应力松弛温度不断降低,并加入矿粉以加强混合物的黏度,但也会导致其抗开裂性受到不利影响。

2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设计工作

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的强度和厚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裂缝的发生。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全面了解道路的实际需求,包括区域发展规划、交通流量等。同时,还需要准确评估未来车辆的潜在增加量,以便确定有效的道路荷载。防止因设计问题造成的道路裂缝。

2.2 温度控制

除上述原因外,温度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影响也较大。为了防止温度裂缝,必须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规定的要求,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施工。同时,在选择水泥品种时,应以较低类型的水化热为首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水灰比控制

由于水灰比对沥青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加强对水灰比的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施工工艺和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并根据具体要求添加一定数量的添加剂,以利于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提高,减少裂缝的出现。

2.4 低温裂缝防治

首先,选择具有良好延展性和抗老化效果的沥青是必要的。科学地调整混合物的比例,控制混合物的具体比例,采用优化过程,提高混合物的整体强度。采用碱性砂砾,可有效增强其与沥青的结合力,使混合物具有较强的耐裂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有效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滚动温度,防止低温裂缝的发生。最后,在施工前通过浇注机预热,以确保接头能够紧密连接,这也可以减少低温裂缝的产生。

2.5 反射裂缝防治

对于反射裂缝,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抗冲性能和较小的温度收缩系数。在确定道路厚度时,必须考虑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和环境因素。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以确保其混合级符合规定的标准。一般油石比率需控制在4%至4.5%,而空置率需维持在3%至5%之间。为了控制基层的裂缝,需要首先进行分段施工,进行混合料的科学比例,然后在铺设沥青时需要拆除老化路面,有效延缓裂缝的形成。除上述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道路养护。发现路面出现裂缝时,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修复,防止病情恶化。

3 市政道路摊铺碾压质量控制

在混合料摊开前,操作人员对铺路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铺路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正常的运行。铺装采用梯队施工方式。前后两站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至20米之间,传播宽度在6至7.5米之间。进行铺面作业时,保持匀速,供应不间断。等待现象是被防范的。扩散宽度、弹性厚度、滚动变量等技术参数不得任意改变,施工应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组织。对摊铺器的速度进行严格控制,禁止改变速度或中途停车,以免过快过慢,影响沥青混合料铺装质量。扩散速度一般不应小于1.5m/min,以尽可能减少混合物的热损失时间,并为压实操作提供足够的时间,即,在混合物的温度降至80°C之前完成压实。传播速度不应过快。当扩散速度过快,混合物不均匀,表面出现沟槽,预压效果差,压实难以控制。因此,在控制扩散速度时,上层应小于3m/min,下层中层应小于4m/min。传播速度影响传播质量。它不能不时停止,而且它是快速和缓慢的,以防止混合物凝结和产生步骤。根据试验路面段确定的轧制方案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钢轮辊与轮胎辊的组合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滚动压力分为初始压力、复合压力和最终压力三种。初始压力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平滑稳定扩散,采用7~10t双钢车轮进行静压,复合压力主要是提高紧凑性、减小孔隙和形状。一般采用11到13吨振动和20至25吨轮胎进行滚动操作。最后的压力主要是消除车轮轨迹,进行最后的滚动和闭合表面,最后形成,一般采用轻双钢车轮静压。当混合物滚动时,经理必须准确掌握滚动时间。有效的滚动时间是从开始扩散到温度下降到80°c。沥青混合料摊开后,温度下降最快,温度每分钟下降约4°C至5°C,因此摊开后,应立即进行滚装作业,争取足够的滚装时间。

结语

总之,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变形应力超过了其混合料的实际粘接,但具体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对材料、施工和维修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严格控制是必要的。进而也保证了道路使用期的道路安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岑易频.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08)

[2]方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

[3]党保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有效质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5)

[4]蒋维春.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

[5]何承庆.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0)

论文作者:雷翰籍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常见质量问题控制论文_雷翰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