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陶柏成

陶柏成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苏州 215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患儿147例分别使用托吡酯、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 3 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丙戊酸钠组的总有效率仅为呢71.42 %,托吡酯组为79.59 %,联合组为87.76 %。总体来说联合组总治疗效率相比于另外两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三组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数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小儿癫痫对患儿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托吡酯或丙戊酸钠单一临床用药,且在治愈过后患儿对于药物的依赖程度较弱,临床耐受性良好,值得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小儿癫痫;托吡酯;丙戊酸钠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52-01

癫痫(Epilepsy)是指脑部神经元间歇性异常电传导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综合症。根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小儿癫痫病的发病率仅为0.5%~1.0%,一旦发病,不仅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增加患儿患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临床上一定要给这种疾病以足够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等进行单药治疗为主。但其有效率仅达到80%,并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和维护患者的生理需求。本文中,为了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患儿147名,分别使用托吡酯、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3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147例小儿癫痫患者,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7.25±0.34岁。所有患儿心肺功能正常,体内无结石且所有入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的发作标准以及1989年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将147例患者随机分入丙戊酸钠组、托吡酯组及联合组,每组49人。其中丙戊酸钠组有女性患儿19例,男性患儿30例,托吡酯组及联合组各为女性患儿21例,男性患儿18例。各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入院各项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所有患儿均无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进行性疾病,且治疗前6周内临时服用过≤1 种抗癫痫药物或无抗癫痫药物使用史。所有针对小儿癫痫的治疗和数据收集均已征得监护人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丙戊酸钠组只给予丙戊酸钠,初始量为 10~15 mg/(kg•d),逐渐增加药量至要求维持量20~40 mg/(kg•d),3 次/d;托吡酯组只给予托吡酯,其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加量达到要求维持量 4~8 mg/(kg•d),2次/d;联合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剂量同上。治疗时间为为6个月,且注意患者的其他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产生的不适症状。

1.3 疗效评定标准

控制:治疗结束后,癫痫完全无再发作;显效:治疗疗程结束后,发作频率比治疗开始时降低75%或以上;有效:治疗疗程结束后,发作频率比治疗开始时降低50%或以上;无效:治疗疗程结束后,发作频率并无明显减少(减少50%以下),或病情加重。另外,总有效率为控制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三者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对统计结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服药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三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由表1可见丙戊酸钠组的总有效率仅为呢71.42%,托吡酯组为79.59%,联合组为87.76%。总体来说联合组总治疗效率相比于另外两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0)。

3.讨论

小儿癫痫,在民间被俗称为“羊角风”,发病时表现为不省人事,口角抽动,牙关紧锁,双眼紧闭,眼球上翻,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头部向后仰,四肢屈伸,腹肌强直,全身缺氧等症状。持续的时间一般是1~2 min,具有反复发作性。一旦发病,不仅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增加患儿患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是一种常见小儿神经疾病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脑功能的阵发性紊乱造成,但需要认识到的是,该病是可以通过药物临床治愈的。

丙戊酸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非镇静性抗惊厥药物,是广谱抗癫痫药物。通过主动饱和机制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其药物作用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浓度依赖性。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广谱抗癫痫药,托吡酯为吡喃果糖氨基磺酸酯类,化学结构与其他的抗癫痫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有效增加γ氨基丁酸受体处γ氨基丁酸的活性,进而使得受体处的神经抑制作用增强从而阻断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作用。研究表明,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小儿癫痫对患儿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托吡酯或丙戊酸钠的单一临床用药,且在治愈过后患儿对于药物的依赖程度较弱,临床耐受性良好,值得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建国.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J].吉林医学, 2014 35 ( 5): 961, 962.

[2] 梁志安, 张煜华.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J].新医学 2012, 43 (2): 82-84.

[3] 王松江, 李怡静, 李依婷等.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 14): 183, 184.

论文作者:陶柏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陶柏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