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个+VP”结构考察论文

“V+个+VP”结构考察论文

“ V+个 +VP”结构考察 *

魏 健,高晓岑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 从共时角度看,“V+个+VP”结构有六种类型。从历时角度看,汉语中存在两种表层形式接近、深层结构不同的“V+个+VP”,可以分为五小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由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发展的连续统,“个”也经历了从量词到助词的语法化过程。此外,各种“V+个+VP”结构之间也存在较多差异。

关键词: V+个+VP;述宾;述补;语法化

“V+个+VP”结构是指“打个落花流水”“吃个痛快”等特殊语言结构。关于“V+个+VP”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以及该结构中“个”的性质和功能,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以赵元任[1]163、朱德熙[2]49、邵敬敏[3]50-53、石毓智[4]14-19为代表,认为“V+个+VP”是述宾结构,“个”是量词;另一种以丁声树[5]66、游汝杰[6]50-53、吕叔湘[7]201为代表,认为“V+个+VP”是述补结构,“个”是助词(其中吕叔湘认为“个”是连接词);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观点,以张谊生[8]193-205为代表,认为“V+个+VP”是处在一个由述宾到述补的连续统之中。我们认为相较于其他学者的论述,张谊生将该结构看作一个连续统的观点可以涵盖更多的语言事实,具有更强的理论解释力。但由于共时的演绎推理和历时的演变发展并不总是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决定从历时考察的角度入手,通过语料来论证“V+个+VP”结构是如何由最初的述宾结构一步步虚化为述补结构的,以及在此过程中“个”由量词到助词的语法化演变。

按:“盻”,涵芬楼、三家本原作“肹”。“盻”字形近误录,“肹蠁”谓灵感通微,连绵不断。晋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蠁而兴作。”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若肸蠁之有凭,肃风飙而乍起。”宋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既肹蠁之不昧,岂聪明之我欺。”

分别采用常规的串级控制和采用串级Smith预估控制,系统输入和干扰输入均为单位阶跃信号。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在语言研究的评价方面,Chomsky[9]2曾经提出著名的“三个充分”原则,即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可见,“观察”与“描写”是研究的基础。我们认为,要做到“观察”与“描写”的充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共时层面类别描写的相对穷尽性、历时层面发展刻画的脉络完整性、特殊个案的特殊关照性、相关结构异同对比的明晰性。基于此,我们将从共时描写、历时刻画、特殊结构分析、相关结构对比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的语料,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建立的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其中包括古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

“我丑话说在先,这件事你要不给我们姓徐的一个说法,就是你们姓周的打击报复。”族长在几十口人的助威中斩钉截铁地说。

一、“V+个+VP”的结构类型

从学界相关研究来看,VP的语法性质是界定“V+个+VP”性质的重要参考因素,所以分清VP的种种情况是对该结构详尽描写的关键一步。“V+个+VP”结构中的“VP”可以是单词、短语、句子,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还可以是动词性的。从VP的音节、词性等角度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VP是单音节形容词,例如:

例1:那天你也想施展这一手,只可惜抓了个空。(古龙《圆月弯刀》)

例16:忙得个不亦乐乎。(民国《宋代十八朝宫廷艳史》)

例2:别看蚊蝇成群结队,一场秋风就扫个净光!(冯苓植《雪驹》)

双音节形容词也可以以重叠式或嵌数式出现。例如:

例3:一夜之间,她家就搬了个干干净净。(琼瑶《雁儿在林梢》)

第三, VP是四字格短语,其中不少是成语有形容词性的,也有动词性的。例如:

例4:看热闹的老百姓,拥挤在堤坝上,围了个水泄不通。(冯德英《苦菜花》)

元代出现的“V+得个+VP”结构中的VP主要是四字格短语,主谓和联合结构的短语比较普遍。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最早出现的“V+得个+VP”结构也是述宾结构。但到了明代,“V+得个+VP”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

例5:他仍然没有死,他的屁股像是受寒似地抖个不停。(余华《现实一种》)

第五, VP是句子,例如:

例6: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刘心武《班主任》)

第六, V是双音节,例如:

例7:光腚的小孩子,成群结队地跑来跑去,叫闹个不停。(冯德英《苦菜花》)

二、“V+个+VP”结构的历时发展

“连续统”(continuum)本是数学及哲学研究领域的概念,认知语言学家将之引入语言学研究中。屈承熹[10]81-82将之翻译为“连绵性”并指出,“类似的个体,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而其间的异同又各有别,所以无法将这些个体,再进而分成明显的类别。这些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渐次重叠、连绵渐进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连绵性’,这些个体形成的一个群体,可以称之为‘连绵体’”。吕叔湘[7]94也曾对“连续统”做出专门描述:“我们在对有些对象分类时并不能都做到二分,二分仅能得到两个端点,两个离散的点,却忽视了很多中介(中间)状态,或者说过渡状态……总起来看,(这些对象)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分类,即连续统”。我们认为将“连续统”的理念引入到“V+个+VP”的研究中,将会使得相关研究更加符合语言事实,这也正是张谊生[8]观点具有更强理论统摄力的原因。

“V+个+VP”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形成了一个由述宾向述补发展的连续统:凑个热闹—等得个不耐烦—说了个详细—弄他个水落石出—跳个不停。从“V+个+VP”的结构关系和表达功用来看,连续统的最左边是严格意义上的述宾结构。从“V+个+VP”的“VP”是否残留有量化特征和指称功能看,连续统的最右边是严格意义上的述补结构,处在中间位置的三项,不能明确它们属于述宾还是述补,只能认为,这是一个由述宾到述补的语法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V+个+VP”的结构关系不同,“个”的性质也不同。述宾结构中,“个”是量词;而述补结构中,“个”是助词。至于连续统的中间三项,越靠近前面,量词性越强;越靠近后面,助词性越强。这里的“量词性”“助词性”只是相对而言,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

除了上述五种情况外,还有一种特殊的“V+个+N”值得我们注意。最早进入“V+个+X”结构的是名词,然后是动词、形容词。洪诚[11]40-42指出,从唐代开始“个”可以“以抽象名词和大单位的量词的资格,进入解释经典的书面语”。例如:

例8: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拾得诗校注》)

以上基本都是“一个”的省略形式。该结构中“个”不但可以量没有一般个体量词的名词,也可以量有一般个体量词的名词。张谊生[8]193-205指出,人们为了能在形式上给充当宾语的指称性VP一个标志,就开始有意识地在谓词性宾语前附加一个无定性指称标记“个”。

(一)作为述宾结构的“ V+个 +VP”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考证,最迟在北宋,就已经出现了“V+个+VP”结构。例如:

例9:大概人只要求个放心,日夕常照管令在。(宋《朱子语类》)

宋代出现的“V+个+VP”结构中的“VP”主要由形容词充当,虽然在词性上属于谓词,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词已经体词化了,充当前面动词的宾语。判断“V+个+VP”结构是否属于述宾结构,主要有以下4个依据:(1)VP是否可以用“什么”来提问;(2)将“个”去掉后,VP是否可以用正反并列式的动词提问;(3)“个”是否可以用“得”替换;(4)对于某些“V+个+VP”结构,“个”前面是否可以添加数词“一”。凡是对依据(1)(2)取肯定值且对(3)取否定值的“V+个+VP”结构就是述宾结构。(4)是补充依据,并不能作为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述宾关系都符合该依据,但是不符合该依据并不能将其证伪,因为能否加“一”还受到节律等多种因素影响。

宋代之后的各个朝代均有述宾结构的“V+个+VP”,例如:

榆阳区作为矿产资源基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及煤碳资源等,且煤埋藏浅、易开采、煤层厚。1999年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引发了矿区周围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和地表沙化严重等生态问题。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破坏往往是轻易或者是不自觉的,而补救和恢复却异常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保护榆阳生态建设成果,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冲突,已成为目前影响榆阳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S P F级T L R 4基因敲除小鼠7 0只,6周龄,(20.3±2.5)g,雄性,购自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合格证号:201800971.普通饲料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高脂饲料由上海普路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动物饲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动物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所有研究人员均人道地进行动物实验,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的各项伦理条例。

例10:告论你,要你钱财图个富贵,何曾知被枷招罪!(元《杀狗记》)

“V+个+VP”结构中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这就造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相关格式,如V+得个+VP、V+了个+VP、V+他个+VP。

所以说,当我们有着快乐的情绪时,学生就会容易接纳我们,他们就会很愿意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喜欢积极的探究问题,提高兴趣,增强注意力。

(二)作为述补结构的“ V+个 +VP”

元代最早出现了“动词+不住/不了”的形式,例如:

例11:劳劳叨叨的说个不休。(《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本设计采用以MSP4305438A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中频电炉的温度控制模块,使用该模块可以将模糊PID控制算法移植到单片机中,上位机通过ModBus实时的设定温度,通过该模块能够实现中频电炉的温度控制,通过现场调整模糊PID控制的参数,能够很好的实现中频的温度控制,在上升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方面相对传统PID控制都有所提高。

柿叶很少发病,但病菌却是通过叶片传播的,因为阴雨或高温天气产生的病菌附着到叶面上,叶片发病脱落时营养回流,病菌由芽眼进入主干,在芽下方形成三角形病斑,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来年随萌芽展叶和树体生长,病菌向上移动,在芽周围形成菱形病斑,造成芽部塌陷,影响到树体生长。一般年份,枝梢6月上旬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秋梢可继续受害;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7月下旬果实即开始脱落。

例12:连那老两口儿也跪在尘埃,拜个不住。(清《儿女英雄传》)

不难发现,“V+个+VP”结构已经完全发展为述补结构了。“个”也完全虚化为助词。从宋代到民国,“V+个+VP”结构完成了从述宾向述补的发展,“个”也完成了从量词到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三、特殊的“V+个+VP”结构

这些研究科学的人很谨慎。他们随他去。但是他们常常暗暗检查他的床铺。那上面摆着一排排的硬面包,褥子也给硬面包塞得满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硬面包。然而他的神志非常清醒。他是在防备可能发生的另一次饥荒——就是这么回事。研究科学的人说,他会恢复常态的;事实也是如此,“白德福号”的铁锚还没有在旧金山湾里隆隆地抛下去,他就正常了。

(一)“ V+得个 +VP”结构

“V+得个+VP”结构在宋代也已经出现,例如:

例13:求放心,也不是在外面求得个放心来,只是求时便在。(北宋《朱子语类》)

但上述结构并不属于本文所要研究的“V+个+VP”结构。上述“得”字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得到”的意思,要重读。而本文所要研究的“V+(得)个+VP”结构中的“得”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要轻读。真正意义上的“V+得个+VP”结构是从元代开始出现的,例如:

例17:招了个欺兄杀嫂也。(元《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例14:我如今统禁军,掌大权,凭着俺武略文韬,播得个名扬贵显。(元《破苻坚蒋神灵应》)

第四,VP是“不/没+V”,例如:

由于数量极少且没有形成规模,所以不具说服力,这里我们暂不考虑。清代数量开始增多,到了民国时期,“动词+不住/不了”的“V+个+VP”结构就已经大量使用了。而且很明显,这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述补结构,“个”已经没有量词的残迹,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助词,例如:

例15:慌得个沙僧丢了行李,掣出降妖棒,当头挡住。(明《西游记》)

明代的“V+得个+VP”结构中的VP基本是主谓结构的句子,如果将“得”字去掉,“慌个沙僧丢了行李”则不能这样说。因此,此处的VP虽然是谓词性的,但并没有完全体词化,还需要“得”字来带一下,算是一个过渡。也就是说,此时的“V+得个+VP”结构已经不完全是最初严格意义上的述宾结构了,它已经开始了虚化过程。虽然我们还不能断定这里的“V+得个+VP”结构到底属于述宾还是述补,但“V+得个+VP”已经开始向述补方向发展了。同时,“个”也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词了,也有虚化的意味,但具体是什么词性,还是无法判断的。或者说,此时的“个”还带有量词的残迹。

清代和民国时期“V+得个+VP”结构中的VP主要是四字格短语,例如:

第二, VP是双音节形容词,例如:

(二)“ V+了个 +VP”结构

“V+了个+VP”结构最早出现在元代,到了明清时代,才出现了大量的“V+了个+VP”结构,例如:

随着电喷柴油机和电控系统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电喷柴油机主机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的功能需求不断演变。下面以MAIN的电喷主机的接口和配套的主机遥控系统实现的功能为例进行分析。

明代的“V+了个+VP”结构中VP也是以形容词为主,也有一小部分的VP是主谓结构的短语,但主要是描写性的,近似于状态形容词,如“打了个饿虎扑食”等。一直到清代,“V+了个+VP”结构的数量达到顶峰,因为“了”字在明清时期的大量使用,所以出现如此多的“V+了个+VP”结构。“V+了个+VP”结构中的VP是以形容词为主的,即使出现了一小部分的动词性短语,也是状态描述性质的,所以也可以把它们近似地看成形容词性质。此时的VP大多表示前面动词的某种程度,是对前面动词的补充说明,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述补结构。如果将它与明代出现的“V+得个+VP”结构相比,我们可以发现,“V+了个+VP”结构已经不需要用“得”来过渡了,加上“了”或者去掉“了”对整体的结构特征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只是语义表达上略有不同。由此可见,“V+了个+VP”结构是进一步向述补结构发展了,也就是说“V+了个+VP”结构中的“个”进一步虚化了。

民国时期依然存在“V+了个+VP”结构,如:

北京、上海等主销区邻近生猪主产区,猪肉供应有保障,价格比较稳定。北京和上海白条肉批发价格9月份中旬分别上涨至20.64元/千克和22.53元/千克后,受白条肉供给充裕影响,猪肉价格下旬即开始回落。北京猪肉供给主要来自河北,2017年河北猪肉产量275万吨,北京猪肉需求量在70~80万吨左右,能够满足北京市场的消费需求。上海紧邻江苏,距离山东和河南等主产区也较近,猪肉供给充裕。而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近两年受环保拆迁影响,产能下降较快,猪肉供给缺口较大,即便远距离点对点调运白条,猪肉供给仍然偏紧,猪价保持高位。因此,销区生猪和猪肉价格还要看区域性的供给能力。

例18:大队人马把京城里里外外搜了个遍,也没见踪影。(《古今情海》)

(三)“ V+他个 +VP”结构

元代开始出现“V+他个+VP”结构(仅有一例),到了清代,才大量出现“V+他个+VP”结构,例如:

例19:恼一恼马踏江都,杀他个魂飞胆裂!(清《施公案》)

工件在车间流转过程消耗的能量为搬运能耗。车间有h种搬运设备Hq(q=1,2,h),工件Jj在搬运设备Hq上的额定容量为Wjq,若加工批量Bji大于额定容量Wjq,可选择多台设备同时搬运。子批量Nji的工序Ojils在机床Mm上完工后通过搬运设备Hq将子批量Nji搬运至工序Ojil(s+1)所选机床Mm′处的搬运能耗

我们所研究的“他个”与一般所谓的双宾结构是不同的,黄伯荣、廖序东[12]84对双宾的定义是:“谓语中心之后先后出现指人和指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如:

例20:瑞宣不愿再和老人讲大事,而决定先讨他个欢心。“得啦,还没给你老人家拜年,给你拜个晚年吧!”(老舍 《四世同堂》)

这里“讨他个欢心”中的“他”是人称代词,指代文中的“老人”。而本文所要研究的“V+他个+VP”结构中的“他个”则是一个语法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语音上,“V+他个+VP”结构中的“他个”是要轻读的,因为“他”已经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在句中已经找不到“他”的先行词了,“他”是虚无所指的。“V+他个+VP”结构中的停顿是在“他个”之后,如“打他个/痛快”。此时的“他个”已经成为一个词,“他”和“个”都已经虚化了。在语义上,“V+他个+VP”结构并没有具体说明把某人怎么样了,动词和“他”之间没有任何结构关系。“V+他个+VP”结构体现出一种表示程度深浅的感情色彩。如果将“他个”去掉的话,是不会影响句中的结构跟句意表达的,只是没有之前的语气强烈。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长期联合在一起已经虚化了的“他个”当成语气助词来看待。

“他个”的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引出动词后面的补语,例如:

例21:姚凤道:“你我且并辔齐出,杀他个措手不及,纵然捉不得赵匡胤,也给他个厉害,使他不敢正视此城!”(民国《宋代十八朝宫廷艳史》)

第二,标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将来发生,例如:

例22:小金川受过大恩,这回叛乱,偏是他起发,朕恨不得草剃禽猕,杀他个靡有孑遗。(民国《清朝秘史》)

第三,对句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进行强调(往往略带夸张性质),以突出句子焦点,例如:

例23:刘增又对刘六说:“刘大哥这事就这么定了吧!咱们进京闹他个天翻地覆。”(民国《武宗逸史》)

因此,“V+他个+VP”与“V+得个+VP”“V+了个+VP”相比,又更进一步向述补结构发展。

四、“V+个+VP”相关结构的比较

(一)“ V+个 +VP”与“ V+得 +VP”的区别

第一,“个”和VP之间不可以插入“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也不可以插入否定副词“不”,如不可以说“说个很明白”“说个不明白”等。但是“V+得+VP”结构没有这样的限制,如可以说“说得很明白”。第二,“V+个+VP”结构不能做定语,也不能带宾语,“V+得+VP”结构则可以,如不能说“烧个精光的粮仓”或“看个清楚那个人”,但可以说“烧得精光的粮仓”和“看得清楚那个人”。第三,V和“得”之间不可以插入体标记“了”、 结构助词“得”或人称代词“他”, 但是“V+个+VP”结构则可以。第四,在“V+个+VP”结构中,“个”的作用是将VP事件化,如“摔个粉碎”是强调一个有界的事件,即把东西摔碎,是动态的,暗含了还未发生的事件,说明“V+个+VP”用于未然语境。而在“V+得+VP”结构中,“得”的侧重点在于描述VP的状态、程度,是静态的,如“摔得粉碎”强调的是东西碎的程度,说明东西已经碎了,即“V+得+VP”用于已然语境。

当系统末端负荷增加,会通过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差、流量的变化来反映,冷水机组锁定设定的出水温度,当冷冻水量上升时,主机感应到水量的变化自动上载制冷负荷,当该台冷冻机的负荷上升到90%时(可调),系统启动另外加机延时,在这启动延时期后,如果负荷仍高于90%,则说明单台机组和水泵的满载运行已不能满足系统负荷,且冷冻水出水温度不会稳定在出水温度设定值上,此时开启第2台机组。

(二)“ V+个 +VP”与“ V+得个 +VP”的比较

第一,“V+个+VP”结构带有祈使语气,表意愿。“V+得个+VP”结构,重音在“得”字之后表示结果,在“得”字之前表示意愿和可能。第二,“V+个+VP”结构不可以用于询问句,如“玩个痛快吗?”但是“V+得个+VP”结构可以用于询问句,如“玩得痛快吗?”第三,“V+个+VP”结构不可以用于否定形式,如不能说“说个不详细”;而“V+得个+VP”结构可以用于否定形式,如可以说“说得不详细”。

(三)“ V+个 +VP”与“ V+了个 +VP”的比较

“V+个+VP”结构表示还未发生的事情,有一种表示意愿的效果,如“打个落花流水”,说明想要去打人;而“V+了个+VP”表示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强调结果,如“打了个落花流水”,说明已经被打了。“V+个+VP”与“V+了个+VP”的根本区别在于分别表示事件的未然性与已然性。

(四)“ V+个 +VP”与“ V+他个 +VP”的比较

“V+他个+VP”结构表示将来发生的事情或情况,不能够表示已经发生过的动作,所以一般不能与时态助词“着、了、过”连用,不能说“闹了他个人仰马翻”。而“V+个+VP”结构则可以与“了”连用的,可以说“闹了个人仰马翻”。此外,“V+个+VP”结构除了可以表示动作完成,还可以表示未实现的结果,所以有“V+不停、不止、不了”等形式。而“V+他个+VP”结构这种形式很少,甚至基本不用。

五、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汉语中存在表层形式相似、深层结构关系不同的两种“V+个+VP”,一种是述宾结构,一种是述补结构,还有另外三种居于两者之间。这五种形式共同构成了一个由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发展的连续统。同时,“个”完成了由量词向助词发展的语法化过程。最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V+个+VP”结构完全一脉相承,分类基本相同,结构关系、表达功用也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邵敬敏.“动+个+形/动”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1984(2).

[4]石毓智,雷玉梅.“个”标记宾语的功能[J].语文研究,2004(4).

[5]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游汝杰.补语的标志“个”“得”[J].汉语学习,1983(3).

[7]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3).

[9]CHOMSKY N.Bare Phrase Structure[M].MA:The MIT Press,1994.

[10]屈承熹.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1]洪诚.略论量词“个”的语源及其在唐以前的发展情况[J].南京大学学报,1963(2).

[1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A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Study of “V +ge +VP ”

WEI Jian,GAO Xiaocen

(Faculty of Liberty,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 At the synchronic level, there are six types of “V+ge+VP” structure.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two kinds of “V+ge+VP” , which are similar in surface form and different in deep structur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Together, they form a continuum from predicate-object structure to predicate-complement structure. “ge” has gone through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from quantifier to auxiliary.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ge+VP” structure.

Key words : V+ge+VP; predicate-object;predicate-complement;grammaticalization

*收稿日期: 2018-11-15

基金项目: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预研究项目“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研究”(KX18114)。

作者简介: 魏健,硕士,讲师,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34(2019)07-0104-06

[责任编辑 铁晓娜]

标签:;  ;  ;  ;  ;  

“V+个+VP”结构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