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成就及基本经验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成就及基本经验论文

党史党建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成就及基本经验

夏红莉

(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党校 马列教研室, 安徽 宿州234000)

摘要: 建成高度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 也是贯穿新中国70 年历史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建国以后的“两步走” 设想, 到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三步走” 战略, 再到新时代的“两个阶段” 战略安排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也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根本的价值遵循; 必须坚持全面建设; 必须遵从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分阶段作出战略安排,“一棒接着一棒跑”。 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现代化强国; 历史进程; 成就; 基本经验

建成高度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 也是贯穿新中国70 年历史的一条主线。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程,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新中国7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建国以后的“两步走” 设想, 到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三步走” 战略, 再到新时代的“两个阶段” 战略安排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分局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办事有原则、起止有分寸,营造了严以律己、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在查办各类案件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一) 建国以后的“两步走” 设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初步探索

在这一阶段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现代化” 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 的战略设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探索阶段。

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革命胜利后, 我们党的任务就是“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初期, 我们都把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1975 年, 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 再次重申了“四个现代化” 目标和“两步走” 设想, 并明确提出了“两步走” 战略目标分别完成的时间: “第一步, 用十五年时间, 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 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 在本世纪内, 全面实现农业、 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 [3]这个设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全党的一致认同, 但在“文化大革命” 的背景下, “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设想和“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上个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全面展开, 毛泽东又逐步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从工业化转向“四个现代化”, 而且提出了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设想。 1964 年12 月,遵照毛泽东的意见, 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 时, 正式向全国人民阐述了“四个现代化” 的战略目标以及“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设想: “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 总的说来, 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可以按两步来考虑: 第一步, 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 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 在周恩来的报告中, “四个现代化” 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的完整表述。

(二) 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三步走” 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巨大推进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思路, 制定和实施了“三步走” 发展战略, 规划用70 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了巨大推进。

在“导生制”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很好体现,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必须统筹规划,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上的“二为” 方向和“双百” 方针, 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对外及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关于《文心雕龙》思想倾向的研究主要是从建国后开始兴起的,《文》一书与道家关系的探讨更是日渐深入,论文文献较多。如张启成的《〈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思想》[1]、王运熙《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2]、皮朝纲《〈文心雕龙〉与老庄思想》[3]、严寿澂《道家玄学与文心雕龙》[4]和蔡钟翔的《论刘勰的“自然之道”》[5]等都是早期的论文,这些论文中均提到道家“自然之道”的思想是贯穿《文》一书始末的重要指导思想,《文》一书的文学观和创作思想都源于道家(或玄学思想)。

综上所述,UV法结合金属离子沉淀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中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其结果与HPLC法含量测定结果一致。

在“干群一家亲”活动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疆当前这种特殊情况下,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里面就有大政治”的要求,团场每名党员干部坚持每两个月与结对认亲户开展一次见面交流活动,每个月利用电话、微信、QQ等通信手段,做到常通话、常聊天、常谈心。并结合认亲户的家庭生活、就业、教育、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共为结对户捐款11万元,捐物420件,解决就医、就学、生产难题4588件,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

与“五位一体” 总布局相适应, 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带有全面性。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 年的不断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00 年底, 总体小康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开始启动; 2010 年底,新“三步走” 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为此, 2012 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新三步走” 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奋斗目标: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10]。 当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已进入决胜期。 鉴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两个阶段” 的战略安排。

(三) 新时代“两个阶段” 的战略安排: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在党的在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30 年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

“两个阶段” 的战略安排, 是在“三步走” 战略第一、 二步目标已提前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也将如期建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 对“三步走” 战略和“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完善、 细化,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 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初期追求的是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四化” 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国家经济工作的主线。 改革开放以后, “小康社会” “中国式的现代化” 等成为新的现代化思路, 并规划了“三步走” 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而“两个阶段” 的战略安排则要求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目标上从“现代化国家” 变为“现代化强国”, 是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 是对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

其次, 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十三大提出, 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七大、 十八大在“富强民主文明” 的基础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基础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与“五位一体总布局” 相呼应, 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系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再次, 加快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八大, 党中央一直强调到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规划,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 年——从21 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 年, 加快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 我们党顺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 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 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中国人民生于斯、 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 [12]

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 明确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工业、 农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 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并对20 世纪后20 年再次作出“两步走” 的战略部署: “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 积蓄力量, 创造条件, 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5]。 但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邓小平逐步感受到实现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 认为实现“四个现代化” “至少还要再加上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 [6]。 1987 年8 月, 邓小平与对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的谈话中, 在“两步走” 战略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 的战略构想: “本世纪走两步, 达到温饱和小康, 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 [7]251 基于此构想,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 战略: “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20 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 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8]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随着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前完成, 1997 年党的十五大将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 提出了“新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 到20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 “到建党一百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 到“建国一百年时, 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9], 为21 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 经济建设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带领人民奋力改变一穷二白的经济落后面貌, 到目前为止,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并一跃而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制造业第一大国、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商品消费第二大国、 外资流入第二大国,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12],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1]

2.1 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脏、脑和心脏等不同组织GCL含量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肝脏、脑和心脏中的GCL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肝脏、脑和心脏中的GCL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二) 政治建设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一个根本、 三个基本” 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 中国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三) 文化建设方面

按照邓小平最初的设想, 中国要在20 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 [4]85-86 后来, 出于更加务实的考量, 在正式文献中,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的提法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小康社会” 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 1979 年12 月6 日,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 当被问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构想时,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小康” 目标: “我们实现的四个现代化, 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不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 而是‘小康之家’。 ……所以, 我只能说, 中国到那时(20 世纪末) 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 [4]237

(四) 社会建设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致力于消除贫困、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 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 医疗、 低保、 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 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 亿人……忍饥挨饿、 缺吃少穿、 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12]

(五)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最后, 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视野。 1987 年, 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 党的十三大将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0 年以后, 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 到21 世纪中叶,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 彰显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远的历史站位和宽广的世界视野。

“留白”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很好运用了“未完成效应”的教学意义。将这一心理机制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指的是不直接通过讲述的方式明确将一些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布置并完成任务、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课堂中留白。于学生而言,在试图填补“留白”的过程中,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会得到发展的可能性。有时,“留白”与“未完成效应”的心理机制所取得的成效与收获未必是教师能够提前预知的。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经验

70 年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也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 对于未来一个历史时期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方面:

这样在都可以被称为是积极的和能动的精神这一点上,“本心”和“权能”的主观方面的含义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

(一)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的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要顺利推进这一巨大的系统工程、 实现这一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它经历了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锻炼, 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 在当代中国, 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失去了领导核心, 不仅国家稳定无从谈起,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也无从谈起。 所以,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的领导。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我们搞四个现代化, 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不是搞别的现代化” [7]110,“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 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 ” [7]111 这就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这就要求我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顺利前进。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国情不同, 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所以, 现代化从来不只有单一模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也必须以现实国情为出发点、 立足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 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对人类有所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成功推进的坚实基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这一基本国情, 必须考虑现代化建设的时间约束、 地点约束与条件约束, 并结合不同的的阶段性特征持续推进。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根本的价值遵循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也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把“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根本的价值遵循,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现代化强国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全面的建设

由于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起点比较低, 是在人口多、 经济落后、 底子薄的基础上启动的, 因此,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经济现代化放在首位, 但同时也要注重经济、 政治、 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式的现代化” 是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不仅要建设高度发达发达的物质文明, 而且要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 坚持“五位一体” 共同推进。 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内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遵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分阶段加以推进, “一棒接着一棒跑”

“阶段性”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规律。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们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均根据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过各自的现代化建设战略, 从建国以后的“两步走” 设想、 到改革开放后的“三步走” 战略, 再到新时代“两步走” 的战略安排,无不体现了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深度把握。 遵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分阶段加以, “一棒接着一棒跑”,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 第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1437.

[2] 周恩来选集: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132.

[3]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691.

[4] 邓小平文选: 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5]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14-16.

[6]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769.

[7]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8]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6.

[9]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4.

[1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3.

[1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12]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8-12-19(2).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83(2019)06-0026-05

收稿日期: 2019-05-24

作者简介: 夏红莉(1964-), 女, 安徽宿州人,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主任、 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李成林]

标签:;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成就及基本经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