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环形电切术临床分析研究论文_王素梅

宫颈上皮内瘤变环形电切术临床分析研究论文_王素梅

王素梅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650011

【摘 要】目的:评价应用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41例各种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出血量、术后愈合情况、病理与术前病理情况。结果: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平均时间6.5 min,平均出血量11.2 ml,电子阴道镜下活检与最终诊断符合率68.6%。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方便、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与阴道镜活检互补。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高频电波刀电切术;电子阴道镜;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701-0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发展,临床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日益增多,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规范处理,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宫颈锥切术是治疗CIN常用的方法,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利用组织本身阻抗,产生瞬间高热,达到切割组织的目的,方法简便,被广泛应用。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41例CIN行LEEP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我院门诊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证实CIN的患者141例[CINⅠ23例(16.3%) CINⅡ63例(44.7%) CINⅢ55例(39.0%)]。中位年龄34岁(19~53岁),中位妊次3次(0~7次),平均(2.84±1.47)次。中位产次1次(1~4次),平均(0.87±0.81)次。临床表现为性交后出血(27/141),白带增多(18/141),阴道不规则出血(11/141),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35/141)。

1.2方法

1.2.1手术指征: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是CINⅠ级,因合并慢性宫颈炎、宫颈肥大、年龄较大、结合临床怀疑高度病变可能性、随访困难者。活检结果CINⅡ、CINⅢ的患者。

1.2.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分析、尿分析、白带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

1.2.3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7 d,手术前3 d禁性生活。

1.2.4手术过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敷。参考阴道镜图像,根据病变程度确定切除范围。CINⅡ级切除范围超过病灶边缘3~5 mm,CINⅢ超过病灶5~8 mm。切除深度根据病变是否延深入宫颈管而定,约2.0~2.5 cm。切缘电凝止血。

1.2.5术后处理术后口服抗生素治疗5~7 d。2周后复诊,禁性生活3个月。术后1、2、3个月各复查1次,了解创面愈合情况。阴道流血量多随诊。术后间隔4~6个月复查液基细胞学(TCT)或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连续3次结果正常后每年复查细胞学1次。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术后6个月检测正常,则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需补充手术,在术后1~3个月施行。

1.2.6结局:术后6个月复查未发现CIN病变为治愈,发现CIN是病变残留,6个月后发现CIN为复发。

2 结果

2.1术中情况:手术时间5~30 min,出血量5~35 ml。术中患者自觉下腹疼痛,烧灼感,能耐受,无需特殊处理。

2.2术后愈合情况:术后10~20 d脱痂期阴道流血,量少无需特殊处理。其中5例阴道流血量多,经电凝和阴道塞纱后止血。12例术后2个月复查见颈管外翻,宫颈口处见息肉样增生,其中3例同房后有出血,予电凝。随访TCT均为阴性。1例术后月经量减少,伴经期下腹痛,检查是宫颈外口轻度粘连。

2.3本组病例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的符合率是68.8%(97/141),其中术后病理结果上升21例(14.9%),下降28例(19.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治疗结局:术后病理检查共有3例CIN患者标本切缘有病变,切缘为CINⅠ级1例(33.3%),CINⅡ级1例(33.3%),CINⅢ级1例(33%)。CINⅠ~Ⅱ级密切随访,其中1例CINⅡ级行二次锥切。CINⅢ级者要求全子宫切除。

3 讨论

3.1 LEEP治疗CIN LEEP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宫颈病变的治疗,因其采用高频电刀,瞬间产生高热,有良好的电凝及电切功能。与冷刀锥切(CKC)、微波、激光等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简单、无需麻醉、手术费用低、术后并发症低、创面愈合快、治愈率高、复发仍可再次锥切等特点。本文中,CIN治愈率是93.62%,LEEP的治愈率是较高的。

3.2 LEEP与阴道镜下活检的互补阴道镜下活检,避免了3、6、9、12点活检所造成的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组病例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的符合率是68.6%,其中术后病理结果上升21例(14.9%),下降28例(19.9%)。说明病理活检已将高级别的病变去除,但阴道镜活检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取材的部位、深度、医生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阴道镜活检结果是低度病变仍有潜在高度病变的可能性,LEEP为阴道镜宫颈管内检查不足部分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且取材不影响病理诊断。LEEP术后病例诊断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可避免因阴道镜活检造成的更高级别的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的漏诊[1],使其得到及时治疗。

3.3 LEEP术后并发症及防治LEEP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宫颈管狭窄、粘连和术后盆腔痛。术中止血使用针状电极,避免脱痂期大片组织脱落引起大出血。宫颈狭窄主要发生在切除病变范围较深、面积大的患者,因此术中需掌握锥切的深度,2.4~3.0 cm为宜[2]。术后注意预防感染。术后2~3周宫颈创面脱痂,有少量出血,若出血时间长,合并感染也会造成宫颈狭窄。所以术后应注意休息,给予抗感染治疗。

3.4 LEEP术后病变的残留和复发锥切切缘阳性与残存病变及复发有关。文献报道,切缘阳性者60%~82%有残存病灶,而切缘阴性者仅为8%~24%。若切缘阳性又合并HPV-DNA阳性,残存病变达66%,HPV-DNA阴性者无残存病变[3]。因此,锥切的切缘状态是一个重要预后因素,切缘阳性者需进一步处理。有学者认为LEEP术后切缘阳性者及时行CKC以进一步切除病灶及排除浸润癌[4]。另有学者提出切缘阳性的CIN患者均施行子宫切除术,但可能至少50%有过度治疗的问题。为防止治疗过度,应定期严密进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再结合HPV-DNA检测可预测切缘是否阳性、复发及发展到浸润癌的危险。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推荐对于切缘阳性的患者应告知观察与进一步治疗的相对危险,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年龄、个人意愿、以及其他因素,临床处理个体化[5]。

参考文献:

[1]龙汝玲,郑德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46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123-124.

[2]杨烨,祝亚平.宫颈上皮内瘤变累腺深度与锥切范围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4:293-196.

[3]Bekkers RL,Keyser KG,Bulten J,et al.The value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con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A1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uterine cervix[J].Int J Gynecoi Cancer,2002,12(5):485-489.

[4]Bar-Am A,Gamzu R,Levin I,et al.Follow-up by combined cytolo-gy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r patients post-cone biopsy:re-sults of a long-term follow-up[J].Gynecol Oncol,2003,91(1):149-153.

[5]Wright TC Jr,Cox JT,Massad LS,et al.2001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1):295-304.

论文作者:王素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宫颈上皮内瘤变环形电切术临床分析研究论文_王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