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艳美论文_李艳美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艳美论文_李艳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增加,对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行各业都对自己的项目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比较强的工程,人们逐渐重视工程完成后对我国环境产生的危害,我们要做到追求经济和环境的双方效益。本篇文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仅供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近年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抢险、航运发电、农业灌溉等领域发挥着有效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方面较多,相关的控制因素较为复杂,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容易产生不利影响,限制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措施规划水利工程建设。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于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会严重破坏水环境,改变了水环境的质量,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水利工程是属于人为的改造水资源的活动,然而水资源一般都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各方面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水资源原有的现状。并且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和河道的改造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系统的稳定性,对河道和河流当中的动物、植物和生物等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后,蓄水的过程中,由于水面的镜面效应,所以很容易导致区域环境的温度增加,能量转化强度变大,这个时候,不仅会导致周围生态的变化,还会对河道中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局部的蒸发量增加,会导致周围的空气湿度加强,在雨季,极易形成区域将水。同时由于水的比热容的关系,会导致水对周围的温度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1.3对于地质的影响

随着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很多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要进行河床开挖等行为,但是,这种行为一般都会给当地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情况,会严重破坏原来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还会导致出现倒塌等情况,一些大型水库的水压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一些事物构造,甚至引发地震。水利工程建设占用比较大的土地资源,对农业生产会出现一定的影响,蓄水后,水库周围的地质构造出现不良情况,出现水库渗漏、水库坍塌等等情况。

1.4对于陆生植物的影响

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储水用水的作用,水利工程的设计一般都在山地地区,施工过程中极其不方便,并且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修路以运输材料,由于是采用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就会导致土地出现大面积被占的情况,就会使当地很多的植物出现了被覆盖的情况,当地环境的稳定性就会降低,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建设工程进行后,对其进行大量的储水,也会造成很多的植物被淹没,很多比较稀有的植物就会消失,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都会产生影响,一些正在生长中的植物会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失,降低了植物的延续能力。

1.5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整个河道将受到影响,尤其是下游河道的流量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这将直接影响周边环境。水库的截取蓄水功能对库区下游河道的水位和流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下游的池塘和湖泊也会因为蓄水不足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涸,而且由于下游河流流量和水位降低,变活水为死水,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势必造成河道水体质量恶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入海口由于河水流量降低产生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会改变河道的水文参数和水文条件,还会对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

2.1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理念

为合理改进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引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善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期,应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充分利用生态环保的理念,选择施工地点、制定建设方案。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全过程,设计阶段的环保方案选择至关重要,对项目建设阶段践行绿色施工理念、竣工后的安全验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项目设计方案的选择上,相关人员应综合考察施工所在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并对其生态环保价值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机结合。

2.2学科与技术的结合应用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应综合利用地理学科和生物学科知识,注重分析河流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气候条件因素以及区域内动植物的繁衍与成长规律、生态环境结构等相关因素,进而为相关人员制定系统科学的水利工程开发方案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生态环保效益,充分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理念。基于学科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同时,也为被转移人员的安置地点选取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有序开展。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因此,技术人员应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注重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具体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大数据技术,合理分析区域内水资源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利工程的蓄水量和调水规模,通过对周边区域的技术分析,调节补水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项目对水资源的利用应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过渡开发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对水资源的利用,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例如,云计算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合理分析周边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以及相关的抗洪抢险蓄水要求,进行水资源的供给与储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2.3加快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实践表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伤害。所以为了减少与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加快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生态环境一旦造成破坏,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恢复,这就需要我们人为的进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在修复的同时,我们要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范围,并且相关的部门要进行监督,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调度利用,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功不可没,是一项重要的利民工程。但也不能因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坚持生态保护底线,努力构建生态水利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韦丽,吴琼.浅析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02).

[2]孙晓岩.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4).

[3]张强.基于环境保护理论的水利工程施工策略研究.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03).

论文作者:李艳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艳美论文_李艳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