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路径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路径研究

万红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摘 要: 利用“互联网+”理念进行共享型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可以创建互动式的学习场景,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文章将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机制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知识共享;教学路径;教学资源

“互联网+”时代下的课程教学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教学都有很大的区别。教学理念强调互联网思想中的共享、众包和众智等思维,教学形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各种软件工具,教学内容可以采集互联网上的海量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互联网+”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一些和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互联网+”可以为这些学科提供丰富的、分享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克服单一课程教学的视野局限,极大程度的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感和体验感。本文将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共享资源,设计符合式、生新型互动关系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1.4.3 注意事项 所有的护理技术操作均由1组护理人员实施,其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实施。所有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内容和时间固定一致。

一 主要问题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充分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思维和框架,对于如何应用“互联网+”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没有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建设理念。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仅仅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获取是不够的,应该将“互联网+”理念和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建立有效的教学传导路径,将课程教学有效地融入到“互联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 教学资源利用的渠道单一。资源的获取还停留在教师提供、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上。学生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能力没有充分利用,也没有相应的机制进行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

(二) 课程知识传播方向单一。教学内容的教授还是以教师为核心,发散式的传播给学生。没有建立学生共享节点,鼓励学生进行自发式知识共享和传播。

(三) 课程教学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要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使课程教学呈现多样性,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利用互联网,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 相关研究

3.鼓励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资源建设。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不满足于浅层的课程资源挖掘,适当鼓励他们进行课程资源的深网挖掘,提高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 教学路径设计

(一) “互联网+”共享式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呈现

3.6 避雨棚内外果实外观与品质 测定结果(表5)表明,无核红宝石避雨栽培单粒质量明显大于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27倍和1.47倍。避雨栽培无核红宝石葡萄果实糖酸比值为46.6,而露地栽培为35.7。避雨栽培下无核红宝石果实着全面鲜红色,大小均匀,即使过了采收期颜色也不会偏深。露地栽培的无核红宝石如果采收过晚,果实着色过深。

(二) “互联网+”教学资源传导

2.实时更新教学资源库。“互联网+”课程资源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可以及时跟踪课程的最新动态变化,利用动态资源对课程资源库进行更新,保持教学资源的新颖性。

1.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在“互联网+”基础上,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可以进行包括大纲、课件、实验和题库等教学资源建设。

李小涛等(2016)[1]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建构与重组的新方式,为 STEA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迁移提供了有利环境。STEAM教育强调学习者通过项目学习来完成学业,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创新能力的培养。“互联网+”将学习场所拓展到传统学习场所以外的空间,本质上深化了从培养简单学科素养到综合素养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项目学习能力到培养创新能力的转变;张岩(2016)[2]分析了“互联网+”对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带来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改变。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内容”将重在探索以课程设计为核心,集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超市,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教育服务;毕冉(2015)[3]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数据处理能力、信息采集和有效利用等带来了挑战。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转变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数据意识、掌握数据处理技术以提升数据操控能力;增强挖掘、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培养数据素养;张韵(2017)[4]提出了规模学习、跨界学习、定制学习、众创学习等新型交互式学习方式,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型与优化;陈一明(2016)[5]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形态,阐述“教”与“学”新思路,探讨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与高等教育规律结合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吴媛(2016)[6]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及内涵,并对“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及应用;董兆伟等(2015)[7]指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从顾客满意理论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设计与架构;李芒等(2017)[8]从个性定制、教学IP(Individual Property)、师生个人价值、孵化成功、GPS(Germinate, Panoramic, Salient)原则等五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对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影响,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教学思维的关键内涵;孙田琳子等(2017)[9]提出了一种SOHO(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新形态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以一种自由、弹性和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

4.资源传播的个性化。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学习记录功能,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差异化地进行学习指导和资源推荐。

互联网上具有丰富、开放和动态的教学资源,如何获取其中有效的资源用于实际的课程教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习题集及答案和试题库及答案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教学资源传导的畅通化。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传导的无障碍化。

2. 多样化、多模式和交互式课程教学。教学形式和内容基于“互联网+”,可以多样化呈现。可以展开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以及教学结合等多种模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程平台进行交互式教学。

图1 教学资源传导路径

(三) 课程教学传导路径

1.知识共享式教学平台设计。一方面教师将核心知识传播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可以分享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的共享机制。

3.教学传导的个性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推荐和资源推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教学传导路径结构如图1所示:

68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 性能评估 曾万杰,樊一笋,耿春松,赵 虎

4. 教学路径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构建充分考虑“互联网+”框架和思维,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知识的传导要实现共享式互动。

现如今,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金标准当属X线心血管造影(CAG),然而,CAG法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且存在辐射剂量大、对比剂用量大等不足,对人体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危害[2]。基于此,临床医师十分关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的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速度快,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高,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近期有研究发现,CT扫描中对比剂肾病发病风险系数高达7%,需重视[3]。本文用到的270mgI/ml碘克沙醇是一种低碘浓度、低黏度、等渗透压对比剂,不仅可满足心脏儿童CT扫描要求,而且可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四 教学实践

从2017年开始对“互联网+”的知识共享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PCCPL安装间隙填缝:PCCPL管道属半柔性接头,外部接缝充填水泥砂浆,再冷缠250 mm宽环氧煤沥青带。内部接缝填筑聚硫双组建筑密封胶,填筑厚度2 cm,要求密封胶外观为均匀膏状物,无结皮结块,物理力学性能符合JC/T 483—2006的要求,然后人工抹水泥砂浆。

(一) 学生的课程建设参与度不断提升

成立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开发团队。团队以项目为驱动,以开发小组为单位,学生分组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项目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2015-2018年项目团队人数、团队数目比较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以来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迅速增长。

图2 2015-2018课程团队比较

(二) 学生项目开发能力不断加强,学科竞赛成绩稳步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竞赛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竞赛规模逐年递增,成绩逐年提高。2016年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12项,2017年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28项,2018年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励39项。2016-2018年科技竞赛具体比较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18年参赛的人数和获奖人数都有很大提高。

宝硕管业作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一直以“引导中国塑料管道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通过传承与发展世界领先的塑料管道加工工艺技术,打造符合“关爱环境,造福人类”环保理念的绿色管道。

图3 2016-2018科技竞赛比较

(三) 师、生互动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互联网+”具有极度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进行教学资源的浅层和深层挖掘。“互联网+”的知识共享同样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建设,教师可以作为知识传播源点,同样学生也可以作为知识传播网中的重要节点。在教学评价中,也引入“互联网+”众包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团队协作相结合。

五 结论

基于“互联网+”思维,设计了新型的知识共享式教学传导路径,并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互联网+”丰富、开放和动态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的,课程学习资源是共享的,并且课程资源是动态更新的,可以吸引学生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释放和拓展了教学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可以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万昆.“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远程教育杂志,2016(1):28-36.

[2]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3] 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15(12):50-55.

[4] 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50-57.

[5]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6] 吴媛. 基于“互网+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6(22): 93-96.

[7] 董兆伟, 李培学, 李文娟.“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5(6): 93-98.

[8] 李芒, 周溪亭, 李子运.“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新理念[J].中国电化教育, 2017(2): 1-4.

[9] 孙田琳子, 张舒予, 沈书生. SOHO式学习:“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新形态[J].中国电化教育, 2017(2): 13-19.

本文引用格式: 万红新.“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28):213-21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8.08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17YB1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万红新,女, 江西南昌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软件工程、计算机教育。

标签:;  ;  ;  ;  ;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共享型课程的教学传导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