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应用_中体育论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应用_中体育论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方法的整合与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高中论文,课程论文,体育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体育工作者创造出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人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也有人将其分为:发展体能的方法、运动技能教学法、思想品德教育法等:还有人将其分为:信息传递类方法、实践练习类方法、控制类方法等;还有一些人将其分为:技术教学法、组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法等。以上各类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过分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关注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提高,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过分关注显性的体能和技能的最终结果,忽视隐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基于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具体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自余文森等编著《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0页)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同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将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并合理地加以运用,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目前特别需要提倡的几种教学方法是:

一、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及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1.自主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体育的热情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体育”(学会一些运动技能)到“会学体育”(掌握全面的学习体育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效果主要不是由教师教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练习决定的。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学”、“想学”、“会学”,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2.自主学习的特点

(1)能动性

学生自律学习,主动学习。学习活动的开展,是以掌握知识技能、探索未知、提高自身的动机为基础的。

(2)独立性

独立开展体育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技能情况,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

(3)创造性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运用独特的思维、手段,富有独创性地探索解决体育学习问题,寻找解决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的独特方法。

3.自主学习的教学步骤

(1)自定学习目标

依据总的学习目标,恰如其分地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潜能,自己确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2)自主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方法

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合理地安排和选择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

(3)自主评价

学生能依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看到进步与发展,找出不足与问题。

(4)自我调控

对照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及时恰当地“纠偏”,以促进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1.探究学习的特点

(1)问题性

探究学习总是从设置各种问题开始的,并以此引发学习的动机,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实践性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实际参与问题的研究,通过实践来拓展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参与性

在探究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实际参与到各种实验、练习、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之中。

(4)开放性

在探究学习中对于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是唯一性的,往往可能有多种答案或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2.运用探究学习的注意事项

(1)合理设置问题

体育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内容的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体育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甚至错误应给以宽容、理解。

(3)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

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取长补短。

(4)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

运动技能的探究学习,不仅是解决懂不懂、知不知的问题,更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基础,并注意运动的安全。

3.探究学习的教学步骤

(1)提出问题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学习与掌握的知识理论,结合所学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提出具有多种可能性的问题。

(2)分组讨论,提出若干假设与方案

在体育教师提出问题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经过充分的讨论,提出假设与解决问题的方案。

(3)验证假说与方案

各组将自己提出的假设与方案,运用于体育与健康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实践验证假说与方案。

(4)评价与提高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作准备。”(钟启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1.合作学习的特点

(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

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2)个人责任

所谓个人责任是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个人的努力。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任务的“责任扩散”现象。

(3)社交技能

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与社交技能。所以,体育教师应在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

(4)小组自评

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适时评价小组成员共同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的情况。

(5)混合编组

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一般都采用异质编组的形式,以便学生的相互交流、讨论、帮助,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合作学习的教学步骤

(1)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

根据班级的规模、场地器材、学习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6~8人组成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组与组之间形成同质组合。

(2)制定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

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单元的学习主题,由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的要求。

(3)选择具体课题,进行组内分工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研究,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学习课题,具体课题的选择与进行,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并注意发挥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

(4)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围绕学习的主题,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小组间的比较与评价

组间交流与反馈。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分析,共同分享学习与研究的成果,弥补不足,共同提高。

(6)学习效果的评价

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学习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场地器材条件等,选择体育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整合体育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包括原有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了解各种体育学习方式和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运用条件、利弊得失,吸收其合理成分,适时、适度、合理地整合和有效运用。

标签:;  ;  ;  ;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应用_中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