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成红丹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 探究在产后护理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产后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产后护理方法,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进行优化后,可明显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产后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

在卫生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性工程”这一活动之后,我院妇产科秉持着“以母婴作为护理中心”的工作指标来提升护理满意度,努力为母婴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护理服务,优化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模式[1]。针对这一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我院15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36±2.18)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27±3.26)岁;其中自然分娩产妇97例,剖宫产产妇53例,这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为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对新生儿的抚触、沐浴、接种疫苗等,这些护理内容均是在在新生儿专用房间来进行操作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到产妇房间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产后护理方法,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母婴床旁护理是指产妇在医院护理期间的各项护理内容均是在产妇床旁来实施的,并且要求产妇以及家属要积极参与进来。由护理人员将最能体现母婴床旁护理流程作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关键流程,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新生儿床旁沐浴流程

依据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沐浴时间,在沐浴时室温要控制在26-28℃,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同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的皮肤状况、精神状态等,断定新生儿是否适合沐浴;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以及家属调整水温,采用手臂测水温的方法,将水温控制在37-39℃。同时在对新生儿沐浴的过程中,依据强生新生儿沐浴方法,一边进行操作一边和新生儿不断地交流,并注意向产妇讲解沐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2新生儿床旁抚触流程

依据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抚触时间,在实施抚触操作时,室温要控制在26-28℃。在对新生儿进行床旁抚触的过程中,要注意向产妇讲解抚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抚触的力度大小、快慢以及在新生儿哭闹时要停止对新生儿的抚触等;另外,护理人员也可安排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利用模拟娃娃来进行练习,在抚触结束之后,向产妇讲解为新生儿翻身的方法以及皮肤的护理方法。

1.2.3新生儿床旁接种疫苗流程

在向新生儿接种疫苗之前,首先要向产妇发放知情同意书,在产妇知情并签名确认之后,才能接种疫苗。同时护理人员要和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合接种疫苗。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一边操作,一边向产妇讲解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部位,并向产妇叮嘱新生儿接种疫苗之后的注意事项。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产妇生产之后,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需求,并可有效提升产妇母婴的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产妇对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的护理满意度,进而为医院护理的优化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产科护理工作模式,因等候时间长、时间集中等问题引发了很多安全方面的考量,并易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造成母婴分离,影响到产妇的情绪状态;同时,因产妇对新生儿沐浴、抚触、接种疫苗等流程并不了解,就会相应存在恐惧的心理,也不能良好地对新生儿进行护理[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流程化作为对传统护理模式的优化,要求在实施核心流程化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子流程中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影响产妇就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分析,关键流程除了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接种疫苗等流程外,还应包括资源调动过程中对医疗成本的有效利用率[3]。

在本次研究中,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之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果:①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因产妇在床旁就能直接看到新生儿护理的全过程,防止了打错针、调换新生儿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②在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护理的态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这些护理过程均是在新生儿家属的视线内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全程做到面带微笑,提升了产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使护理人员感到自身的工作受到了重视。③方便医院实施安全管理。在进行床旁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在每次护理之前,护理人员和产妇都要认真核对,减少了对新生儿推进推出的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服务的几率。④实施床旁一对一健康教育后,可以提升产妇对护理新生儿技能的掌握程度。⑤有效地减少了母婴分离的次数,提升了母乳的喂养几率,也增进了产妇与新生儿之间的亲子关系。⑥提升了护理人员整体的工作意识,帮助护理人员可以快速成长,也方便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推动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发展,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新生儿、产妇的需求,激发产妇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兴趣,提升了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技术水平,也增强了产妇对护理新生儿的信心。在保障了母乳喂养的同时,也良好地体现出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中的优质护理模式的示范性工程,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医院树立的品牌形象,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产妇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也激发了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有效地促进了产科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是医院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措施。

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在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进行优化后,可明显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婷婷,薛飞扬,万玉梅.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 医药指南,2013(35):212-213.

[2]黄小春,黄慧英,钟晓琴.浅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60例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0):279.

[3]王玉杰,纪文君,王玉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7):279-280.

[4]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12):210.

论文作者:成红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产后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成红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