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相应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内容就是房屋建筑。最近几年,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我国房屋建筑行业正在朝着大规模方向发展,形成了如今的现代房屋建筑。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技术上的难点,即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地基是房屋的基础,如果地基质量较差,那么整个现代房屋建筑就有可能面临着倒塌的危险,所以,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要重点处理好地基施工。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规划的不断扩大,现代房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的遇到不良地基,而随着建筑工程的实体高度不断增加、结构荷载的日益增大,从而对施工地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特点
1.1复杂性。地基工程施工受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常大,我国领土面积非常辽阔,具有极其复杂的自然地质条件,比如像季节性冻土、冻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溶岩地质以及淤泥质土等分布均较为广泛。其次我国的地理位置正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叉地,因此地震爆发较频繁,严重影响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尤其对于现代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工程的形势下,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大的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勘察设计工作,施工难度也大大增加。
1.2潜在性。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内容涉及较广,施工工序较繁杂,而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都环环相扣,下一道工序都是建立在上一道施工工序完成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因此上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会完全被掩盖,导致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显著的隐蔽性,大大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在检查和验收难度。
1.3严重性。通常一旦房屋建筑工程建成,若发现地基出现质量问题,很难采取事后控制或者补救措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地基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建设,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轻则导致地基失稳,重则破坏整个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整个建筑工程会面临塌陷和倒塌等致命性危害。
1.4困难性。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作业施工主要在地下,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处理事故操作较困难。且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负荷的承载体,因此若采取不合理的质量处理方式或者盲目的进行修复对上部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有直接影响,导致事故处理难度较大。
二、几种常见的地基施工方法
2.1CFG桩与粉喷桩的结合运用
CFG桩法与粉喷桩法结合的作用是利用二者的圃结能力与天然地基土混合组成复合地基,这样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也能因为CFG桩的嵌人而使粉喷桩的侧向约束作用得到增强。
另外,由于采用了粉喷桩,上部地基土的变形能力得到改善,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避免了CFG桩的嵌入对原先固结好的土体形成破坏。
2.2强夯法
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在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在进行强夯前,先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保证场地平整,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测量放线确定夯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则需要在表面铺设0.5—2.0m厚的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者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策略,从而有效防止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
另外,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坚持以边缘夯向中央、以一边向另一边的顺序。每夯完一遍,就要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并进行放线定位后即可接着下一遍夯击。一般来说,强夯法的加固是:先深后浅,也就是先加固深层土,后加固中层土,再加固表层土。在夯完一遍后,通常要以低能量再满夯一遍,如果条件充分,用小夯锤击为最佳。另外,在夯击时必须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如果夯击坑内积水,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如果夯击地段含水量过大时,先要铺一层砂石,然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完成之后,都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下一遍夯击。
三、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方法
3.1对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地址进行准确的勘查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工程,在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之前,需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建筑工程的地理环境进行勘察,以便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包括几下几方面内容:分析房屋建筑平面图,依据房屋的性质、结构、布局等确定荷载力,以此为依据判断地基的深度和变形范围;对建筑选址的地质地形、水文条件等进行实地勘察,确定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为不良地质的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依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基性质设置合理的勘探点,并进行取样和测试。
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要详细勘察勘探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从而保证勘探工作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为方案设计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支持。如果勘探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准确,因此影响到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致使桩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工程要求。
3.2合理选取地基基础类型
基础主要是指建筑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地带,它负责将房屋建筑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目前,基础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独立基础和筏形基础。当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房屋建筑的要求时,基础与竖向结构采用相同的分布方式,此时可以选用造价比较低的独立基础。如果地基比较软弱,而上部建筑又比较高,就需要选用与地基接触面积比较大的筏形基础,虽然筏形基础造价偏高,但其稳定性比独立基础好,可以满足房屋建筑的荷载需求。
除此之外,如果地基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等组成,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足,则需要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在勘察地质时应该将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等查明,以便为地基设计合适的处理方案。如果地基的土质比较好,承载能力强,则可以采用支撑用的钢筋混凝土人工灌注桩来连接地基。
3.3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支护设计技术包括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等,在具体设计和施工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该依据建筑场地进行总体规划,设置控制基线、轴线、水准点等,便于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其次,施工工艺方面应该注意控制好挖掘机的作业深度,防止出现超挖现象,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最后,要注意加强对基坑的成品保护,在基坑附近设置好排水渠道,防止积水浸泡。
3.4地下水控制技术
房屋建筑场所的水文条件是影响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地下水控制技术在提高地基基础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管井的深度应该比基坑深6m左右。当含水层的土质渗透性比较差时,可以考虑将管井打至基岩底部,利用砂层和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当基坑的面积比较大时,可以考虑在基坑内布井,以便减小对建筑附近环境的影响,反之,则需要在基坑内外布井,控制好管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
地基在现代房屋建筑中是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地基对现代房屋建筑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为了提高现代房屋建筑的实际质量,我们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换土垫层技术;排水固结技术;胶结技术;置换技术等,在建筑工程中实际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还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乐天.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2]吴玉凤.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1(25)
[3]张立恩.地基处理技术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
论文作者:涂春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基坑论文; 房屋论文; 基础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