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看网络词“有毒”的语义泛化论文_徐嘉婷 贾丹红 吕婕妤

从隐喻看网络词“有毒”的语义泛化论文_徐嘉婷 贾丹红 吕婕妤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网络流行词“有毒”在最近被广泛使用,从本义存在有害物质到现如今的“魔性”意义,它的语义经历了泛化过程,本文将从隐喻角度探讨其语义是如何一步步泛化的。

关键词:有毒;网络词;语义泛化;隐喻

2018年度流行词中,“有毒”被频频提起,甚至连2018牛津辞典也不同以往把一个常见单词“toxic”列为年度词汇。从一个普通意义的存在有害物质到如今的“有毒”,本文拟对“有毒”语义泛化进行研究,并试图从隐喻角度探讨。

一、“有毒”的语义泛化过程

(一)“有毒”本义

“有毒”的本义是指“存在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能的物质”,“有”是指“存在”,“毒”是指“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能的物质”。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有毒”一开始是一个述宾短语,结构没有像现在那么紧密,可以说成“有毒性”“有毒药”。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了解:

(1)素臣道:“……草已下毒,食之即死,何苦为嘴伤生!”卫士们见素臣勒马,不许食草,也便紧勒缰绳,却不信有毒,问:“何以见得?”《野叟曝言》

(2)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左传》

为了方便我们把以上义项统称为“有毒1”本义,以便与喻义“有毒2”区别。

(二)“有毒”的语义泛化

语义泛化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1在当下,“有毒”已经发生了语义流变,产生了新的喻义,包含“让人有瘾、自嘲”等语义。虽然本义仍在继续使用,但新的喻义强势传播,不断复制,词的色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它的语义泛化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从本义到喻义。“有毒”一词早春秋战国时代早已出现,《左传》中就记载了“蜂虿有毒”“河豚有毒”。在“有毒1”的基础上隐喻为“像有害物质一样使人受到伤害”,如“他们接吻超11个站……能报警吗?单身狗直呼:这班地铁有毒!(人民网,20160524)”这里“有毒”有使人受到伤害之义。

2、以语义抽象为特征。随着“有毒2”越来越为人所知,它从偏向医学性质层面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首先是电竞领域。“毒”做名词时有“毒品”的意思,让人上瘾。游戏《英雄联盟》的出现,使人像吃了毒品一样玩不停,由此“有毒”就有近似于“魔性”的意思,如“游戏有毒”“歌曲有毒”。在语义内涵改变的同时,它的语义色彩也渐渐发生了改变。狭义的“有毒”还是侧重于指人受到伤害,含有贬义色彩。文化阶段的“有毒”有了精神层面的意义,除了使人上瘾之外,还有批评和自嘲反讽的冷幽默感,批评的如“队友有毒”,自嘲的如“LOL中被残血反杀后自嘲:不好,这瑞雯有毒”“排位赛连跪:这号有毒”。一般表示精神不佳,与常规情况不一致的状态,渐渐趋于中性意味。在泛化过程中“有毒”语义逐渐体现出抽象的特征,不再强调两者的区别特征,只专注于共同特征。

3、以语义含混为特征。“流行语的流行进入最高潮阶段时就会出现语义含混的特征……不分场合、不问对象地到处使用它……词语的意义为了迁就更多的对象和场合而变得十分含混。”1“有毒2”很快在网络上流行,只要和常规情况不相同或相关的都喜欢用“有毒”表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各自有语义重点,呈现出语义含混的现象,包含了“魔性”“调侃”“无厘头、毁三观”“出乎意料”等语义。如:

(1)笑死我了,这视频有毒!

(2)小心!山寨时刻表有毒。(《连云港日报》2009-01-20)

二、从隐喻看“有毒”的语义泛化

“有毒”主要是通过隐喻泛化实现从本义到喻义的语义流变。通过隐喻,“有毒”词义偏离了传统语义规则,产生了泛化。从“有毒1”到“有毒2”,具体义发展出了抽象义,完成了语义演变。隐喻简单而言就是由一类事物理解另一类事物,人们据经验建立相对固定的认知模式,新旧义必须通过共同点,才能引申成功。

“毒”做名词时在“有毒1”中表示“有害物质”。因此,当“有毒1”意义抽象化,隐喻为“像有害物质一样让人受到伤害”,即“有毒2a”。当“毒”做名词时还有“毒品”的意思。“毒品”使人上瘾,因此“有毒”意义进一步抽象化,就隐喻为“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即“有毒2b”。从“有毒1”到“有毒2a”和“有毒2b”意义产生虚化,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与第三阶段的联系:

(1)这个号有毒,我今晚连输了好几把。

这个例子表明了今天运气不好,这也可以算作人的状态(精神)的一种变化。“毒”带有“毒品”的意思,吸毒会导致人状态不佳,产生[+状态改变]因此,“有毒”就可以隐喻为“运气不好”,进一步引申为自嘲反讽。

(2)你有毒吧,不然咱们怎么会莫名其妙的翻盘!

打游戏时必胜局因为队友操作问题失败,很多人都会说“队友有毒”“你有毒”,这里“有毒”带上了[+结局不好]之义,与(1)一定程度上关联,都是由吸毒导致极不好的下场而产生。在不同语境下,这种喻义又有不同的意味,如果是两个亲近或认识的人,这可能是一种戏弄打趣,但是如果陌生的人或者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下,这可能成了一种伤害、迁怒他人的话。

从(2)看,我们其实还可以发现另一种语义特征[+出乎意料],除了上面那种贬义的失败结局外,可能还是一种赞扬崇拜。

(3)大神果然有毒,这技术太强了,一下子反败为胜。

以上这几点都是从“有毒1”“有毒2a”来看,如果从“有毒2b”出发,又可以看到另一种意思。

(4)这视频真的有毒,我笑得肚子痛死了。

从令人上瘾到视频具有某种特征吸引他人,这种特征也成了联系的一部分。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对“有毒”喻义的选择,受到与其搭配的中心词和语境的制约。通过隐喻,泛化后的“有毒”语义丰富生动,派生和搭配能力增强,并产生新的语法用法,增加了汉语的表现力,从而满足了语用的需要。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受到了人们使用语言的经济性及对这一类网络词的新奇感的影响。

本文语料来自CCL语料库及网络。

参考文献

[1]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5.

[2]叶慧萍.网络流行语“有毒”的演变与动因[J].钦州学院学报,2017(6):35-38.

[3]王同伦.“山寨”语义泛化的隐喻机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11-115

作者简介:徐嘉婷(1997.09-),女,浙江杭州人,学历:本科。

论文作者:徐嘉婷 贾丹红 吕婕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从隐喻看网络词“有毒”的语义泛化论文_徐嘉婷 贾丹红 吕婕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