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经验与借鉴_金融论文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经验论文,金融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在社会呼声和国际机构的推动下,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先后以公约、协定等形式出台多种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各国政府也积极响应并推行金融的绿色改革。银行业作为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因其内部运作对环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环境问题反应较滞后。但作为资金的主要融通者,银行业对环境的间接影响巨大,他们既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又可以成为环境破坏的资金提供者。商业银行自身也面临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贷款损失风险和声誉风险。因而,在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资源投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已占有先机,其在战略高度上重视环境问题并将绿色金融理念与环境要求尽量融入到银行政策制定、组织结构、业务操作流程等日常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2月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在环保理念、政策制度、组织管理、流程管理、业务创新、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及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既是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国内银行金融机构拓展市场、提升声誉的重要途径,更是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集团、瑞穗银行、渣打银行、荷兰国际集团、荷兰银行为代表,研究和总结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理念、政策与管理实践,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借鉴。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理念与政策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根据José Salazar(1998)最早提出的定义,是指金融业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寻求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创新。虽然在José Salazar之后,学者们对绿色金融进行了不同的诠释,但其核心要点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管理政策与业务运作实现环境保护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起点。代表性银行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绿色金融视为其发展机会,并在其发展战略中不同程度纳入环境与社会问题。除了接受国家相关协定或倡议,如瑞穗签署日本“21世纪金融行动原则”,花旗和摩根大通在煤炭融资中执行碳原则,7家银行都致力于推行要求更高的国际准则和良好实践(这些国际准则都属于自愿性协定或倡议),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UNEPFI)、赤道原则(EPs)与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部分银行开展业务时甚至也会考虑其合作对象是否签署PRI或类似的可持续倡议,如荷兰银行宣布2014年的目标之一是仅与签署PRI或类似可持续倡议的外部经理人合作。

      

       图1(a) 赤道银行在各大洲的分布

      

       图1(b) 赤道银行国别分布(主要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赤道原则官方网站。

       从可持续性银行最高倡议——赤道原则(EPs)来看,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采用的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行业基准。赤道原则与赤道银行国际银行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进展,也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否是赤道银行也成为“绿色”银行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赤道原则于2003年提出后,国际赤道银行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10月,已有80家金融机构(分布于34个国家)正式承诺采纳EPs(覆盖新兴市场超过70%的国际项目融资),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见图1),欧洲共有34家(42%),其中英国和荷兰各6家。北美共有14家(18%),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分别有5家和7家。大洋洲只有澳大利亚的5家金融机构采纳了赤道原则。亚洲地区较少,只有7家(9%),且主要分布于日本(3家),我国只有兴业银行①接受了赤道原则。环境可持续理念在欧美银行界相对领先,而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银行金融机构相对不是很普及。

       积极与国际准则接轨一方面向社会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银行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努力建设“绿色”银行,这有利于提升银行的形象和声誉,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为银行绿色金融政策和方针提供了基本依据,代表性银行依据包括赤道原则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标准都已制定了自己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指导性原则(总体政策)。在总体政策的指引下,代表性银行针对能源、国防、林业等特殊的环境敏感行业制定了政策界限明显、行业覆盖面广的行业政策。其中,渣打制定了涵盖林业、水资源、国防等在内的20个环境敏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信贷政策,行业准入标准详细,行业覆盖面甚广。瑞穗虽未另行制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但其在信贷管理过程中直接融入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法。总体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公开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和加强外部监督与约束。各银行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帮助客户改善其在环境和社会问题方面的表现,对于存在较高潜在环境与社会风险项目,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并紧密合作,共同管理潜在环境和社会风险。

       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

       绿色金融将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外延和金融服务范围,为银行业开辟了金融创新的全新领域和巨大发展空间。发达国家银行充分认识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商业机会和价值。目前,7家银行拥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涉及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能效融资(如住房抵押贷款、房屋净值贷款),环保储蓄、环保技术租赁,碳融资与排放交易,环境投资基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小微融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咨询等,涵盖能效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与治理等众多项目类型,涉及能源、建筑、交通、工业、国防等各个主流行业。汇丰、摩根大通和荷兰银行在碳融资和排放交易方面非常活跃,通过提供各种碳金融产品实现银行盈利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目标。荷兰国际集团向经荷兰政府认定的环境友好项目提供贷款,涉及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土壤治理、自然保护、生态农业等,将环境标准嵌入投资流程,向各类基金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可持续投资组合管理方案,帮助客户筛选、监测投资对象。花旗旗下的金融子公司针对中低收入顾客推出的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

       发达国家银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范围相当广泛,在零售和批发、贷款和存款等银行基本业务领域都进行了创新,普通银行业务所能涉足到的领域,绿色金融业务几乎都会涉足。绿色金融业务逐渐实现全覆盖。在服务对象上,代表性银行也不仅仅局限于向大型企业、大型项目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还积极向小微企业、个人和家庭进行推广。在规模上,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年末,荷兰国际集团个人(家庭)抵押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贷款占总资产的41.3%,2013年可持续总资产增长了14.8%(包括保险资产共8.45亿欧元)。

       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管理

       (一)注重绿色运营管理

       代表性银行积极管理自身运用中的环境足迹,通过明确设立总体绿色运营目标并采取内部环境管理手段与引进先进技术减少自身日常经营中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消耗。花旗为此专门设立物业服务机构(Corporate Realty Services)以管理运营中的环境足迹并对其目标负责。2010年,花旗计划在2015年之前(以2005年为基年)实现温室气体(GHG)减排25%,垃圾减排40%,用水节约20%,能源使用效率提升20%及15%全球不动产投资达到LEED认证标准②。为实现上述目标,花旗将其温室气体排放划分为直接、间接及第三类(包括员工公务出行及其项目融资下的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采用“投资、改善、创新”三管齐下的方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利用循环能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并推行桌面标准化计划(DSI)、利用技术创新等措施提升能源效率,实现水资源节约及垃圾减排、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持续的努力,花旗已于2013年提前完成温室气体以及垃圾减排目标,节约用水、能源使用效率及全球不动产投资达到LEED认证标准目标分别完成了46%、72%及66%。

       (二)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1.成立专责机构并赋予相应权限

       代表性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最终都由董事会层面③负责,如渣打银行可持续问题由品牌和价值观委员会(包括董事长和集团首席执行官在内)全面负责,荷兰银行由董事长最终负责。董事会层面负责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和提交的绿色金融报告,是确保将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长远规划的一种必要制度安排。其他专责机构,如汇丰集团董事会专设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花旗设立环境和社会政策审查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环境可持续性事务。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具体管理主要由环境与社会风险团队④和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负责。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的主要职责是就环境与社会风险问题向一线信贷员提供初步建议,并决定是否需要专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团队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将可持续发展绩效与高管业绩考核挂钩,并合理激励所有员工为银行的环境和社会业绩作出自己的贡献,是代表性银行推动和创新绿色金融业务的普遍做法。

       2.严格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监控

       在环境与社会风险初评中,由业务前台确定项目是否在银行排除清单上并对项目进行风险分类,代表性银行不为排除清单内的项目或客户提供贷款。“高风险”项目则需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团队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审查,以全面、准确和客观地评估项目可能造成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与风险,借款人是否拥有完备的缓解和纠错措施及顺畅的投诉机制,是否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若银行与客户积极进行沟通并采取一系列风险规避措施后,风险敞口仍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代表性银行都会拒绝提供贷款。虽然环境与社会风险不是银行提供贷款与否的唯一影响因素,但代表性银行都实行了环境与社会风险一票否决制。贷款发放后,代表性银行通常每年(至少)对环境与社会合同进行合规性审查,未能达到合同要求或基本达到要求的客户将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督。此外,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绩效和体系进行内部审计也是确保金融机构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及遵守相关政策的必要手段。

      

       图2 花旗银行ERSM评审过程

       资料来源:根据花旗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整理。

       花旗银行作为赤道原则的创始金融机构之一,于2004年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ESRM)标准,用于管理客户活动以及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图2描述了花旗银行ERSM体系的评审过程,主要包括风险分类、全面审查以及持续监督三个重要环节。完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和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使更多花旗员工认同并参与到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创新活动中。

       3.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全球报告倡议机构(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1版)》是代表性银行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写依据。部分银行披露的信息比要求的内容更多,如花旗、摩根大通、荷兰银行对项目融资情况的披露比赤道原则10项报告内容要求得更多,不仅对外公布按风险类别分类的交易情况,还公布按照行业和地区细分的交易数。自愿披露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共同的信息披露指导原则使得各银行信息披露口径较一致,有利于进行横向比较。除了瑞穗和摩根大通,其他银行的报告均经过第三方独立机构鉴证并在其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公布结果。如花旗、荷兰国际、荷兰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验。汇丰、花旗不仅通过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进展,还积极鼓励其利益相关者加强环境与社会信息披露。

       (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挑战,是代表性银行对因环境和社会问题而带来的机遇进行的管理。代表性银行均是全球性重要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挑战的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7年,花旗银行承诺在10年内投放500亿美元用于缓解气候变化。近几年,花旗银行凭借其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在关注自身碳足迹的同时,重视环保节能减排领域的融资服务,以539亿美元的投资额于2013年超额并提前实现了该目标。2013年,花旗共投放资金88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太阳能、能效提升、风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

       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充分认识绿色金融所产生的有形(如财务)和无形(如声誉)效益,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证明了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符合银行经济和非经济效益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业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把握绿色金融这一未来发展新契机。

       (一)秉承绿色金融理念,积极采纳国际准则

       我国商业银行对绿色金融的探索已有近十年时间,主要银行金融机构已在运营中积极关注环境与社会风险,其中兴业银行于2008年10月正式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但各商业银行的关注重点大多为环境风险规避,而非环境保护所带来的机会与价值,故其针对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防御性措施。绿色金融理念的树立是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起点。国内商业银行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绿色金融视为其发展机会,将环境问题纳入其发展战略中。除了接受国家相关协定或倡议,应致力于推行要求更高的国际准则和良好实践,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赤道原则等,特别是赤道原则。积极与国际准则接轨可为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政策和方针提供基本依据,国内银行可以把国际准则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制订出切合自身实际的绿色金融总体方针并据此针对能源、国防、林业等特殊的环境敏感行业制定行业政策,有针对性的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虽然接受国际准则将面临更多的监督和舆论压力,可能在竞争中损失短期利益,但从长期看,更加有助于其提高声誉,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业务和国际合作机会。

       (二)加快创新步伐,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目前,国内银行把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融资和基于碳资产的信贷产品上,零售绿色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均处于较低水平,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更是鲜见,绿色金融产品单一,规模较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推出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以环保为导向的客户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也需注重绿色金融的包容性,不仅要重视大中型企业的环保需求,对零售业务领域也要同样重视。同时还要根据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和相关法律的完善、环境的变化及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通过公开投入资金承诺和设定减排目标等方式推进环境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内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为确保绿色金融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长远规划绿色信贷,国内商业银行可让董事会层面负责绿色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工作指导。同时设立专责部门负责分析和评估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开发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等。专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团队、分散于其他部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及监督与审计部门相互配合,严格控制环境与社会风险,并将高管等级和薪酬与银行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做到权责明确,激励与约束并存。通过行业分类、环境风险评估、项目筛选等加强放贷流程环境风险管理与监控,加强贷前调查、放款审核和贷后监控。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积极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监督渠道,从而加强银行的自律与外部监督,宣传绿色金融理念和提升自身形象。

       (四)做好绿色运营管理,积极应对环境新挑战

       国内商业银行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发达国家银行设立银行总体减排目标,减少自身日常经营中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消耗,减少银行自身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发展绿色节能建筑、鼓励员工乘坐公交及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等。此外,国内银行应积极关注和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国内会议,了解环境污染新变化,致力于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水资源以及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研究,积极应对环境新挑战。

       注释:

       ①兴业银行是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在该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3年12月末,兴业银行共对794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所涉项目总额约11181亿元,其中认定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共计180笔。

       ②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个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其宗旨是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目的在于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

       ③董事会层面:指整个董事会,或某位董事会成员,或董事会成员参加的委员会。

       ④一般都设置在银行总部,规模从2名到8名全职人员不等。如摩根大通的全球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GESRM)团队有7名成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经验与借鉴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