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论文_龙麟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论文_龙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60

摘要: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湿地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在调节生态环境功能以及维护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公园建设工作也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组成要素、目的和原则进行阐述,进一步从体验区、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入手,探讨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策略,旨在提高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水平,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

引言

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建设在环境保护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化密切相关。现如今,环境问题严峻,湿地公园建设刻不容缓,但当前湿地公园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设计与理论之间协调性不足,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不足,导致湿地公园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在此种情况下,探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对于湿地公园综合效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概述

1.1理念

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景观设计的实现,侧重于服务功能的发挥,并且这一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的生态性特征,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靠支持,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高度一致。湿地公园自身具有一定生态性,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基于生态性出发,科学规划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作,深入挖掘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通过景观设计来凸显湿地公园的意境美和艺术美。以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为例,该项目中景观设计的实现,正是基于地区人文内涵与地理环境出发的,以生态洼地和池塘作为吸收开发区雨水的缓冲带,致力于构建水弹性湿地公园,通过自然资源与文化历史的协调作用,令湿地更具生机与活力,从整体上提升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效果,在未来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实现,要将综合性规划、自然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将现有生态资源的潜力最大化,同时取得运作上的灵活性。

1.2组成要素

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实现,以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作为基本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的科学化处理,直接关系着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就文化景观来看,由于湿地公园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在自然特征上也存在一定独特性,对于湿地公园来说,景观设计的开展,要尊重湿地公园的地理特征,并将文化与风俗等作为重要的辅助设计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凸显湿地公园文化景观魅力。就自然景观来看,湿地公园中蕴藏着诸多植物类资源和动物类资源,正是由于这些资源的存在,使得湿地公园景观得以丰富,为景观设计的推进提供可靠支持。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开展,必须要明确自然景观元素的重要地位,在全面把握湿地公园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方可有规划、有侧重点的开展景观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就生态效益来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生态效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3目的与原则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湿地整体的布局进行一定地分析,使其能够展现湿地文化特色、人文环境突出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目标。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突出生态环境的主体地位,亲近自然而不破坏自然,满足了市民休闲游憩需求的同时让自然修生养息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内涵,彰显本土景观和文化特色,艺术性地将水道改善、生态保护、栖息地修复和旅游开发融为一体。

2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凸显体验区特色,呈现自然化湿地公园模式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推进,要注重体验区特色的突显,将自然化湿地公园模式呈现出来,满足游客对于湿地公园的多元需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设置采摘体验区、休闲度假区、农业示范区等体验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突显湿地公园生态性,令游客感知到体验区的独特魅力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手段。

优化水资源管理:水系设计要仔细考虑地形、水池和河道构造的现状,打造高度防洪的水系网以及畅通无阻的水脉联系。为了优化水环境,在进出口处设置净水湿地,以确保流入和流出的水都是高度清洁的。与此同时,植入最好的雨水管理系统,最大化地控制和移除表面径流带来的潜在污染。

利用当地植被修复湿地:在分析环境现状,如水体、植被和地形以及未来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污染之后,在高度易污染的区建立湿地净化系统,以确保水的洁净。当地植被打造而成的多结构湿地,既优化了净化效果,又提升了景观质量。

多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立一个生态栖息地网络,首先塑造一处核心栖息地,来锁定周围具有新兴生态价值的栖息地。利用多种栖息地(林地、农田和湿地)来优化河岸生态系统,增加和增强动物多样性,激发了游客来此寻求新鲜体验和生态教育价值的欲望。

2.2丰富展示区内容,展现湿地公园文化

在湿地公园展示区方面,要基于绿色环保理念出发,做好湿地公园规划布局,对内部物种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尊重生物多样性,并通过树木修整来提升湿地公园空间层次感,通过小型生物圈模拟来打造趣味性的湿地公园文化,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3优化服务管理区设计,满足多元需求

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景观设计效果,满足游客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设计原则,基于人类需求出发,尊重自然,将湿地公园自然之美展现出来,并通过服务管理区景观设计的优化,在游览路线加以指引,以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其一是点景景观,这是服务管理区设计中的一项基础性内容,有助于加深游客对于湿地内涵的感知,在充分发挥湿地功能的同时,能够营造一种悠远的意境,激发游客的游览体验,促进湿地公园观赏价值的提升。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通过农耕文化中的水井和农耕插秧等生产方式的合理化应用,能够塑造出湿地公园独特的点景景观。

其二是静态景观,这是服务管理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静态景观的设计能够为社会群体的休憩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心的场所,具有良好的静态观赏价值,能够在凸显湿地公园整体美的同时,满足社会群体的精神需求。对于湿地公园来说,静态景观设计的实现,在借景等手法的作用下,将湿地公园景观的静态之美展现出来。

其三是动态景观,在微山湖湿地公园建设中,这一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游客的动态化赏景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以湿地公园内部动态景观为对象,通过资源整合与科学配置,来达到良好的动态景观设计效果。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实现,不仅要关注其生态价值,还要注重其观赏价值的提升,在符合新时期大众审美标准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群体多元的体验需求,带给观赏者一种独特的视听体验。因此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实现,要注重湿地文化与功能的普及,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一种自然化的湿地公园模式展现出来,为人类亲切自然创建一个优良空间,并通过景观设计来凸显湿地公园之美。

参考文献:

[1]侯非.刍议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J].中国包装,2018,38(02):25-27.

[2]魏巍.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4):140-141.

[3]王珊.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6,2(12):229.

[4]郭阳.试论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J].包装世界,2016(05):83-84+87.

论文作者:龙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论文_龙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