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论文_李志仁

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论文_李志仁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月湖小学 266600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旨在引导小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乐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下面就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科学知识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教学《上学真快乐》时,教师可通过 “找朋友” 游戏进行教学。学生一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懂得,班内的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网小鱼”的游戏中,由十个学生搭成鱼网,其他的学生装作小鱼穿过网,边做游戏边唱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被网住的小鱼就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名字?我从哪个幼儿园来,家住哪里,喜欢干什么?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其他同学更多地了解自己。在游戏中,教师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提醒违反纪律的学生,从而让学生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巧用插图,明事悟理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插图具有特殊的教育感染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其中浅显的政治常识、生活常识、道德常识,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明白道理。

1.图中悟道,晓之以理。

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具体形象为主,以图喻理更容易使他们明白事理,获得简单的认识。

2.分析插图,动之以情。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插图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插图、听故事,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喜爱和崇敬等情感。

3.借助插图,导之以行。

借助插图指导学生实践,能直观形象地进行有效的行为训练,促使学生知、情、行得到统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

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四、模拟生活,激情体验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学好《品德与生活》的最佳选择,所以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如我上“秋天在哪里”时,安排了10分钟的课外活动观察,孩子们看到校园里的银杏树,突然惊叫起来,有的说;“银杏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有的说;“再过一段时间,叶子像蝴蝶在飞舞。”有的说:“它的叶子要变成金黄,一点杂色都没有。”……走出校门,指导学生眺望远方,把远近的景色收藏在大脑中。回到教室后,同学们争着发言了,有的说田野里,有的说山坡上,还有的说森林里……他们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大自然秋天的景色。我又提了一个问题”祖国那么辽阔,各地的秋景一样吗?“同学们又争着说,“我回去打电话问在福建打工的爸爸。”“我回去打电话问在浙江打工的叔叔。”“我打电话问在新疆种棉花的姑妈。”……通过同学们的了解,下一节课,同学们说出了全国大多数地方的秋景,说得有生有色,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这样从课堂到生活的教育活动,将教材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拓展延伸,学会生活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有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但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经历这个过程以后就会悟出道理来。只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自然、自我和各种社会的经验,才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学会生活。

论文作者:李志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论文_李志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