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班儿童工作效率的四种有效方法_幼儿心理论文

提高大班儿童工作效率的四种有效方法_幼儿心理论文

提高大班幼儿做事效率的四种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班论文,四种论文,效率论文,幼儿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干预法

干预法是指在幼儿做事的过程中,成人采用有效的形式给予必要的提醒、暗示和监督,以帮助幼儿及时地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提高幼儿做事效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尚未形成较好的任务意识或虽已有一定的任务意识、但自觉性较差的幼儿。根据干预所采用的形式,我们可以将之细分为“语言干预法”和“图示干预法”两种。

“语言干预法”就是借助语言进行必要的提醒与监督。它通常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的提醒,即教师通过事先适当的提醒和暗示,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预防幼儿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的提醒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了解幼儿做事效率低下的原因。比如,同是属于进餐偏慢的幼儿,有的是因为喜欢含着饭,四处张望;有的则是吃饭时总爱挑挑拣拣……由此可见,教师督促、提醒幼儿加快进餐速度所采取的方法、方式应因人而异。如,有的可以通过表扬进餐速度快的幼儿,间接地对之予以暗示;有的则可以直接告诉他进餐的时间快结束,请吃快一点。而提醒的时机则可以在进餐前,也可以在进餐的过程中。二是幼儿的监督,即每天在班上设立一名“小小效率监督员”,并佩带醒目的标志(如“胸卡”等),由该幼儿负责督促全班小朋友的做事效率,必要时教师应加以提醒、帮助,以使其能更好地履行职责。这种幼儿监督的干预方式试用一段时间后,我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做事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在餐后排队散步时、在收拾整理玩具时,他们都能互相监督,因此队伍排得快又静、玩具收拾整理得快又好。

“图示干预法”就是将班上幼儿能接受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活动规则,通过图画的形式来展现。如,有一位幼儿画了这样一幅图,图上只有一张圆嘟嘟的嘴巴、嘴巴中间竖着一根手指头和一颗不规则的红心,他说:我这张图画是在告诉大家——嘘!请安静!由于这种方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班上的孩子都能欣然接受。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能干劲十足地竟相按照这些图文的要求去做,一改往常散漫、拖拉、做事漫不经心的懒散状态,有效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二、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教师对做事效率较高、或有进步的幼儿进行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赏。该方法能有效地激励幼儿做事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使他们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因而也是教师较常用的、见效快的一种方法。激励法可分为精神激励法和物质激励法。在具体运用时,一般是以精神激励法为主,物质激励法为辅。

精神激励法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一些荣誉标识性强的物品来进行。在对幼儿进行提高做事效率的教育期间,我们都及时地对幼儿在每次活动中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特别是善于抓住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公布在光荣榜上(光荣榜的高度应是略高于幼儿的视平线)。这既有利于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共同提高幼儿做事的效率。采用这种公榜法符合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孩子们都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想输给别人,因为他们都期盼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或一直停留在光荣榜上,成为同伴学习的榜样。

物质奖励法是指适当地奖励幼儿一点“小玩意儿”,比如一块糖果、一支画笔、一件老师制作的玩具等等,以增强奖励的力度,保持幼儿对奖励的期待心理,避免精神奖励法的单调性。事实表明,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更有效地发挥激励法的作用。

三、互助法

互助法,就是互相帮助,它既能提高幼儿的做事效率,又能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互助法的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力强与弱的搭配互助。能力强的一方可以是幼儿,也可以是教师本人。由能力强的幼儿带能力弱的幼儿,其优点是彼此间较容易沟通,被帮助者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模仿,较快地获得自身所缺乏的某项技能或某方面的经验,但也常会出现能力强的一方全权包办的现象;而由教师带幼儿,其优点在于教师能够较好地调控整个帮助的过程,注重让被帮助的幼儿参与,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有助于让幼儿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幼儿的做事效率,但是有时也会妨碍幼儿独立性的发挥,形成对老师的依赖。另一种是能力相当的搭配互助。这种情况下的互助,则重在幼儿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教师应该注重引导他们提高协作的技能。如在一次结构游戏中,几位小朋友在一起合作拼“神舟五号”飞船。刚开始孩子们不懂得如何分工合作,都只顾拼自己的,而且每人拼的都是飞船的主体,结果整个“协作”活动进展得很慢。此时,我不动声色地参与到他们中间,拿起花片拼飞船的其他部分,并直接连接在一个幼儿已拼好的飞船主体上,孩子们一看,都围了过来,观察之后就开始商量、讨论,并马上进行了分工;有的挑颜色、有的拼零件、有的进行组装、有的加固,由于分工得当,规模大、创意好的作品很快就完成了,他们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这是一组能力相当的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一次互助活动的典型案例,从这一案例,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起的作用。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针对幼儿的某一弱项,设置好相应的情景、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期能熟能生巧、巧而“提效”的一种方法。

采用此方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应注重环境的创设,如可以人为地创设特定的环境或抓住各种生活情景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第二,利用幼儿的好胜心,借助幼儿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练习的欲望,调动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练习所采取的形式应是幼儿可以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注意尽量提高练习的乐趣,让幼儿在乐中“练”;第四,练习的难度要适中,要循序渐进,以便让幼儿能够在练习中慢慢地尝到成功的甜头,获得成功感、愉悦感,从而促使幼儿不厌其烦地摸索练习。总而言之,要达到有效的练习,就应关注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练习进程中的情感体验。

如我们班杰杰小朋友的自理能力较差,入寝及起床时穿脱衣服速度慢,鞋子衣服穿反、扣子扣错、拉链不会拉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我先找他谈话让他知道近期要组织一次自理能力比赛,并让他了解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发其好胜心,让他明白练习的必要性。然后,在区域活动时我经常将他带到自理角,先是手把手地教,后让他按照我教的方法进行练习。在他练习的过程中我都是全陪,因为他喜欢在我面前表现、尤其想在有一点小小进步的时候就能得到我的肯定和鼓励。当杰杰小朋友的自理生活能力取得明显的进步之后,我就在班上组织了一次自理能力比赛,比赛中我有意识地安排自理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幼儿与他同组,让他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然后我抓住这个机会在集体面前对他进行了表扬。通过这样普通的一次比赛,他知道了练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体验到成功感。

标签:;  

提高大班儿童工作效率的四种有效方法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