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困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试论困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难点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试论论文,对策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困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广大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上的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低下,职工情绪波动较大,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客观而又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显得理屈词穷,难以开展工作。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成为困难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必须先解决的问题。

一、生产滑坡,发展前景差,疑虑难排解,怎么办?不妨由“近”及“远”,拓宽视野看全局。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又说,社会主义可以创造出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而在某些企业,近年来,效益大幅度滑坡,导致职工收入明显下降,轻则取消奖金、福利待遇下降;重则职工工资无着落,职工长期放假待业。在职工的心目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与我们描绘的蓝图,形成了明鲜的反差。这就是困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遇到第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如果匆匆忙忙去讲空泛的道理,显然不能解决问题。由于广大职工身处基层,活动范围小,在认识问题上存在直观性的特点,例如他们往往仅从个人生活的范围和接触的事实,来概括形势,简单地评判社会制度的优劣,往往从一些零散的、局部的现象中,对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出轻率的结论。特点是对眼前的、身边的、本企业的、自我家庭的变化感受多、印象深。基于这一原因,我们的基本方法是,必须引导职工跳出“坐井观天”的小天地,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全局和前景。

在讲道理的过程中,对职工普遍反映的本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低下这一现实问题,不一味掩怖,不妄加否定,但更要让职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市场越来越繁荣,商品越来越丰富,以此来引导大家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局面,不因为本企业的困难状况而否定大部分人收入得到增加,生活得到改善这一基本事实,把人们引出仅从个人角度看问题的狭隘境地。当前,就一些企业来说,困难客观存在,问题不容回避,但如果就此否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也是片面的。应看到,有问题、有困难,暴露出来并不要紧,不能因为前进道路中碰到一点困难就忧心忡忡,疑虑重重,而要看到在困难和问题下面萌发的勃勃生机,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从而看到前途和希望。让广大职工认识到,目前困难企业是不少,困难的程度也不小,但这毕竟是支流,就个别企业来讲,不能因为它进展顺利,社会主义制度就完美无缺;也不能因为某个企业发展困难,社会主义制度就一无是处。从而使人们认清事物的主流所在,不要以局部现象来否定改革开放总体的成绩。向广大职工讲明,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某个阶段进展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不能因为一时之难,就以阶段代表全过程。而应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的前景是广阔的,从而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前途中消除疑虑。

二、关系颠倒,地位提不高,怒气难消除,怎么办?——不妨由“情”及“理”,热心感化求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愈是困难较大的企业,干部职工感情愈疏远,关系愈紧张。道理何在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出现危机,职工对干部信任程度降低,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过于挑剔;另一方面,也在于少数企业领导民主意识不强,承包经营和民主管理关系摆不正,以致于使职代会形同虚设,厂领导为所欲为,在生产和经营上,随意违背职工的的意志等等。还有少数企业领导在企业发生困难时,趁火打劫,以权谋私,出现了“企业倒台,厂长发财”的怪现象。这种厂长专权的现象,与我们宣传的职工是企业主人的道理相去其远,成为困难企业思想教育的第二个困难。从根本上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而领导者是代表广大职工在行使职权。企业领导者要真心实意地依靠工人。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固然要从理论上讲清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区别,强调在改革的过程中,实行厂长承包经营,但不能违背职工当家做主这一根本原则,并要分清,在困难企业出现的上述现象,并非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要把少数人违反国家规定的不正常行为与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属性相区别。其次,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带领职工扭转企业困难局面的实践中,要自觉摆正与广大职工的关系,从多方面体现对职工的感情。做到愈困难,愈应从信任中体现感情。应认识到,在广大职工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热情。而克服困难,摆脱困境,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而真心实意地相信他们,依靠他们,虚心向他们求教问计,遇事多同他们商量,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之与领导者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愈困难,愈要从尊重中体现感情。经济滑坡,生产困顿,企业遇到暂时难题,职工的物质利益有时得不到保障,是情有可原的。但没有任何理由对职工民主权利不予尊重。该实施民主管理的,还是要坚持民主管理,让职工有发言权;该接受监督的,要自觉接受监督,让职工有管理权等等。只要充分尊重广大职工,把职工当主人,他们就会更加体谅企业的困难,更加依赖社会主义制度。愈困难,愈要从关心中体现感情。要能够从政治、工作以及生活上照顾职工,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尤其是想方设方解决特困职工的燃眉之急。这样,职工就会把企业当家,把干部当亲人,即使困难再大,他们也会情绪稳定,充满信心。愈困难,愈要从表率中体现感情。困难面前,企业领导要能够坚定沉着、坚韧不拔,始终成为企业的主心骨;利益面前,能够正确摆布、克已让人,与职工同甘共苦,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企业领导者的精神面貌,让广大职工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分配不公,比较利益低,道理难说清。怎么办——不妨就“实”论“虚”,实事求是除困惑。

当前,社会上和企业内部的种种分配不公问题,是广大职工议论的一大热点。而这种议论在困难企业则显得更广泛,职工们更敏感。他们喜欢比较:一是和社会上“暴发户”比,总觉得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赚大钱”,老实人吃亏,根本不公平;二是和其他行业比,比如,金融、邮电、事业单位,他们出力不多,收入不少,自己没有好单位,干活累死也比不上人家;三是和企业内个别钻承包空子,大捞特捞的干部比。不满情绪更突出。不少职工说,社会主义不是讲按劳分配吗?为什么有多劳不多得,有人少劳没少得,还有的人不劳还要多得呢?这是困难企业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三个难题。应该看到,困难企业职工对分配不平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肯定和向往。他们不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而是希望它不只是口号而是现实。因此对既明显,又确实存在的分配不公等消极现象,我们如果躲躲闪闪,不仅会使他们怀疑我们的诚意,还会导致反感情绪。正确的做法,不如将问题开诚布公,如实说明,使职工认识到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当前出现的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并非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更不能和社会主义制度混为一谈;改革是真正实现按劳分配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把人们的劳动与收入真正地挂起钩来,在分配中体现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原则;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阵痛,使一部分人的正当利益受损,还会给部分人有机可乘,只有熬过阵痛,才会出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崭新机制。因此,坚定不移地搞改革,符合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从而使职工在振兴企业,冲出困境过程中,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面,支持改革事业。

四、引导失当,凝聚力量小,精神难振作,怎么办?——不妨“讲”“做”结合,知难而进求振兴。

现在有些困难企业,在分析经济效益不佳的原因时,往往分析客观多,检查主观少;埋怨国家、上级多,责备自己少。总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会饿死人,一味眼睛向上,依赖国家,不愿自我振兴,有所作为。这种把社会主义优越性同每个人的自我责任对立起来的观点,在困难企业中具有普遍性,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第四个难点。要正确解决这一思想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向干部职工讲清,扶持困难企业发展生产搞活经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原因,这种支持目前还很有限,还必须通过企业内部的自我发展产生作用,并非包管一切;同时,国家、上级的支持,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非一包到底,尤其是对一些外部环境尚可,问题来自自身管理不善,进取力量不足的企业,绝对不能包下来。因为这样做,只会造成平均主义大锅饭,滋长依赖心理,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平等竞争,也难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帮助职工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激励干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企业振兴复苏出力流汗,建功立业。并把重点放在这第二方面。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都不应消极畏难,悲观失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就一定有希望消除不利因素,渡过重重难关。应该看到自己在建设国家,振兴企业中的历史责任;也就是在微观上,对本企业的振兴有着直接而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宏观上,应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努力。从而确立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把本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做主人事,尽主人责。

标签:;  ;  

困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