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情报学的结构与内涵分析_信息科学论文

现代信息科学结构与内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结构论文,科学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物质、能量是共同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对于信息,需要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 来研究,这就是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专门研究信息的学问。就象自然科学是从物质运动的 角度考察客观世界,数学科学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考察客观世界一样,信息科学是从信息运 动的角度考察客观世界的学问[1]。信息科学是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列的又 一大学科门类,是一个包含从不同角度研究信息及其运动形态的多个学科的学科群。有著作 [2]以图1的形式来表示信息科学学科群。

我们认为,图1还不能够帮助我们清楚有效地认识作为学科群的现代信息科学。结构分析作 为一种科学方法将有力地指导我们研究现代信息科学。苗东升教授认为“作为现代科学体系 的一大门类,信息科学无疑也具有钱学森所说的‘三个层次一个桥梁’的体系结构”,“在 工程技术层次上,早已建立信息工程。在技术科学层次上,有申农信息理论。……信息科学 体系不完整主要表现在它的基础科学层次至今基本还是空白。……如果我们对物理、化学、 生物、社会、心理等领域的信息特征和运动规律都获得深刻的认识,就有条件寻找他们的共 性,提炼出属于基础科学层次的一般信息概念,建立信息运动的普适原理,信息科学的基础 理论便呼之欲出”。在此基础上,苗东升教授进一步表明“目前,人们对这些知之甚少,建 立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重大科学任务将在二十一世 纪得到解决”,进而表达了他对统一信息科学的乐观思想[3]。而闫学杉先生也撰文将当前 对信息科学的研究分为两大类:基于信息基本含义的统一信息科学和基于信息特殊含义的部 门信息科学。他在表明并论述“二十一世纪的部门信息科学上的乐观主义”的发展趋势的同 时,也表明了对“二十一世纪统一信息科学的悲观主义”[4]。我们这里并不想探讨统一信 息科学在21世纪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的发展趋势,只是想采纳、借鉴并运用上述对作为 学科群的现代信息科学体系结构予以分析的这种方法,以更好地认识信息科学。我们认为现 代信息科学分成哲学层次的信息研究、横断科学层次的信息研究和各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三 大层次,信息科学的各个子学科分处在不同的学科层次上。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信息科学的 内涵予以揭示和分析,以全面、正确地认识现代信息科学。

顺便指出,对于表1中作为信息科学的子科学的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传播学,准确地讲 应为计算机信息学、通信信息学、信息传播学,图书馆学已与情报学等学科整合成信息管理 学,从而构成信息科学的一部分。而信息学,则由于是指以社会的信息现象和人类的信息交 流过程作为对象,研究信息的产生、表述、组织、传播和利用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研究信 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信息运动的社会管理[5],因此,它实际上横跨信息经济学、信 息社会学、信息传播学等学科,是可以加以“分解”而划归到上述学科中的。我们将在下文 中对此进行阐述。

1 哲学层次的信息研究(信息哲学)

维纳在从实用信息论的角度把信息比作负熵的同时,还试图在哲学上讨论信息的本质。他 的两个具有影响的提法,一是“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6],二是“信息是 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 容的名称”[7]。维纳虽然没能恰当确切地从正面规定出信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但是,他 却十分正确地强调了信息与物质、能量相比所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以及指出应该从“交 换的内容”上,而不是从载体的形式上来把握信息。

在维纳所作的研究基础上,许多科学家、哲学家以及信息领域的理论工作者沿着前人开拓 的道路和指明的方向对信息展开了深入的哲学研究。哲学层次的信息研究即信息哲学,是对 信息概念和信息原理的哲学层次的概括,它主要探讨信息的哲学本质、哲学分类、信息作为 一种普遍化的存在形式、认识方式、价值尺度、进化原则、转化规律的一般性理论以及信息 与物质、信息与能量、信息与思维、智能及认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它还涉及信息本 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方法论、信息进化论等哲学领域。当前,哲学层次信息研究的 主要观点有:将信息与物质、能量一道作为构成世界的三大支柱;将信息作为连接主观世界 与客观世界的桥梁和纽带;认为事物或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信息得以存在的基础, 物质世界具有自身显示信息的功能,人类具有表征物质世界信息的功能等等。

但是到目前为止,哲学层次的信息研究在对信息的准确界定这一点上还没能达成统一,而 对信息的界定又是信息哲学研究的必然和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起点。当前有关信息界定的哲 学研究有以下三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钟义信先生的观点——依照哲学的主体—客体范畴与认识论,将信息划分为本体论和认 识论意义上的两个不同的层次。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即客观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则指主体所感知的或该 主体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 用,两个层次的信息可以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将同时考虑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 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涉及其中的形 式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法信息”,把涉及其中的含义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义信息” ,把涉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部分称为“语用信息”。可见,这里所认为的哲学中的认识论 层次的信息即同时涉及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8]。

●邬焜先生的观点——按照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来划分信息状态:把物质世界自我显 示的信息称为“自在信息”;把人类对物质世界进行表征的结果称为“自为信息”;把人类 通过思维对“自为信息”进行加工创造后得出的信息称为“再造信息”。该观点认为,所谓 “自在信息”,是指物质信息还处于未被认识、未被把握的初始状态;所谓“自为信息”, 是指对“自在信息”的主观直接显现、把握和认识;所谓“再造信息”,是指人类在通过思 维活动对“自为信息”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形态的信息[9]。

●情报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依照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对信息加以界定。英 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关于“世界1、2、3”(“世界1”是客观物质世界,“世界2”是主观 知 识或精神状态的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的哲学理论对信息研究的影响也很大[10] 。按照波普尔的哲学,信息可划分为独立的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第 二类是有关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它反映人类所感受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处 于意识、思维状态。第三类是有关人类客观意义上的概念世界的信息,它反映人类所表述的 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用语言、文字、图像、影视、数据等各种载体来表示,汇合成 一个实在的自主的“信息世界”。

对比三种观点,不难发现彼此间尽管有差异,但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将钟义信的观点 同另外两种观点加以比较,可以发现:“自为信息”就是认识的感性阶段,“再造信息”就 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划分信息实际上就是对信息在本体论与认 识论上加以划分的发展与深化。第一类信息实际上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第二类与第三 类信息实际上就共同构成了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前者是其中的“隐性”信息或“意会”信 息,后者是其中的“显性”信息。

对信息界定的多元化说明了我们要对信息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哲学研究的必要性。我们赞同 下述观点,即对信息的哲学研究应采取双重的哲学批判态度:一方面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批 判,这一批判要剔除具体科学给信息解释所带来的种种狭隘性的局限,由此使哲学对信息的 把握从具体科学的局限中超越出来。另一方面是哲学对自身的批判,这一批判要克服传统哲 学的旧有框架和理论对信息本身解释的局限,由此使哲学对信息的把握从传统哲学的旧有体 系的局限中超越出来。这样,通过这种双重的批判,实现对信息哲学研究的双重超越[11]。

2 横断科学层次的信息研究(一般信息理论)

哲学层次的信息研究在整个信息研究中处在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最顶点的位置,横断科 学层次的信息研究则是对哲学层次信息研究在方法层次上的具体阐述,以便为各个具体学科 对信息以及自身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方法武器。因此该层次的信息研究也被称为一般信息理论 。可以形象地说,各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就是相应传统学科通过对横断科学层次的信息研 究成果的运用,来“贯彻实施”哲学层次的信息研究的“实质精神”而再创造出来的。 信息与物质、能量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支柱。信息活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各个具体的 学科领域到处都充满着信息活动,这是信息研究的“横断性”表现,也使开展“横断性”的 信息研究具有了可能性和客观上的需求性。该层次研究体现在“三论”对信息的研究,这在 本文第一部分已加以阐述。该层次研究主要探讨信息与控制及反馈、信息与系统、信息的自 组织理论、混沌信息学以及信息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例如控制论对信息调节原 理的研究和系统论对信息组织原理的研究,这二者构成了对信息一般功能的研究,又如信息 论对信息本质特征的探索,再如在控制论和系统论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方法论。信息 方法论在具体学科信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很有必要重点论述。所谓信息方法就 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研究对象的运动抽象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变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的获 取、传输、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的研究来揭示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方法[12]。信息方法不同 于传统的研究方法,表现在:①它以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完全撇开研究对 象的具体运动形态,将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变换过程,在信息的接收和使用过程 中来研究事物(系统)的特性和关系。②从整体出发,用联系和转化的观点综合研究对象的信 息过程。信息方法始终将研究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和变换的整体,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联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信息联系来综合考察对象。在具体应用中,信息方法还可以细分为 :认识复杂事物的信息分析方法、综合复杂系统的信息综合方法和变革复杂系统的信息进化 方法等。信息分析方法重在“分析”,主要用来分析高级复杂事物的运动过程,认识其奥妙 的工作机制;信息综合方法重在“综合”,主要用来构造高级复杂的人工系统(通过模拟或 仿真),达到给定的工作目标;信息进化方法重在“进化”,主要用来变革高级复杂系统的 工作机制、通过进化达到优化的状态。上述三个基本信息方法相互结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 了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等的思想,成为分析、综合、优化高级复杂事物(系统)的强大的 方法论工具,明确地指导了具体学科信息研究的深入开展。

3 具体学科层次的信息研究

当前,包括信息概念、信息的基本理论、信息方法以及信息加工处理等在内的信息研究成 果,已经广泛渗入并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类似于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信息研究 对各个具体学科的这种渗透与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各个学科的发展,在衍生出与该具体学科相 关的新的边缘学科的同时,也繁荣了信息研究工作本身,使得新的信息理论不断诞生。我们 将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信息理论分别加以阐述,以此管窥整个具体学科层面对信息的研 究。

3.1 生物信息论

生命科学对信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生命、信息与进化等方面。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 深入,生命科学家已经逐渐认识到,如果恪守传统的科学方法论,仅仅从物质结构和能量转 换的观点来考察生命过程,就很难理解它的工作机制,弄懂其中的奥妙。但与此同时,生命 科学家也发现正是在这样的领域,有关信息的研究及信息方法的运用却可以大显神通。在这 种背景下,生物信息论应运而生。

生物信息论将生命过程如实地看作一个高级的信息过程,从生物信息的角度,通过对生物 的信息机制和生物信息运动规律的考察来揭示生物有机体的物质形态、运动形式和反映形式 。生物的信息过程比无机界的信息过程要复杂得多,生物信息运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信息的获 取、编码、传递、解码、储存、加工、输出、反馈等形态。除此之外,生物信息本身也较无 机界信息复杂得多。它增加了两项内容:反映与生物机体有密切关系的周围环境境况的生物 信息;将生物性状、生存方式、代谢方法和生长过程等遗传给后代的遗传信息。到目前为止 ,生物信息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学家运用生物信息论的观点,揭示 出生物体的遗传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递密码”过程;生物信息论还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相 互信息作用的研究,将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达尔文进化论由传统的生理模型 发展成为了信息模型等等。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已进展到了基因组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组 信息学分析、比较基因组信息学研究以及生物信息学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等研究阶段[13]。 可以说,透过生物信息论,生命的生生灭灭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传递和运动的过程。信 息研究渗透到生命科学无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次革命,它给了生命科学一个全新的研究视 角,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朝分子水平和量子水平深入发展。

3.2 信息物理学

熵是1864年克劳修斯在《热的唯动论》中提出的一个物理量,它首先是被引入热力学中。 热力学将不能利用来做功的那部分热能,用特定的数学方式即以热能的变化量除以温度来表 示,这就是熵。把熵的涵义推广到统计物理学,就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 ,称为物理熵。熵概念自从产生于物理学以来,就不断向其它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领域扩展,这被称为熵概念的泛化。信息熵可以说是熵概念泛化的最重要的结果。

信息熵的公式由信息论创始人申农提出。尽管申农的主要成就是从通讯角度对信息加以研 究,提出了著名的申农通讯信息模型,但是申农从物理学的角度也对信息研究作出了开拓性 的贡献。申农用H表示信息熵,以此从信源的整体角度出发,在平均意义上来表征信源在客 观总体上的平均不定性的量。与此同时,申农又用I表示信息量,以此从信宿角度表征信宿 收到信息后消除不定性的量。信息熵(H)是状态量,其存在是绝对的;信息量(I)是熵增,是 过程量,它们两者一起成为度量信息,更确切地说是信息研究或者说信息论中表示不定性的 量的两个符号。信息的测度研究就是运用这两个符号,以不定性的量为基础深入开展下去的 ,具体地说它包括概率语法信息的测度、模糊语法信息的测度、语法信息的统一测度、语义 和语用即全信息的测度[14]。申农的信息熵公式与热力学熵公式经过变换,最终会是一致的 。在信息研究中,信息熵被用来表示系统中某一组随机事件集合可能出现的程度,成为对系 统混乱程度的普遍性量度。与熵相对应的还有负熵。负熵定义是由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 是什么》一节中所给出的,它是熵相反数,可表述为系统有序状态的量度。由于人们普遍认 为信息的作用是用来消除用户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不确定性,有效利用信息将减少系 统(事物)的无序性,因此理论界普遍认为“信息即负熵”[15],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信息 即熵”[16]。信息究竟是熵还是负熵,将在对信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之中得到明辨。

3.3 通讯信息论

通讯领域对信息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申农的“狭义信息论”实际上就是将物理学的熵 引入通讯领域中来对信息进行研究的,可以说,信息研究的发展——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的出 现就是通信理论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钟义信先生在其代表作《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对 通讯领域的信息做了深入的探讨。该领域把信息看作信息的化身或标志,认为消息是信息的 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数据是记录信 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在此基础上,通信领域把计算信号 所携带的信息量或计算系统的状态数当作本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讯理论将信息看成是一 种反映事物运动有序程度的状态,认为通讯的目的就是使“信宿”获得或进入某种“有序性 ”状态。为了便于控制和安排通信的“信道”,就要对可能的状态进行概率统计,即对“信 息”度量,这样,信息量就成为了通讯学科领域信息研究的重要核心。

3.4 信息传播论

传播学领域对信息概念的解释基本上引自申农的狭义信息论的定义,如大众传播学家施拉 姆就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但他同时也认识到 “直接运用数学方法是有局限的,因为人类信息领域不象数学和电学领域那样简单……”。 为弥补定义的缺陷,施拉姆认为:信息就是“传播的材料”或“传播的内容”[17]。由此可 见,施拉姆已察觉到人文学科与数理学科对信息概念理解的差别所在,这也正是信息传播论 的提出对信息研究的意义所在:将信息研究由传统的电讯信息(通讯信息)、生物信息等自然 数理领域拓展到了人类信息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提出与其说具有新颖性,毋宁说具 有开创性。

信息传播论的提出在推动信息研究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传播学研究的开展,它 有助于构建一门完整的传播学。学术界通常把自然界与生物界的信息传递研究归属于信息科 学,而把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研究归属于传播学,因此严格地说,早期的传播学还不能算是 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学,而只是强调“大众传播”的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虽以人类社会信 息传播为研究对象,但只是对其一个侧面的研究,而非全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因此大 众传播学的传播研究是片面的,还不能算是一门完整的传播学。信息传播论的提出突破了大 众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局限,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传播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完整的传播不应该 仅仅指大众传播,还包括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甚至包括在人内部展开的信息传播,即自我 传播。信息传播论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信息传播领域,有助于构建一门完整 的传播学。其主要内容有:信息传播的要素主要是信息传播者、信息传播媒介、信息接受者 、信息传播效果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三大成熟分支领域; 信息传播专业化发展形成了诸如广告信息传播、公关信息传播、文化信息传播等新的传播领 域,等等[18]。

3.5 信息管理论

信息管理论是计算机科学、情报学以及管理学与信息研究相结合所激发出的一种新的信息 理 论。在欧洲,该理论通常被称为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IM);在美国,该理论 被称为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IRM)。我们可以认为,信息管理 论对信息的认识更多地受计算机领域的影响。

美国IBM学者的观点构成了信息管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美国学者麦德里(Medley)认为,信息 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品。具体地说,是经过收集、记录、处理,以可检索形式贮存的事实或 数据。以时间为例,“小时”可谓数据,它代表一种时间测度;“45小时工作量”则是信息 ,这是经过处理的数据。知识是信息与人类经验相结合的副产品,是源于信息处理的人类推 理与解释。在管理领域,决策者更多地与知识打交道,管理者更多地与信息打交道,操作者 则更多地与数据打交道。知识、信息、数据的关系可用金字塔模型来描述:知识处在塔顶, 数据处在塔底,信息介于知识与数据之间而处在塔中央。麦德里(Medley)与其说是定义信息 ,不如说是规定信息的含义,即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借鉴计算机领域的一般认识 ,简洁地从数据引出信息的定义,并由此建立了自己的IRM理论体系。而另一位美国IRM学者 霍顿(Horton)则用“事实的生命周期”来解释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他认为,原始数据 总是与新生事物联系在一起,对原始数据的评价产生了信息,成熟的信息构成知识,而事实 的最终“死亡”形成了相关的知识库。相对而言,信息要比数据重要,知识则比信息更重要 。霍顿对信息的认识大致与麦德里的认识相一致,也认为信息是数据经过处理后形成的有用 的形式,同时又是知识产生的基础。应该说麦德里和霍顿的信息定义是实用的,也有一定的 代表性,但这样的“信息”更象“信息资源”,而不象广义的信息,因为它未能包含自然信 息。至于他们对数据的认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在其它相关领域,数据一般认为是信息 的一种形式或一种类型[19]。

3.6 信息经济论

从美国的马克卢普、波拉特到日本的梅棹忠夫、界屋太一,他们都看到了信息作为现代社 会的一种重要资源的巨大力量和信息商品化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正像自然资源需要开发 一样,信息资源也亟待开发,而且现代社会正是通过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来推动其它资源的开 发,进而实现经济的飞跃和社会的发展。重视信息的经济性,并从经济的角度对信息开展研 究,是信息经济论者对信息研究的贡献所在。以此为基础,一门新兴的科学——宏观信息经 济学产生,并不断地发展。经济论者对信息的经济研究主要体现在信息产品、信息产业和宏 观信息经济三个层次。研究的内容包括信息的价值、信息的成本、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 配置和利用、信息的价格、信息的成本——收益分析、信息市场与信息商品市场营销研究、 信息产业研究、社会经济信息化研究、信息、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内在联系研究等[20]。

微观经济论者则从信息研究中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幽灵[21]。传统微观经济学在对市场进行 研 究时,往往忽略信息问题,在居主流正统地位的新古典领域内,似乎只有价格信息最重要, 其它信息,或者可以被忽视,或者常常假设其它们是充分、完备的。如果说与经济决策有关 的信息很容易获得,那么传统微观经济学之“上述信息是充分的”这一假定就是合理的。然 而事实上,有关经济决策的信息并非像阳光、空气那样是充分的、完全的、有用却不需要经 济成本的,相反,信息像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一样也是稀缺资源,获取信息也要花费代 价,有的信息即使花费很大代价也不一定能得到。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学中的信息问题,并以 此形成了另一门新兴的学科——微观信息经济学。它主要包括两大分支:一是不完全信息条 件下的经济分析;二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 涉及的内容有逆向选择与次品市场 问题、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搜寻与选择问题、信号示意和信号甄别问题、拍卖和讨价还价问 题等等。微观信息经济学已成为当前理论经济学的最前沿研究领域,如美国哈佛大学1995年 出版的供该校研究生使用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就将微观信息经济学称为“最近20多年以来 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1996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维克里和莫尔斯获该年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更是一个明证[22]。

3.7 信息社会论

同信息经济论一样,信息社会论也是信息研究由传统的自然数理领域向人类社会拓展的领 域之一。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则从信息研究中指出人类社会目前正在迈向以信息与知识的生 产与消费为动力的信息社会,认为信息是未来社会的动力,也是未来社会的核心与基础。信 息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人们工作、生活的指南。在这一方面,主要的研究者有美国 的丹尼尔·贝尔、奈斯比特、托夫勒以及英国学者W.J.马丁等。一部分宏观信息经济学家的 研究也可被划入该领域研究,如马克卢普、波拉特,因为他们都是将信息研究由以前的技术 领 域延伸、扩展到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社会领域的信息研究也即信息社会研究,当前对信息 社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①经济结构观。这种观点认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物征是其经 济性质——劳动力向信息部门转移,职业结构组成发生变化,GNP中信息活动所占的比率越 来越高,从而得出信息经济的论断,其代表人物为马克卢普与波拉特等。②信息化程度观。 其 主要考虑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着眼点在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率而不是信息生产的过程。 ③信息技术观。它将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作为信息社会的决定性特征。④批判理 论。这种观点特别关注由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采用所引起的社会利益问题:经济和信息不 平等、公众的失业、工人权利的削弱、政治统治的强化等。⑤多维探索或社会学观。这一学 说的学者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图像:在技术、 社会——经济结构、文化、价值等方面都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新的社会的框架[23]。在上述理 论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信息社会学。一般认为,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信 息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历史使命在于揭示信息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并利 用这些客观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信息实践活动[24]。它研究对象是:信息化社会的特征、过 程;信息化社会的社会结构;运行机制与控制模式;社会信息交流的模式、机制和控制;人 文环境、个人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变异和控制;信息生态的平衡与控制;信息化社会的法 制、政策研究[25]。

除上述7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理论外,还有诸如化学信息学、医学信息论、信息仿生学、信 息心理学、语言信息学、光信息学、计算机信息学等信息理论,在此不予阐述。

标签:;  ;  ;  ;  ;  ;  ;  

现代情报学的结构与内涵分析_信息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