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与融合_心理学论文

论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与融合_心理学论文

试论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冲突与趋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主义论文,人文主义论文,试论论文,冲突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从整个发展历史看,心理学形成了以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为中心和以人文主义研究取向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在研究策略、模式、范畴等方面展开激烈的争论。科学主义研究取向试图扼杀其它心理学研究取向未果,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力图与之抗衡不支,从而造成心理学的“不统一”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革命、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本土化运动的推动,给心理学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这两大阵营日趋弥合。面对这种历史发展形态,我们必须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研究多元化,加强理论建设,并促进本土心理学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心理学研究。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冲突 趋合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本土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围绕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两大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种种研究取向。这些不同的研究取向大致可归纳为两个阵营:一是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一是人文主义研究取向。本文从史学角度分析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冲突状态,管窥心理学危机的根源;同时探讨两种研究取向的趋合势态,谋求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

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冲突

从史学角度出发,心理学家认识到,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研究取向,但可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来概括。所谓科学主义研究取向,指拥护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的研究范式的研究取向,这种研究取向把研究对象局限于心理现象的自然特征方面,采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依赖于实证和数据,试图建立一门像物理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和精密性的统一的心理学学科。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的、拥护心理学的社会科学观和主观的研究范式的研究取向,它反对科学主义研究中的机械论和原子论,注重人的整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心理现象的社会特征方面,采用非实证的研究方法。

纵观整个心理学史,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法开始,科学主义研究取向沿循着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脉相传;而从狄尔泰倡导的人文科学的、描述的、理解的心理学伊始,符茨堡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跃出自然科学的轨道,走上了人文主义的研究道路。这两种研究取向相互对立、相互冲突,主要表现为客观性研究和主观性研究、元素分析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表层研究和深层研究、自下而上研究和自上而下研究及实证论和现象学的对立与斗争。

1.客观性与主观性研究的对立 即研究策略上的对立。在研究过程中怎样看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科学化的标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回答是不同的:前者把人的心理过程视为可还原为化学的、神经生理的或模拟计算机的过程,它完全依靠实验或数据获取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材料,例如行为主义只关注刺激和反应或情境行为的数量关系,而排斥难以进行外部实验控制的内部意识活动,采取的是一种强调研究对象与研究者冷静分离的客观性研究策略;而后者则把人看作是经验着和承受经验的主体,故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研究是身心的投入,这显然是一种强调研究对象与主体性的主观性研究策略。

2.元素分析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对立 即研究模式上的对立。心理学研究的模式是什么?科学主义研究取向继承了联想主义传统,采取一种研究心理现象构成的元素及其复合体形成规律的模式(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意识内容构成的元素及其复合体规律、行为主义学派研究刺激和反应的规律等),即元素分析性研究模式。而格式塔学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的命题,这继承了机能心理学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明确反对科学主义研究的“还原分析法”,主张“整体分析法”,可见,人文主义研究取向采用的是整体性的研究模式。

3.表层研究和深层研究的对立 即研究范围上的对立。心理学研究应在什么样的领域上进行?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基本上站在化学的或生理学的水平上,主要研究感知觉等心理现象及外显行为,而排斥内部的意识活动,无法反映心理活动的全貌。精神分析学派则从潜意识角度,把需要、动机、情欲、人格的研究引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健康人角度,再度深化有关自我与人格的多元化研究,即力图把心理学研究从科学主义的低级心理过程研究拉到完整人格和多元化自我的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4.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研究的对立 即理论构建的对立。心理学的基础和理论构架应怎样?科学主义研究取向的理论构想是,力图把心理学建立成一门像物理学那样的精密科学,这使研究者更关注实验及数量材料的积累,而不屑于对心理学进行哲学思考,企图从下而上(即从材料的积累到理论的构建)进行心理学研究。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则力图打破科学主义研究的局限,主动进行心理学的哲学探索和理论构建,这恰恰是从上而下(即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的思路。

5.实证论与现象学的对立 即心理学哲学基础的对立。哲学基础不同决定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策略的不同:科学主义研究取向的哲学基础是实证论,这就决定了它侧重心理现象的自然特征、研究的实证方法及客观性研究策略;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哲学基础是现象学,故而它把人的主体性、社会性作为研究的起点,更注意心理现象的社会特征、研究的非实证方法及主观性研究策略。简言之,实证论与现象学的对立构成了心理学上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矛盾。

在这些冲突与对立中,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各居一方,不相融合。罗杰斯称二者为“两种背驰的趋向”,吉姆布尔则称为当代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在整个心理学发展中,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一直采取霸权姿态,扼杀其它形态的心理学,占据着主流地位。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曾以其实证的研究范式基本上统一了科学主义研究内部,扩向整个心理学界,使其科学观成为现代心理学家内隐的心理观。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因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不健全而沦为非主流,但它对科学主义研究取向的冲击一直不曾停息过。两者的对立,造成了巨大的裂沟,使现代心理学陷入“不统一”的困境之中。

二、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趋合

尽管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矛盾重重,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在多元水平上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趋合的势态。其力量来自不同层面的科学主义研究与人文主义研究的弥合力。

首先,弥合力产生于科学主义内部——认知革命。认知革命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股迅猛的洪流,并促成由心理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等跨学科合作的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它弥合科学主义研究和人文主义研究的表现有两点:第一,认知心理学强调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同时,又认为当给被试刺激时,被试要依靠内在的认知状态即头脑中的经验才能决定作出什么反应。所谓经验,既包括机体在一定环境中的状态,又包括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内容。可见,它在研究对象上重新重视对人的内在心理的研究,打开了科学主义研究关闭已久的探索内在心灵的门户;第二,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心理学可在不同水平上研究心理问题。而且认知心理学本身即产生于多学科的综合,增强了科学主义研究取向的伸缩性,削减了它对其它形态心理学的限制,初步形成了一种开放性的研究势态。

其次,弥合力来自哲学的支持——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哲学上讲,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冲突主要是实证论和现象学的对立。长期以来,在科学史中实践论的主导地位经久不衰,它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又导致了观念的狭隘和理论的盲点,譬如科学主义心理学对意识活动的闭关政策和对其它形态心理学的扼杀政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种霸权姿态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导致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后现代主义思潮以飓风式的力量,力图摧毁理性的独断性和科学的霸权,强调所有思想文化平等并存。在这种思潮中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直接继承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反对机械论、还原论和实证主义,而重视经验论、整体论,注重从文化历史角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探讨人的社会性;同时又批判人本主义研究中“自我实现”等不健全的自我中心主义。它强调远离中心化的超个人主义、多信息源的综合性研究,这一主张从摧毁性入手,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打破心理学中科学观的霸权僵局,为人文主义研究取向在科学主义研究中争得一席之地,使心理学回归到社会文化中,采取思路多元化的研究取向。

最后,弥合力源于心理学本土化运动——一种超越科学主义研究的运动。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力图在实验方法的基础上统一心理学;但是由于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心理学研究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活力与实用性,从而阻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1981年希勒斯和洛克主编出版的《本土心理学》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关注与探讨。本土心理学研究者试图沿循冯特开拓的文化科学传统,把具体人的心理现象看成是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种视角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不谋而合;但它并不完全排斥科学主义研究所强调的数量分析和实验方法,而是要超越科学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一是把对特定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形成系统的心理学研究;二是主张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寻找恰当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在扎根于本土社会文化中,通过择取相应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工具,建立解释特定心理行为的理论、模式和心理学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寻找统一的理论、模式和体系。这是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想。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研究正沿着这一设想前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上述三种弥合力共同显示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趋合势态。但在理论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共同的缺陷:1.无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根基仍未摆脱实证论的窠臼;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哲学思想更是杂乱,立足于批判而缺少建设;本土心理学研究只强调把社会文化历史放进心理学构架中,却没有提高到哲学高度思考。2.无建设性的方法论体系。认知心理学研究仍未突破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因而受到批判;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摧毁、否定一切科学主义方法体系后,并未来得及构建;本土心理学研究却还没有能力建立符合各地区的方法论体系。3.无系统性的研究内容。认知心理学相形之下,应该说是有较明确的研究内容的,但它把人的心理过程信息化、模拟化,未能充分体现人的特殊性;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研究材料零散,顾此失彼,缺少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与理论指导。

总体来看,三种弥合力昭示的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趋合势态,带来了世纪的曙光,为心理学引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创造了新契机,即进行多学科综合、多元化研究和注重社会文化历史根基及心理学研究本身的开放性。

三、对未来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冲突与趋合的历史,正是我们对心理学研究反思的基点。如何进一步深化心理学研究呢?本文尝试提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商榷。

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怎样看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对象与方法间的关系及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等心理学观点,毫无疑问取决于研究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心理学家摇摆于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之间:实证论使心理学踏上了科学主义研究道路;现象学使心理学沿循人文主义研究道路。它们各居一方,造就的是营养不良的心理学。为了克服西方心理学存在的局限,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心理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它们从各门具体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它们能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哲学根基。高觉敷教授曾在总结他几十年的研究实践时说:“我在旧社会内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以致在心理学观点上摇来摇去,总在形而上学和唯心论心理学中兜圈子……解放后,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感到今是而昨非。”〔1〕这昭示我们, 只有认真而透彻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才能跳出形而上学和唯心论心理学怪圈,使心理学走向统一的道路。

2.实现多元与综合的研究取向 人的心理具有多水平、多层次、多序列的多测度性,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不是由单测度决定的。过去有的心理学家从神经生物学理论视角,用电学或化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产生、发展的生理机制;有的从行为主义理论视角研究行为产生的刺激和反应形成规律;有的从潜意识角度追溯心理现象的早期源泉与动力;有的从自我与人际关系角度探讨心理活动;有的从认知加工方式解释人的心理机制等等。我们认为,无论哪一种角度,都有其合理性,因为人的心理的多测度性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但要全面认识人的心理,则应从多视角研究同一问题,综合各家所长。本世纪中叶的认知革命、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和本土心理学运动都论证了从单一角度研究心理问题的弊端,不外是“脏水与婴儿一同泼掉”。我们在深刻的反思之后,应采取的原则是:积极统合实证范式与主观范式、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

3.加强理论水平的思考 奥尔波特曾指出:“由孔德倡导的实证主义的出现,已经导致了一种本质上非理论的倾向。”〔2 〕这一恶果表现为心理学理论建构的贫乏和数字实验材料的泛滥。特别是30年代以来,即使有理论建构,也只是一些微型理论,限于解释一种心理事实。这极不利于一门学科的成熟。我们知道,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一个缺少理论指导的行动难免产生偏差。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的盲点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必须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怎样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呢?我以为有两条途径:一是重视理论的研究与建构;二是重视理论的反思,以达到更高一层的研究。

4.积极进行本土心理学研究 如前所述,本土心理学研究是要使心理学植根于本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中,这有利于克服科学主义研究取向脱离实际的弊端。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本土心理学研究。就目前我国本土化研究现状而言,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历史传统的角度,对中国人重要而特有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概念分析和实证研究及对国外有关研究的验证研究;二是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视角,讨论和评价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意义,同时进行东西方理论比较。我们知道,现代文化、思想和行为模式都是在传统文化长期沉淀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上述两条主要途径在心理学本土化中应紧密联系。研究传统心理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深层了解,而联系现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能增加本土心理学的适用性,增强其生命力。我认为,当前要进一步深化本土心理学研究,必须认真做好这两条途径的契合工作。

总之,现代心理学中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和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冲突与趋合,表明了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将来、缺陷与希望。我们应采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克服心理学研究取向中的困境,为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注释:

〔1〕《高觉敷心理学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载《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标签:;  ;  ;  ;  ;  ;  ;  ;  ;  ;  

论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冲突与融合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