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_农民论文

关于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_农民论文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进展情况和推进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进展情况论文,农村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一)农村成人教育取得新进展

1.农民扫盲和初等文化教育取得新进展

2001-2004年全国共扫除文盲803万人,平均每年扫除文盲200多万。2004年农民小学有21068所,毕业学员150.71万人;扫盲班47239个,毕业学员204.58万人。目前,我国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2000年成人识字率已达到90.9%,位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4个单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在过去10年内,全世界文盲人口减少了1亿人,其中中国就减少了9400万文盲,中国的扫盲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为世界扫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多种形式的农民中高等学历教育逐步发展

2004年全国有农民初中1853所,毕业学员65.71万人;有农民高中649所,毕业学员7.77万人;2004年全国有成人中专2742所,毕业学员32.69万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坚持面向农村县乡干部开设园艺、动物生产、乡镇管理专业,目前高等学历教育注册学员有3.1万多人。

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面向农村的村级干部开展高等专科教育,为农村基层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农村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全国电大系统累计已招收了2.5万名学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校联合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延伸到了经济教育发达的县市和乡镇。

3.农民技术培训年均规模超过7000万人次,成为农民教育的主体

2000-2004年,农村成人学校共培训农民3.6亿人次,年均7271万人次。200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780.4万人,比上年的564.6万人增加215.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面向农村成人的教育培训。2004年全国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1704所,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的有184770所(县办1694所、乡办27096所、村办155980所),其他部门办6042所,民办892所。2004年全国农民技术培训5127.2万人,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的县乡村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农民4921.3万人,占培训总数的96%,其他部门办的农民培训学校培训197.5万人,占4%。教育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04年全国农民技术培训5127.2万人,比2003年减少638.3万人,有20个省(区、市)培训人数减少,其中,人数减少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山东116.4万人,辽宁67.6万人,河南63.1万人;有9个省(区、市)培训人数有所增加,其中,福建增加13.6万人,上海增加12.9万人,山西增加5.4万人,吉林增加4.3万人,北京增加3.2万人,四川增加3.1万人,甘肃增加3.0万人,内蒙古增加2.0万人,新疆增加1.1万人。培训人次排在全国前5位的省(区、市)是:云南、江苏、河南、四川、浙江(详见表1)。

表1 2004年各省(区、市)农村成人技术培训数量排序表

农村劳动力(万人) 农村成校(所) 培训人数(万人) 培训率(%)

总计49830.40

1917045127.195210.29%

云南1948.9011476 494.3041 25.36%

江苏2688.009813 483.5770 17.99%

河南4712.4022459 458.2441 9.72%

四川3789.0014645 382.2981 10.09%

浙江2108.4010913 376.0661 17.84%

山东3639.6021524 353.9919 9.73%

河北2707.109766 302.6116 11.18%

重庆1352.608011 283.1950 20.94%

广西2145.404031 222.7333 10.38%

贵州1802.6011124 221.6145 12.29%

福建1244.106685 182.0568 14.63%

陕西1343.2014288 178.2030 13.27%

山西988.60 9820 147.5763 14.93%

黑龙江 913.20 3108 132.8639 14.55%

甘肃934.50 5452 123.2624 13.19%

安徽2797.803307 111.0653 3.97%

北京165.80 1780 88.4391 53.34%

新疆354.10 1271 78.6371 22.21%

江西1547.203863 68.1033 4.40%

吉林641.00 1622 68.0733 10.62%

广东2785.101028 58.8810 2.11%

内蒙古 631.50 5445 53.2301 8.43%

辽宁966.00 1573 51.4321 5.32%

天津168.10 1858 47.5814 28.31%

湖北1781.702138 44.1425 2.48%

上海255.60 127

39.6366 15.51%

青海192.00 1739 38.8724 20.25%

海南224.00 1213 19.6065 8.75%

湖南2856.101125 14.6491 0.51%

宁夏197.90 500

2.2473

1.14%

西藏91.28

0 0 0.00%

2004年全国农村开展农民技术培训512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49830.4万人的10.29%。培训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8个省(区、市),排在前5位的是:北京、天津、云南、新疆、重庆(详见表1)。

2004年各省(区、市)农村成人技术培训率排序表

农村劳动力(万人) 农村成校(所) 培训人数(万人) 培训率(%)

总计 49830.40

191704

5127.1952 10.29%

北京 165.80 1780 88.439153.34%

天津 168.10 1858 47.581428.31%

云南 1948.9011476494.3041

25.36%

新疆 354.30 1271 78.637122.21%

重庆 1352.608011 283.1950

20.94%

青海 192.00 1739 38.872420.25%

江苏 2688.009813 483.5770

17.99%

浙江 2108.4010913376.0661

17.84%

上海 255.60 127 39.636615.51%

山西 988.60 9820 147.5763

14.93%

福建 1244.106685 182.0568

14.63%

黑龙江913.20 3108 132.8639

14.55%

陕西 1343.2014288178.2030

13.27%

甘肃 934.50 5452 123.2624

13.19%

贵州 1802.6011124221.6145

12.29%

河北 2707.109766 302.6116

11.18%

吉林 641.00 1622 68.073310.62%

广西 2145.404031 222.7333

10.38%

四川 3789.0014645382.2981

10.09%

山东 3639.6021524353.9919

9.73%

河南 4712.4022459458.2441

9.72%

海南 224.00 1213 19.60658.75%

内蒙古631.50 5445 53.23018.43%

辽宁 966.00 1573 51.43215.32%

江西 1547.203863 68.10334.40%

安徽 2797.803307 111.0653

3.97%

湖北 1781.802138 44.14252.48%

广东 2785.101028 58.88102.11%

宁夏 197.90 500 2.2473 1.14%

湖南 2856.101125 14.64910.51%

西藏 91.28

0 0

0.00%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2004年,浙江省农民各类技术培训超过365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超过30%,推广农村实用技术项目2271个,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河南省2004年培训农村成人458万多人次。通过培训,有1.2万人成为农村基层干部,2.1万人成为农民技术员,12.1万人成为乡镇企业职工,58.2万人成为专业户和示范户,年增收500元以上的有145万户。

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面向农民开展培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教育等部门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培养农民技术骨干。累计培训农民2300万人,有近1000万人获得相应证书,成为当地科技致富的典型。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25年来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358万人,高等专业人才53万人,绿色证书学员近800万人,青年农民300万人,开展各种技术培训1.33亿人次,2004年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66万人,转移117万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每天面向农民播出半小时农村实用技术教学节目,2004年共播出节目180小时,传授了约150项农村实用技术。广播电视教育系统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迅速发展,成为农村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制定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年培训农民250万人,转移220万人。财政部为“阳光工程”投入2.5亿元,省级财政安排的配套经费约有5亿多元。

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实施了“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动员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教育部门培训农村劳动力3198万人次,其中,15~90天的技能性培训1579.8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比2003年增加了2000多万人。全国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数量排在前5位的省(区、市)是: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详见表2)。

表2 2004年各省(区、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数量排序表

单位富余劳动力(万人) 培训数(万人) 培训率(%)

全国 1510.54 3197.5121%

河南 2375.00 404.90 17%

山东 1118.50 395.25 35%

四川 1116.10 332.76 30%

河北 677.20

277.87 41%

陕西 659.00

199.10 30%

江苏 323.60

188.77 58%

云南 829.30

181.27 22%

广东 873.70

165.51 19%

浙江 445.50

157.44 35%

山西 114.80

136.01 118%

甘肃 476.70

135.90 29%

湖南 1047.80 126.71 12%

黑龙江287.20

86.67 30%

内蒙古239.50

57.% 24%

贵州 801.00

52.75 7%

吉林 212.20

51.10 24%

广西 767.30

46.57 6%

新疆 78.0735.00 45%

湖北 226.20

28.74 13%

天津 15.2824.33 159%

北京 30.0019.44 65%

安徽 647.40

18.86 3%

辽宁 151.60

17.25 11%

江西 546.00

14.82 3%

上海 20.9910.42 50%

重庆 390.30

10.35 3%

西藏 47.909.22

19%

福建 397.70

4.76

1%

青海 92.303.50

4%

海南 52.902.00

4%

宁夏 89.501.14

1%

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由农业部提供,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新疆数据由教育部门提供。

2004年全国教育系统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占富余劳动力的比率为21%,其中,培训率高的前5个省市是:天津、山西、北京、江苏、上海,具体情况见2004年各省(区、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数排序表。

2005年,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取得了新进展。截至10月底,据天津、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19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教育部门统计,2005年上半年共有5127所职业学校和78790所农村成人学校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农民工培训,总共培训人数达1301万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736.47万人次,技能性培训395.66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169.42万人次,经过培训以后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624万人。

各部门和各地方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效地增加了转移劳动力的收入,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936元,其中,劳务收入570多元,占20%。据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测点办公室的调查,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为1.026亿人,全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总收入为5974亿元,人均外出收入为5823元。据农业部统计,接受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转移后,月收入达到700多元,比在家务农高出400多元,比未接受技能培训的转移人员普遍高出200元左右。四川省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493万人,培训5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4亿元,是地方财政收入的1.4倍。

5.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在发达地区逐步兴起

目前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进入小康阶段,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农民对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需求持续增长,这些地区积极开展了书法、美术、音乐、健康等社区教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一些县(市、区)的农村社区教育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远程教育项目,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科技水平。

(二)各地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制定文件和政策措施

2003年和2005年国务院分别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明确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地认真贯彻上述文件和会议精神,多数地方明确了本省(区、市)农村成人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吉林省教育厅2005年召开了全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安图县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推动农民技术培训的经验。

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市农委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郊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提高郊区干部及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重点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到2010年,使郊区农村劳动者中具有中等职业教育(高中)以上学历达到4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以上,承包土地及种植、养殖大户,一般具有中职(高中)以上学历,所有农业劳动者都应持有绿色证书上岗。各郊区县都建成成人教育中心,各乡镇都建成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成人学校。

重庆市教委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职成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向各区县教育部门和市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下达了培训任务。制定了培训任务分解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培训情况月报、季查、年终评比奖励等制度。

2.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民教育和培训项目,使农民教育有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

江苏省自2001年实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看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服务富民强省、落实“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把它作为提高城乡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有效组织,合力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1-2004年,全省教育系统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总共培养和培训了506万农村新增和富余劳动力,其中,培训后转移148万人。

浙江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教育厅自2001年以来,组织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培训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工作。2004年省政府又启动了“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决定2004-2010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把大力开展农民培训作为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以种养专业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小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后备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并对领导、经费、编制、基地建设等保障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陕西省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网两工程”,“一网”就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为骨干,以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为主阵地,以乡(镇)、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辐射点,构建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网络体系。“两工程”就是“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富民工程”就是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训、技术服务、项目引进、生产示范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作用,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转移工程”就是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使其掌握1~2项实用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个,脱贫一户的效果。“一网两工程”实施两年来,全省职成教战线共引进致富项目164个,实用技术培训204.8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85.6万人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天津市教委、市农委从2004年8月起,计划用3年时间,组织实施“351培训工程”,即在全市有农村的区县开展以红色证书、绿色证书、蓝色证书、村干部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等5大工程为载体,使全市100万农村劳动力得到专项培训。2005年全市投入2000万元,使30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

3.努力加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网络

2004年全国县乡村农村成人学校有19.17万所,教学班(点)61.26万个,占地面积7315.45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建筑面积1620.97万平方米,有图书3739.77万册,计算机13.15万台,多媒体教室座位10.37万个,有固定资产206.84万元,其中教学和实习设备资产价值38.15万元,农村成人学校年培训规模超过5100万人,成为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江苏、上海、天津、浙江、四川、山东、湖北、湖南、云南等许多省市制定了省级、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和评估工作,创建了一大批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为农服务能力强的示范学校。2004年全国乡镇总数有38028个,乡镇成人学校有27096个,乡镇成校办学面占乡镇总数的71.3%。乡镇成校数量超过1000所的省(区、市)是:四川、河南、甘肃、陕西、山东、云南、浙江、贵州、重庆、江苏、福建、内蒙古。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省(区、市):甘肃、河南、陕西、云南、浙江、福建、山东、贵州、重庆、内蒙古、天津、江苏、上海、海南、山西(详见表3)。

表3 2004年乡镇成校基础表

乡镇数 乡镇成校数 办学面(%)

全国38028 27096 71.25%

北京190

13168.95%

天津140

12387.86%

河北1971 91446.37%

山西1191 91776.99%

内蒙古 1138 1021

89.72%

辽宁1011 36035.61%

吉林774

28837.21%

黑龙江 904

37541.48%

上海127

10280.31%

江苏1259 1077

85.54%

浙江1334 1435

107.57%

安徽1739 66238.07%

福建960

1027

106.98%

江西1449 97967.56%

山东1476 1535

104.00%

河南2014 2673

132.72%

湖北964

52454.36%

湖南2357 23610.01%

广东1395 44631.97%

广西1325 74956.53%

海南200

15778.50%

重庆1183 1123

94.93%

四川5008 2873

57.37%

贵州1381 1364

98.77%

云南1406 1521

108.18%

西藏685

0 0.00%

陕西1544 1695

109.78%

甘肃1523 2296

150.76%

青海392

10025.51%

宁夏189

35 18.52%

新疆799

35844.81%

注:乡镇数引用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乡镇成校数引用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

浙江省教育部门通过整合资源、增加投入、调整布局、引入社会资金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基础。2004年全省乡镇成校办学面基本达到百分之百,村成校办学面达到75%以上。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的乡镇成人学校占总数的80%。上海市建设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并在城镇用地规划中为乡镇成人学校预留学校用地。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加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工作的文件,开展了全省农村成人学校示范学校评估工作。

天津市教委、市农委、市编委办公室2005年联合印发《农村乡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上台阶工程暨农村劳动力“351”培训乡镇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意见》,要求依据现有的乡镇(街)建制,原则上每个乡镇(街)有一所成人学校,同时使其软硬件等办学条件再上一个台阶,达到一类校或示范校标准。至“十一五”末,形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体系和长效办学机制;初步建成实用型、开放型、多功能且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的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乃至农村学历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教育资源上的支撑;实现“十一五”末农村劳动力年均非学历培训率30%以上的目标。要解决落实好本区县乡镇(街)成人学校的经费问题,乡镇(街)成校的年日常运行经费,按乡镇(街)常住人口人均0.5~1元的标准筹措解决。凡在此次工程中达标的乡镇(街)成人学校一类校(示范校),市教委、市农委各筹措经费2万元,各区县要按照1∶1的比例筹集配套经费,一次性补贴下拨到达标的乡镇(街)成人学校6万元至8万元。

2005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教育系统提高认识,强化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要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体,构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要拓展社区教育功能,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提供新的发展平台。要增加投入,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建立评估考核制度,规范农村成人教育管理。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为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4.认真解决编制和经费等办学保障条件

江苏省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已经发文明确,5万人以上的乡镇按照3个人,5万人以下的乡镇按照2个人解决农村成人教育的专职干部的编制,计入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浙江省教育厅2002年11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农村成人学校编制“按当地人口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在经费投入方面规定:“各级政府要按人均拨付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教育强镇按人均不低于1.5元,其他乡镇应按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拨付。”并规定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成人教育,在安排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在安排农业基础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全省成人学校在编教师5855人,2004年较2003年增加200多人。天津市教委、市农委、市编委办公室联合发文,要求各区县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成人初、中等学校的编制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的要求,乡镇(街)成人学校所需人员编制在现有区县教育系统人员编制内调剂解决,不再增加编制。

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许多地方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完成后,不少地方把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从教育“重中之重”之一的工作变成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安排部署农村教育工作时忽视农村成人教育。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使以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为主要渠道的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大幅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精简工作中,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首当其冲,尽管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成人学校编制标准。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裁减或取消了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普通中小学也无人分管此项工作,使农村成人教育的人员逐年减少,2001-2004年,农村成人学校教职工从41.35万人减少到27.05万人,减少14.3万人,许多地方农村成人教育一时难以适应人员、经费大幅减少的变化,改革力度不够,使农村成人学校数量和培训规模不断减少,2001-2004年,学校数从49.64万所减少到19.17万所;年培训规模从8732.31万人减少到5127.20万人。不少地方农村成人教育进展缓慢甚至处于停顿半停顿状况,农村成人教育成了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部分。据200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测点办公室对农民需求的一项调查,农民在回答“影响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时,37.4%的农民认为本地区缺少培训机构,占第一位,35.3%的农民认为是没有资金,占第二位。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课题组2004年对7419名农业劳动者的调研,有68%的人员表示有学习文化知识的愿望;有52%的人员学习过农业科技知识,未参加学习的人员中,想学习没有机会的占31%,经济困难不能参加学习的占17%。这些数据都说明当前农村成人教育还不能满足农村劳动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还不能适应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需求。

二、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

1.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农业投入不足,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而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占50.3%,高中以上文化占12.4%。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比城市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0.2年低3年。据农业部门统计,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有0.13%,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目前农村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化肥的利用率都不到40%,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4.8亿农村劳动力,他们是我们国家劳动力的主体,占全国劳动力总数7.4亿人的65.6%,我国有7.6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59.5%,因此,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没有农村的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2.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亿万农民转化为市民过程,如果农民素质不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进城农民工1.2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4%,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占18.5%。目前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是40%以上要求高中文化、60%要求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形成了大批企业找不到技术工人,同时大批进城农民找不到城镇就业岗位的现象。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7.5%,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30∶45,预计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素质能否尽快提高,将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素质,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职业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发挥成人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主力军作用。

3.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提出我们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当前除了要坚持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外,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还面临着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还不能充分满足成人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要,还必须充分发挥成人学校作用,加强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每年参加30学时以上教育培训的人数占4.8亿农村劳动力的比率还低于15%,近几年农村成人接受教育培训的人数还在不断减少,因此,只有加强农村成人学校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才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亿人次的任务。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要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订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要求。

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求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自学考试和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些都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和重大的任务。

今后几年是我国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认识,努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开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要求,围绕“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分级制定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开展扫盲教育,巩固扫盲成果。到2010年,力争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1亿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年培训达到2000万人次,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村党员普遍受到不同形式的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每年培训1亿农村劳动力,实际上就是要求对全国农村4.8亿劳动力的年培训率达到20%,如果按在农业领域内就业的2.74亿人计算,年培训率应该达到36%,即3~5年内要对现有农民轮训一遍。各地要根据全国总体规划和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数量、学习的需求和相关的工作保障条件,制定地方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努力使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0%,争取到2010年实现全国年培训农民1亿人次的目标。

2.围绕“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继续实施国务院六部门“阳光工程”和“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农民工培训

“十一五”期间,“阳光工程”要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6年教育系统开展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规模要达到2000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达到16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各地要制定并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年度计划,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首先要重点抓好农村初高中毕业未继续升学的“两后生”的教育培训从源头上提高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要定期对教育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形成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典型单位和培训基地,及时表彰工作先进的教育部门和职成学校。教育部门要继续积极参与,并在“阳光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强与农业、劳动、扶贫、三峡办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3.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等工程,扩大广播电视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试点工作

要充分发挥县职业学校、乡村成人学校和中小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技术教育,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把最新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及时传授到农民手中,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数以亿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4.继续推进扫盲工作,巩固扫盲成果

要继续加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力度,杜绝新文盲的产生。要把扫除文盲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扫盲工作,特别重视扫除青壮年、妇女和少数民族文盲。要重点抓好未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约120个县级单位的扫盲工作。认真抓好已经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巩固工作落实不够,青壮年文盲出现反弹的一些县级单位巩固扫盲成果的工作。要深化扫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以满足学员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促进扫盲与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学员生存、生活与发展性技能。

5.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要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农村教育改革实验的新经验,推广陕西“一网两工程”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乡村农民学校以及普通中小学共同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络。推广陕西、浙江开展教育强县强乡镇建设,山西开展科教兴乡和日校办夜校的做法,黑龙江在乡镇建立综合中学,统筹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做法。一是要继续发挥乡镇成人学校在农村成人教育和科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农村普通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师资和实习场所。二是要积极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三是依托农村普通中小学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同时“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积极开展农民教育。

要继续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推出一批农村办学新典型;创造出农村教育新经验,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发挥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的优势,目前农业部门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素质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农业部门抓好上述培训工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6.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

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接受多样化教育培训的需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深化办学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大趋势中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经济教育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满足农村全体居民学习的需求,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文化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7.要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国家和省、市教育部门都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站建设,推动地方充分利用卫星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等各种现代教育手段,把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燎原广播电视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成人学校,从而大幅度地扩大教育培训规模,大幅度地提高教育质量。争取与有关方面和地方共同创建一批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训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的乡村成人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组织、教育、信息产业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有关培训工作。

8.各地要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领导

要将农村成人教育列入农村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检查督促、表彰奖励来推进工作,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要增加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要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国家和地方安排的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分级负担、地方为主、政府补助、用工单位安排、个人承担相结合解决经费的机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更多的地方解决成人初等学校教职工编制问题。

我们要努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标签:;  ;  ;  ;  ;  ;  ;  

关于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