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发展--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_经济论文

开放与发展--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_经济论文

开放与发展——邓小平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济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指出对外经济开放是全方位的、相互的、全面的开放,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的最终目标是使中国经济成为开放经济。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性质、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没有对外经济开放,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我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应采取大胆试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长期坚持,同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同自力更生相结合,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战略和原则。邓小平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反映了生产国际化的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外经济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无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还是对于指导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的内容深刻、广博,文本只就其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一、正确地全面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对外经济开放的含义

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十分丰富,要正确地全面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对外经济开放的含义,我们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1.对外经济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是一种全方位的对外经济开放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不应只是向某一个或某一类国家或地区开放,而应该是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它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经济发达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1984年11月1日,他在中央座谈会上明确地、全面地阐明了对外经济开放应是全方位开放的观点。他说:“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一些人没有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国家关系即使不能够正常化,但是可以交往,如做生意呀,搞技术合作呀,甚至于合资经营呀,技术改造呀,……。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所以,对外开放是三个方面,不是一个方面。”①1987年6月12日,他又说:“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②这些谈话清楚地说明,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不应该只是向个别或某类国家开放,不只是向经济发达国家开放,而应该是向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发展同世界所有国家的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吸收世界各国的长处。

2.对外经济开放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相互的

邓小平同志认为经济开放对开放国家双方都是有利的,双方都可以通过开放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他认为,对外经济开放不是单方面的,而应该是相互的,或者说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我国市场向外国开放,对方也应向我国开放市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发达国家也应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这样,双方都可以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1984年10月6日,他在会见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全体代表时指出:“中国取得了国际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对国际的经济也会做出较多的贡献。”“帮助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③并说:“历史最终会证明,帮助了我们的人,得到的利益不会小于他们对我们的帮助。”④他说,中国向世界开放,世界也应该向中国开放,这“对世界有利”。他指出:“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恐怕也是发达国家的问题。”⑤这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经济要开放,发达国家也应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开放。1985年4月18日,他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指出,中国买欧洲产品,欧洲也要买中国产品,要向中国产品开放市场。这些谈话都表明,对外经济开放不是单方面的,而应是相互开放。他在谈到中国发展同外国的经济关系时,总是讲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我们认为这不是偶然的,这正反映了他对对外经济开放的相互或双向性的深刻的认识。

3.对外经济开放不只是局限在某一类市场,而是全面的开放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不仅要通过对外经济开放大量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要努力发展国际贸易,大量引进国外“智力”,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开放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也要开放产品市场、劳务市场等各类市场,也就是说,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不只局限在某一类市场而是一种全面的市场开放。

引进外资要求我们开放资金市场以及产品市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则不仅要求我们开放技术市场,还要开放产品市场,引进国外“智力”则必须要开放劳务市场。所以,只开放某一类市场,对外经济开放要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的市场开放思想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市场体系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深刻认识。

当然全面的市场开放并不意味着不进行任何调控,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类市场开放的时间选择、开放程度的选择等等方面进行控制,开放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这样全面的对外经济开放才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4.对外经济开放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成为开放经济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国经济由封闭经济转变成开放经济。

1984年,他在国庆庆典上就明言,“我国将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同年10月6日,他又说,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是“长期的政策”,“最少50年到70年不变”,且说,50年或70年之后经济开放政策“更不会变了,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⑥1984年12月19日他在会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再次谈到我们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将是长期的政策,至少到下个世纪50年代一直都要实行开放政策,认为这是“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他说:“如果开放政策在下一世纪前50年不变,那么到了后50年,我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⑦这就意味着,通过长期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我国经济将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我国经济亦将只能“更加开放”。1988年9月12日,他在谈及价格改革问题时,明确指出我国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面向世界市场”,而要使价格“面向世界市场”,只有使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联结为一个整体,成为开放型经济才有可能,所以,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并非权宜之计,而是要长期实行,其最终目标是要使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参与国际大分工,使中国经济成为开放型经济。

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同志对于对外经济开放在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的认识是深刻的、一贯的、坚定不移的。他认为没有对外经济开放,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早在1978年他就指出,要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长处,发展同外国的技术经济交流。1978年9月16日,他在听取吉林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时指出,应积极利用有利的条件发展同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他说,外国人也可能欺骗我们,但我们必须下决心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否则,就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1982年7月4日他在军委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⑧。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⑨。其后,邓小平同志对对外经济开放的必要性更为强调,表述更为直接。1984年10月6日,他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⑩10月22日,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反复强调,离开了对外开放,中国就不能发展,他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11)1985年4月15日在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12)1989年6月9日,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特别强调指出:“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封闭性的国家。”“对1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13)在12月1日的谈话中,他将改革开放的意义提高到更高的高度,他说:“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14)1991年初,他在视察上海时强调,“开放不坚决不行”,“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从这些谈话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是一贯的、坚定不移的,在任何时期,他都强调要发展经济,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如果不是邓小平同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思想,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进程可能会慢得多。

邓小平同志把对外经济开放当作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基于他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性质的认识和对中国国情、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的深刻认识上。

邓小平同志认为,世界各国人民都各有其优势、长处,都创造了优秀的成果,这种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可以也应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利用,诸如先进科技、管理技术等许多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没有阶级之分,任何国家的人民都可以也应该加以利用;即使是打上了阶级或社会制度烙印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因此,我们应该大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邓小平同志十分了解中国国情。他在1979年3月30日指出,尽管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有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底子太薄,我国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科技发展水平低下,从总体上要落后于先进国家二三十年。1979年11月2日,又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一基本国情,以后又反复强调这一基本的国情。如1987年4月26日在会见前捷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说,中国人口太多,科技落后,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经济发展将是一件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工作。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外资,才能有经济发展。1987年4月16日,他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说:“像我们这样穷的国家要奋斗出来更不容易,没有开放政策、改革政策,竞争不过。”(15)结论很明确,在我们这样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必须靠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才能实现经济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闭关自守。他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6)他认为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经济开放。他多次肯定对外经济开放的成就,他在1987年说过:“我国几年来的发展情况表明,凡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地方都搞得好。”(17)我国沿海地区开放的步子大,搞得快,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内地。这些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

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当今世界,科技正加速发展。他说,“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发达国家也必须实行开放,从其它国家引进先进科技。我们这样的科技落后的国家更必须通过对外经济开放,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否则,我们就根本不可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

生产国际化在本世纪以来得到了很快地发展,特别是5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生产国际化的高度发展是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为一体。在这种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其它国家,都必须大力加强同其它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关系。他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发展得快一点,……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18)1991年初,他在视察上海时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19)所以,在生产高度国际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要取得发展,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逐步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邓小平同志还从对外经济开放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对外经济开放的必要性。他认为通过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可以大量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迅速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可以大量引进外资,弥补我国资金缺口;能够促进充分利用我国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等等。如果我们闭关自守,我们就无法获得这些利益,经济发展就要受阻。因此,要获得这些利益,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

三、对外经济开放的战略和原则

邓小平同志不仅充分论证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必要性,而且提出了我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战略和原则。具体包括:

1.大胆试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长期坚持,逐步全面推进对外经济开放

对外经济开放是一项新的事业,我们又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碰到很多难题。如果因为害怕困难,知难而退,那我们的对外经济开放就没有办法实行。为此,邓小平同志主张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特别赞赏深圳经济特区在对外经济开放中进行大胆试验的勇气和经验,并极力进行倡导。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0)任何事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也可能受外国人骗,也可能吃眼前亏,但应该认识到对外经济开放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这是我们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所在,所以应该大胆进行对外经济开放,同时要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实行对外经济开放。

鉴于对外经济开放的复杂性和经验的缺乏,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首先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然后再总结其经验教训,逐步向其它地区推广。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首先在毗邻香港的深圳设置了经济特区。作为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窗口”或试验区。在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对外经济开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特区本身的对外经济开放的做法,同时将深圳做法向沿海其它地区推广,设置越来越多的经济特区,再在总结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开放的基础上,再逐步向内地推广,这样我们就逐步地学会怎样同外国开展经济合作、交流,同时也避免了在经验不足的条件下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他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21)因为在对外经济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大胆干的条件下,应及时总结对外经济开放的经验教训,“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22)这样通过不断改革和调整,逐步实现“按国际惯例办事”,从而使中国经济逐步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2.对外经济开放应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邓小平同志认为,对外经济开放不应孤立地进行,也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同对内经济开放即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他明确指出:“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23)“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24)他认为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要同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也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我们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看法是十分深刻的。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如果不改革旧的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资源的分配仍然服从于行政指令统一调配,不能自由流动,价格仍由国家统一制定,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决策权,国内各部门、各地区互相封锁、分割,对外经济开放是实行不下去的,对外经济开放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所以,我们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同时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则又需要对外经济开放,因为我们缺乏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通过开放,我们可以学习先进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吸取其教训,利用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来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3.对外经济开放应同自力更生相结合,以自力更生为主

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才能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技,引进外资,引进国外“智力”等等,但开放能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开放能不能同自力更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我们一切依赖于引进,而不是把经济发展的依靠力量放在自力更生上,那么对外经济开放就起不到其应有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25)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26)这实际上是对处理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就是说,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自力更生。

我们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积极引进外资,但我们不能依赖外资,而是必须努力形成有效的自我积累机制,不断扩大自己的积累规模;我们必须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但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大力培养和利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如果我们总是依赖于技术的引进,而不大力培养自己的科技力量,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经济也就无法循着独立自主的道路发展;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不是说我们不要国内市场,只依赖于国外市场,我们的市场潜力很大,始终不能放弃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只是在于将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联结起来,当然某些产品可以也应该面向国际市场,但多数产品应该把开发国内市场同开发国际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摆正对外经济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对外经济开放,经济发展不起来,但是如果我们实行了对外经济开放,而放弃了自力更生的原则,即使经济再开放,经济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反而会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附庸。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但经济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是自力更生,要利用开放增强自力更生的力量,要始终注重增强我们自身的发展力量。

四、邓小平对外经济开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1.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准确地把握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的不断社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国际化是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生产高度国际化的阶段。在生产国际化的条件下,要求生产要素、产品能够在各国之间流动,这种流动成为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而要使生产要素、产品能够在各国之间流动,就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生产国际化水平越高,对外经济开放越重要。在生产国际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任何国家经济要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正是紧紧抓住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又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变化的规律而提出的,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变化规律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2.冲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观,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

过去社会主义经济一直被认为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而这种计划经济似乎完全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完全可以在一国范围之内进行,社会主义经济被搞成了封闭型的或准封闭型的经济,对外经济开放长期被排斥或被忽视。邓小平同志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且认为经济越发展,越要开放,对外经济开放的最终目标是使国内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最终“面向世界市场”,这就明确否定了把社会主义经济当成封闭经济的观点。邓小平同志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同对内经济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也就否定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观点。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正确认识,为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3.使我们对对外经济开放的含义有了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经济开放是全方位的、全面的、互利的,也应该是双向的,并且指出了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最终目标,把对外经济开放的含义阐述得十分透彻、全面,只有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才能够正确地、全面地把握对外经济开放的含义,制订正确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我们过去对于对外经济开放是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的,例如把对外经济开放当成只是对发达国家开放,只是进口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只是引进外资,把我们自己看成是单方面接受援助者,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直到现在,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这些认识,这就有必要全面宣传、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以形成对对外经济开放的正确认识。这样,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

4.使我们对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

过去在讨论经济发展问题时,出现过两种偏向,一种是片面否定对外经济开放,对外资等采取排斥、敌视的政策;另一种则是把对外经济开放等同于外援,将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完全依赖外援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则明确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另一方面则又明确指出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不等于外援,经济发展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而不能依赖外援。这样对外经济开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很清楚了,克服了过去经济发展理论中存在的对对外经济开放的一些不正确认识,丰富了经济发展理论。

5.邓小平同志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对于开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同志不仅提供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扎实的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我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原则和战略,他所提出的原则和战略已经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经济开放一直在稳步地进行,引进了大量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进出口贸易额成倍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都是在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正确的对外经济开放的原则和战略指导下取得的。对外经济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没有正确的原则和战略的指导,就会遭受很大挫折。我们将长期坚持和不断扩大对外经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还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还会遇到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经济开放的原则和战略为指导,我们就可以避免遭受大的挫折,就能够使对外经济开放顺利地进行,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⑧⑨(25)(26)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364、372、372、371页。

①②③④⑤⑥⑦⑩(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8-99、237、79、80、79、79、103、78-79、90、117、306、347、218、78、248、64-65、367、372、133、372、117、232页。

标签:;  ;  ;  ;  

开放与发展--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