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论文_汤小宁

(桐乡市梧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桐乡 314500)

【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法,收集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的发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800人,有68名调查对象在过去4周出现胃肠炎症状,总体患病率为1.17%;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8~34岁年龄段,患病率为2.44%;患病率呈现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趋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0.582)、家庭年收入高(OR=0.691)为患胃肠炎的保护因素,而调查前两周有外出史(OR=8.921)为患胃肠炎的危险因素;患病人群就诊和粪便送检率低,且部分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结论:应加强政府监管与处罚力度,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加强健康饮食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和老人。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81-02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根据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报告表明,食源性疾病的实际发病数要比报告的病例数多300~ 500倍,全世界因食物污染而致病者已达数亿。现将我市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全市户籍人口为总体,随机化抽样原则,全市每个月抽样200户,均对该户最近一个要过生日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每月调查200人。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询问该户将要过生日的个体过去4周的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症状、可疑饮食史、治疗用药及社会经济影响等内容。调查对象或其家长或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如果调查对象不满18岁,由家长或监护人代为回答问题。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保留入户调查的记录,对这些记录进行检查,确保各个监测点调查对象选择的随机性;保留所有调查记录,获得每个监测点的应答率;每月抽10份调查表进行电话回访核实;每年对全市公卫科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一次。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全部采用EPIINFO软件录入,并经过清洗、剔除、整理等后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监测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此项目从2012年7月开始到2014年11月结束,为期29个月,调查总人数为5800人;有68名调查对象在过去4周出现胃肠炎症状,总体患病率为1.1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97%,女性患病率为1.62%;总体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8~34岁年龄段,患病率为2.44%,其次为75~岁和0~17岁年龄段;且患病率呈现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趋势。具体见图1。

2.2 联系强度

以性别(男=0,女=1)、居住地(城市=0,农村=1)、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0,大中专、高中=1,初中、小学=2,文盲=3)、调查前2周外出(否=0,是=1)、家庭年收入(<5万=0,5~9万=1,≥10万=2)为自变量,以是否患胃肠炎(否=0,是=1)为因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直接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性别(OR=0.582)、外出情况(OR=8.921)、家庭年收入(OR=0.691)为患胃肠炎的影响因素(P<0.05)。具体见表。

2.3 药物治疗

报告有胃肠炎的调查对象中,57.35%因病服药;服药人群中,药店自购药的占38.46%,医院拿药的占51.28,家庭自备药物的占10.26%;药物所属类别中止泻药占的比例最大,为56.41%,抗生素占38.46%,有11人是止泻药和抗生素并服。

3.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由于国际旅游和贸易增加,人口和环境变化、人类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变等原因,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正在迅速变化,一些早巳被人们认识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3-5]。通过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对我市食源性疾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急性胃肠炎患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8~34岁人群,急性胃肠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污染的食物,考虑该年龄组外出就餐和购买零食较多,该行为很可能增加其病原体暴露的风险,提示政府应加强对饭店、食品制售企业等的监管力度;另外两个患病率较高的年龄组为18岁以下年龄组和75岁以上年龄组,提示由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的抵抗力比较弱,更要关注其健康[6,7];总的来说,患病率呈现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趋势,夏秋季节由于天气炎热,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更容易发生消化道疾病,提示应该吃新鲜食品,尽量不吃剩菜剩饭。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男性(OR=0.582)、家庭年收入高(OR=0.691)为患胃肠炎的保护因素,提示由于女性爱吃零食等习惯,相对男性更易得胃肠炎,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对女性进行宣教,少吃不洁零食[8];同时也提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患胃肠炎的几率变小,可能与高收入人群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较强有关,也有可能与收入高的人群一般去卫生设施较好的饭店、食品店就餐或者购买食品有关。而调查前两周有外出史(OR=8.921)为患胃肠炎的危险因素,也提示在外就餐存在风险,应加强对饭店、食品制售企业等的监管力度。

本次监测中57.35%的报告病例服用了药物,服药者中56.41%的病例服用止泻药,38.46%的病例服用抗生素,急性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对症支持治疗,无需使用抗生素[9]。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原因很多,建议接诊医生根据不同病因分别处置,勿滥用抗生素。

总之,本研究发现急性胃肠炎会给我市居民健康和生活造成较大负担,应加强政府监管与处罚力度,保证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拓展健康教育形式,利用各种载体,将健康饮食、健康服务等“健康”送入千家万户。另外也需要进一步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更多预测预警信息。

【参考文献】

[1]戴月,袁宝君.江苏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66-267.

[2]黄久红.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4034-4035.

[3]周翌婧,吴高林,郑东宇,等.江苏省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疾病负担[J].江苏预防医学,2Ol2,23(6):25-27.

[4]陆祥彬,赵瑾.2011年泰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1):21-23.

[5]毛雪丹,胡俊峰,刘秀梅.2003—2007年中国1060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3):224-228.

[6]仇赛云,沈建华,房少华,等.云南贫困地区0~5岁儿童腹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20(2):82-85.

[7]姜惠颖,陈端秀,林学尧.瑞安市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0):551-553.

[8]刘萍,周伟杰,诸芸.等.2008年无锡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4):41-42.

[9]孙昼,邓晶,谢立,等.杭州市城乡社区人群腹泻病发病及就诊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3):4-6.

论文作者:汤小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桐乡市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论文_汤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