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务故障应急处置问题的对措研究论文_许风伟,贾林

电务故障应急处置问题的对措研究论文_许风伟,贾林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电务故障是铁路运输畅通的制约因素,故障应急处置时间决定着对运输影响的大小。通过分析电务故障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解决措施,为压缩故障应急处置时间阐明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应急处置;问题;措施

铁路信号作为控制列车运行的中枢神经,对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信号也不断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电务故障一直制约着铁路的运输畅通,造成列车晚点,影响运输效益。发生电务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时间决定着运输中断时间的长短。如何解决现场维护人员在故障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快速处理设备故障,缩短应急处置时间尤为重要。

1 应急处置问题分析

1.1故障应急处置技能不足。一是故障应急处置未按照预案要求落实,主要体现在故障处理人员凭经验不按程序处理故障,造成故障原因分析不清楚,故障点判断不准确。二是故障应急处置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比较复杂的故障处理思路不清晰,存在等靠技术人员到达处理的问题,故障处理存在依赖性。三是故障应急处置培训存在欠缺,职工日常的学习培训多以理论为主,与现场设备相结合的故障处理培训较少。

1.2调度指挥中心作用不明显。一是故障发生后,调度指挥中心统筹协调的指挥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组织监测设备浏览分析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判断。二是故障处理时,指挥手段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够及时,致使指挥效果打了折扣。三是故障发生后,对原因不明的故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指导现场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测试,故障点排查存在漏项,对现场处理故障出现的盲从行为没有有效地监督和制止。

1.3应急演练效果不佳。应急演练注重完成演练任务,没有结合日常故障案例形成的资源作为演练项目,对疑难故障和季节性多发故障没有着眼预防,提前制定演练计划,应急处置演练缺乏针对性。

1.4电务应急处置上道作业存在短板。按照铁路上道作业规定,电务工区上道处理故障至少需要三人,一人担当驻站联络员、一人担当现场防护员、一人作业,电务工区一般为1~2人值班,发生设备故障时,电务人员不具备上道条件,只能等待车间或邻站人员到达后方能上道处理故障,增加了故障延时。

1.5故障处理登记停用用时较长。发生故障后,首先车站登记设备故障,然后设备管理单位登记停用故障设备,方能进行故障处理,存在从发生故障到设备登记停用用时较长的问题。一是设备管理单位对故障登记内容及停用范围不清楚,登记用时较长。二是工务、电务、供电等单位在同一个行检簿登记,一家单位登记完成后另一家单位才能开始登记,登记时间用时较长。

2 应急处置问题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2.1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技能。一是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故障原因的分析与判断,将日常典型故障案例纳入培训内容着重讲解,从实例中积累经验,拓宽故障处理思路。二是加强对检测监测设备运用分析的培训。建立专业的检测监测队伍,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加强对检测监测设备的运用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展运用监测设备分析故障原因的培训,提高运用监测设备判断故障范围、分析故障原因的技能。三是注重基础,从施工源头开始掌握信号专业知识。定期推送部分态度端正、责任心强、工作上进的青年职工到施工队伍接受锻炼,参与信号施工,从工程施工中学习信号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2提高调度指挥中心应急处置指挥协调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完善优化故障应急处置调度指挥机制,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故障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通知监测设备分析员、值班专业技术干部、值班领导到岗到位,明确分工,通过监测设备对故障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和应急指挥,并结合现场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对故障原因进行定位,直至故障恢复。对于疑难故障,值班领导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与故障应急处置。二是成立应急专家队伍,将现场电务车间的技术骨干编制纳入应急专家队伍,成立若干设备类型的应急处置专家小组,根据人员擅长的领域编入不同小组,故障发生后,电务段调度指挥中心综合故障难易程度、应急处置时间等因素,启用与故障发生地最近的专家小组人员协助处理故障。三是对于结合部故障,调度指挥中心要及时通知、协调相关单位参与故障应急处置。四是针对使用手机与现场联系并指挥现场处理设备故障存在的局限性,需要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保障故障应急处置时的信息畅通,多方通话视频手机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部分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3提高应急演练实效性。一是完善应急演练管理制度,明确电务处、段、车间各级应急演练的重点和演练频次要求。二是对全年设备故障进行梳理,找出在应急处置环节问题较多的故障,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应急演练计划,同时将季节性高发故障及延时较长的疑难故障纳入演练计划,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三是演练结束后,及时对演练存在的不足、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提高故障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及时下发应急演练通报,便于其他人员参考学习,推广应急演练效果。

2.4推进应急处置一体化管理。故障应急处理时,实行工电联合防护,电务人员可以在工务人员的防护下上道处理设备故障,避免电务因人数不足需等待其他人员到达才能上道处理故障的情况,缩短故障延时。

2.5优化应急处置登销记办法。一是梳理各种故障类型,规范各种登销记格式,简单明了,便于现场操作。二是推行应急处置电子登销记,设备出现故障,车务部门登记故障,设备管理单位使用电子登销记,减少登记时间,也便于登记内容修正。三是压缩列车放行时间,针对发生故障后列车占压故障道岔或轨道电路的情况,在工务、电务检查完设备确认具备列车放行条件后,车站应及时办理发车,腾空列车占压的故障设备,便于设备管理单位及时查找故障原因。

2.6建立普铁与高铁应急处置联动机制。一是对参与高铁应急处置的普铁工区进行区域划定,确定应急处置联动工区,明确联动范围,故障发生后由设备管辖车间和调度指挥中心通知普铁联动工区参与故障应急处置。二是高铁管理部门对参与应急处置联动的普铁人员进行高铁业务知识和安全规章培训,通过考核取得高铁从业资格证书,确保普铁应急处置人员高铁业务素质达标。三是高铁车间要向应急处置联动的普速车间交接相关中继站、作业门钥匙和应急抢险工具,并办理交接手续,严格对作业门钥匙和工具进行管理。四是对参与高铁应急处置的普铁人员按次数进行适当奖励,提高普铁人员参与高铁故障应急处置的积极性。

3 结论

电务人员的职责是按照标准和程序维护设备,提高设备运用质量,预防和减少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是发生设备故障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一旦发生设备故障,重心便转移到如何快速、准确、有效地处理设备故障,恢复设备正常使用,压缩故障延时,减少对运输的影响。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调度指挥中心职能、实行工电应急处置一体化防护、推行应急处置电子登销记、建立普铁与高铁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等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应急处置延时长的问题。复杂故障、影响较大故障、涉及多个设备管理单位的故障应急处置需要成立应急处置指导组,由应急处置指导组协调各方力量统一指挥故障应急处置。如何最大化地优化故障应急处置,压缩故障延时,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完善预案,也是一个不断去探索、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贾利民,等.现代铁路应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5]26号.铁路电务安全规则[S].2015.

论文作者:许风伟,贾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电务故障应急处置问题的对措研究论文_许风伟,贾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