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停药后的反跳机制论文_罗子龙

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停药后的反跳机制论文_罗子龙

罗子龙(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47720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44-02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在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是肾功能衰竭,在临床表现一节中已描述。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起病常突然,迅速发生剧烈胸痛,向背或腹部放射,伴有主动脉分支堵塞的现象,使两上肢血压及脉搏有明显差别,一侧从颈动脉到股动脉的脉搏均消失或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少数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未受堵塞的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瘤可破裂入心包或胸膜腔而迅速死亡。胸部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明显增宽。超声心动图计算机化X线或磁共振断层显象检查可直接显示主动脉的夹层或范围,甚至可发现破口。主动脉造影也可确立诊断。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造成下肢疼痛、跛行。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梗后、迅速心律失常、慢性稳定性心衰”的病人,平时心率较快的病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于存在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心衰的病人应避免使用,伴随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血糖和血脂也有稍微的不良影响。病人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注意监测自己的心率。如发生心率低于50次/min、长间歇停跳及晕厥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不可忽然停药,否则可能引起药物反跳作用,并使冠心病病人引发心绞痛及心梗。(如:普萘洛尔心得安)。而且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过程中骤然停药,而使血压在36~72小时内再次升高,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称“停药反跳”(下称反跳)。表现为反射性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这是由于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机体代偿性受体密度上调,对交感活性敏感性显著增强,停药后突然解除β受体阻滞作用会使受体兴奋性增高,而受体未及时下调,出现增敏或超敏性所致。通常撤药24小时后交感神经敏感性开始增强;6日后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弱,10—14日后基本恢复正常。故一般微药应在2周内逐渐减量,直到完全停药为止,则可防止反跳现象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反跳可使血压反复,症状加重,为引起在治疗高血压过程的重视,现将β-受体阻滞剂发生反跳的机制加认概述:

β-受体阻滞剂有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与β2〉和共有α受体阻滞剂三类,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此类药物降压的原理现在比较统一的认识为:

(一)使中枢交感神经的张力减低和(或)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抑制作用降低血压。即由于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后膜上的β-受体被阻滞,致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增高,由于Ne的浓度增高对α2受体的抑制作用加强,通过负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内的神经末梢内的受体合成与释放减少,使张力下降。

(二)通过抑制肾素的释放来降低血压。β肾上腺素能刺激物对各器官的作用。人体交感神经活性主要由β-和β-受体介导,不同组织和脏器内β-和β-受体分布不一。由抑制交感神经紧张活动和各组织β受体兴奋的反应,可解释β阻滞剂的药理作用。所以,β阻滞剂对静息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甚小,当交感神经激活如运动或应激时,可显著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力。

(三)通过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心输出量,减慢心律而使血压降低,若骤然停用该类药物可致中枢和/或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后膜上的β-受体的抑制减弱或消失,使突触间隙内的Ne与突触后膜上的β-受体结合致使Ne的浓度下降,Ne的减少对α2-受体的抑制减弱,通过正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内的Ne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引起中枢和/或外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强,加之肾素的释放增加及心脏抑制作用的被解除从而使血压出现反跳。

早在1988年,WHO即将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α-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既可单一用药,又可与利尿剂、双氢吡啶类CCB合用,以及在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与ACEI合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80次/min)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小剂量利尿剂可以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及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脉压,改善血管顺应性,使个体呈现类似于年轻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该状态适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方面,至少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一样有效,而且还可以使骨折风险降低30%。

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药,否则容易回到治疗前的水平,引起“停药综合征”或诱发更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有些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看到血压恢复正常,便擅自停药。结果没几天,又出现血压回升反弹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力争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要防主观臆断:有人虽通过健康检查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但自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也就不当一回事。事实上,高血压的程度与症状并不成正比,没有症状并不表明血压不高;症状很多,血压也不一定很高。所以说,即使没有头晕、失眠等高血压的症状,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也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并遵医嘱服药。也要防追求速效:某些患者服药一味追求降压效果,一时看不到效果就产生急躁情绪。其实,降压讲究的是平稳、有效,尤其是平稳更为重要,因为血压的波动往往是引发卒中的诱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压效果而忽视血压的平稳,有可能导致心、脑、肾的供血不足而产生严重后果。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即使连续服用降压药物很多年而血压稳定,如骤然停药,其血压仍可急骤上升。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降压药吃吃停停会让心脏病或脑卒中风险增4成。研究人员选取了1.4万多名高血压患者,监测了他们的服降压药的频率。结果显示,患者服药不规律导致血压波动的幅度是预测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压长时间波动会让早亡的风险增加25%,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42%。研究人员解释,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了规律服降压药、按时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坚持每日服药,切不可随意停药,此外,精神放松,减重,坚持体育锻炼,也会起到平稳血压的作用。大多数的停药反应较轻,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仅表现为躯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像头痛、头晕、肌痛、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厌食、失眠、多梦、焦虑等,可能给病人带来新的痛苦和不适。有些药物如果停得急,病情还可能反弹。因此除少数病人可停药外,而多数病人则需终生服药。

论文作者:罗子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停药后的反跳机制论文_罗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