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论文_黄燕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论文_黄燕玲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对孩子们后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小学阶段重要课程之一,数学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促使他们形成更好的思维习惯,树立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相关知识接触不是特别深,因此只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其最初对数学抽象知识的印象,对后期的成长和发展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这既是小学阶段的最终教学目标,也是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独立思考与学习兴趣的关键点,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步骤。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抽象知识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逻辑思维需要学习者通过现象找出本质及其规律,比常规思维更加高级,但它又不是变化多样、不可捉摸的,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条理性,是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

(一)帮助学生理性思考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事沉着冷静,理智地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遇事往往十分慌张,常常因为紧张或者害怕心理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或者因为冲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然而,拥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会在突发情况下表现出非凡的应对能力,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获得他人的好感,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二)思维更加缜密

数学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构成的复杂性。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对事情的分析能力会不断提高,进而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面性,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缜密,并且可以及时把握住他人容易忽视的细节,抓住成功的机会。因此,形成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学生对于数学的敏感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上升,数学成绩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得以提高。同时严谨的数学思维也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树立刻苦钻研的精神

众所周知,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表现出超强的灵活性。他们能够准确地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透过一些现象看透事物的本质。这样的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现象,并且热衷于思考,同时还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自然能够达到一般人难以抵达的学术高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逻辑思维能力属于学生内在思维品质,在培养这一能力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并顺着教师引导掌握逻辑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程序等。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更好掌握数学知识间逻辑关系。

例如,在讲解正负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例子的运用,调动学生思维,以此来达到融会贯通效果、如教师可以问:“秋天时温度是多少?”,学生会回答9℃或6℃等,之后,教师可以继续问:“冬天时温度是多少?”,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会回答出零下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零下、0℃以及零上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相互讨论与教师讲解之后,学生会了解到正负数之间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逻辑思维方法与规律,有利于其更好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研究可知,为了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不但要把各方面知识有效联系在一起,还应该把数学思维方式融入其中,即数形结合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为学生灵活转换自身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提供帮助,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巧妙结合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准确掌握数学知识本质,并顺着正确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数学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还应该将形象化图形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并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掌握数量和图形间巧妙转化的技巧,促进其思维能力灵活性的提升。

比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的时候,若教师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那么学生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掌握公式与计算方法,但一旦图形发生变化,学生就无法运用学过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思维化方式让学生从全方位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周长计算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即让学生在画图的同时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合理应用游戏教学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比较沉闷的状况,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游戏作为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娱乐形式,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容易得到学生的响应。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将游戏导入课堂教学,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位置与方向”内容时,笔者在初步完成教学知识的讲解后,设置了“快速寻找位置”这一游戏,教师在地上标注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快速地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的评比先在小组内进行,之后由小组推举中优胜者参加全班的比赛。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具体方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四)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也是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身也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此外,教师也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根据所要指导的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分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保障相关内容与问题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自身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不断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不断丰富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合理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文香.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2):47-49.

[2]罗德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36):88.

[3]陈红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7):95.

论文作者:黄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论文_黄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