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顾雪梅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 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及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待的30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研究组(150例)和参照组(15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后,统一发放问卷对这300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回收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并对相关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过程体现出了人性化的服务态度,但是研究组的效果更佳,既提高了病患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形象。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满足了病患的需求,不仅做到了完全尊重病患,同时也为他们的隐私做好了保护。此外,优质护理服务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素质与态度,拓宽其知识面及加强其与病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技巧等。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51-01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比如说传统的医学护理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因此,当前的护理理念提倡的是对病患尊重、理解及关怀,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以人为关怀为核心,从而最大化满足病患对卫生医疗的需求[1]。本院针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待的30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体重57.23-85.37kg,平均为63.97kg;年龄29-72岁,平均为49.8岁;其中冠心病为122例,脑出血为28例,高血压为82例,风湿性心脏病为30例,心力衰竭为38例。本研究中对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及教育情况等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分析之后并没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病患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则采用现代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对其进行分组护理,每组指定相关负责人,以此确保研究组所有病患都可以得到全程护理:加强病患管理,指导病患进行有效隔离及做好消毒防护,降低感染的机会;加强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沟通,及早(及时)了解病患的病情及心理需求,并做好每日护理工作,同时定期做好心理疏导,尽量做到全天候的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与道德修养建设,让其有计划有目地实施护理工作,处处为病患考虑,为了病患而做好一切本职工作;在日常管理中,护理工作应以“看、听、说、坐、行”五字方针为主,护理人员的态度应诚恳、端庄大方、语言和蔼可亲,并且要注意形象等,与病患之间建立起一种亲人般的友好关系,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1.3 评价标准

对本研究中的300例病患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及护士工作主动性等,同时对护理服务行为及满意度等进行调查。本研究中的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通过对病患家庭成员的综合评价,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中、差,并且采用统计学进行处理[2]。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3.1加以统计学处理,同时给予资料t检验,以P<0.05有差异性的意义。

2 结 果

本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同时对研究组与参照组相关资料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之后,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为表1所示:

3 讨 论

从我国近几年的病患护理工作来看,心血管内科病患护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也是十分艰难的工作[3]。我院在今年来开展了优质护理的项目,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问题比较多,甚至产生了护患纠纷,导致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患者的满意度低,护理工作的实效性不能保证,甚至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进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给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在运用了优质护理后,我院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思想问题,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而且平时定期与患者沟通,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对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当患者遇到问题后,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处理问题,使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他们的情绪常常比较低落,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强化对患者的关注,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后,应该耐心的劝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我院还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上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养,得到了病患的一致好评,提高了我院的信誉度,增强了病患对我院护理服务的信心。

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知,其效果十分良好,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都得到了病患的一致好评,满意度十分高。研究组150例病患,其中有146例满意,其满意度达到了97.33%;参照组中150例,其中有123例满意,满意度为82%。两组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其P<0.01,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随访调查中,研究组病患生活质量优良的例数占了该组研究总数中的70%,而参照组中病患生活质量优良的例数占了该组的67.33%,两者分析可知,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优质护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淙,李海灵,周厚湘,徐晨.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6:103-104.

[2]谭洁梅.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15,16:157-158+161.

[3]丁玲敏.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3:245-246.

论文作者:顾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顾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