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述评_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述评_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资本主义论文,发展阶段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3)10-0066-07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个世纪的历程。在这500年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诸方面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今日的资本主义不仅与16-18世纪时的情况不同,而且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时代的19世纪、与列宁生活时代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情况相比也有了许多新变化。因此,把业已存在了5个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若干阶段,对于总结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并进行历史定位,估计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百多年来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各种观点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以及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采用各种依据和标准,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依以前进的出发点。把他们划分阶段的依据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以生产力发展状况作为划分依据。其内容包括科技革命、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等等。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分工和工场手工业、机器和大工业两大时期。当然,马克思做这样的划分,并不是孤立地以劳动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作为惟一依据,而是紧密结合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演变来做这种划分的。再有一个例子,就是一些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产业类型为依据来划分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因为他们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当做既定的前提,看做最合理的永恒的社会,从来不对它的生产关系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他们看到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产业形式的变化,等等,于是就以这些属于生产力方面的标志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过去有些历史学家以生产工具作为标志把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阶段,或者以主导产业形式为依据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狩猎经济社会、畜牧经济社会、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等阶段。在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阐述的观点。他说,1956-1957年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已经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即信息经济社会。[1](P1-10)而另一位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则把这个信息社会叫做“后工业社会”。他们是社会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对于所讲的社会阶段的转变并未作深入的经济分析。客观地说,用生产力的发展历程、社会主导产业形式来描述和称呼社会的某个阶段,也是观察和认识社会的一个有意义的角度,不应该简单地予以否定。

第二,以经济上的竞争和垄断作为划分依据。理论家们对竞争和垄断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它们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有的人把它们视为经济的调节手段,有的人把它们看做经济运行体制。从一般意义上说,竞争是指人们为生存和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争夺,垄断是指人们对事物或经济利益的排他性的占有。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和垄断是联系和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规律的实现形式和调节手段。同时,竞争和垄断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对立的一对范畴。竞争是垄断的对立物,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2](P178)历史的辩证法正是这样,封建垄断产生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竞争;资本的竞争又产生了资本的垄断。后来,人们开始用自由竞争和垄断作为两种对立的基本经济特征来表示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这是因为,在19世纪末以前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自由竞争、资本的竞争是普遍的、占主导的经济现象,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因而经济学家们把那时的资本主义称作自由竞争阶段,并认为马克思《资本论》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这样的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垄断资本统治成为普遍的、占主导的经济现象,并成为这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因而列宁以及一些经济学家们把这时的资本主义称作垄断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对这个阶段所作的理论概括。这种以自由竞争和垄断这两种基本经济特征作为依据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一直为绝大多数学者的专著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采用。具体说又有三种不同意见:(1)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根据《资本论》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理论,都持“两阶段论”:垄断前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2)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国家干预的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出现了“三阶段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也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大量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些学者认为跨国垄断(有人叫国际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从而出现了“四阶段论”,即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之后,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划分为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跨国垄断(或国际垄断)三个阶段,[3]总共四个阶段。

后来有些经济学家对用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依据的竞争和垄断,在认识上逐步明确和深化。他们认为,作为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基本经济特征的竞争和垄断,实际上是经济调节手段和运行体制。苏联经济学家在1988年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是根据这种理解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的。[4](P245-251)后来中国的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有变化。他们主张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分开,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由于经济运行体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在1995年编写的《经济学》就是根据这种理解,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的二百多年,划分为自由竞争体制、私人垄断体制和国家垄断体制三种经济体制形式。[5](P308-309)综观百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把竞争和垄断,或理解为基本经济特征,或理解为调节经济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并以之为依据划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是主流意见和普遍做法。

第三,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顺序或成熟程度作为划分依据。就是说,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用专门的概念、用语来表示,而是用比较笼统的历史发展时段顺序,如早期、中期和晚期,原始阶段、古典阶段和现代阶段等这类用语来表示,或者用经济发展成熟程度,如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没落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这类用语来表示。日本学者宇野弘藏把以《资本论》原则来阐明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政治、经济特征的理论叫做“阶段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当分为“发生期”、“成长期”和“没落期”三个时期。法国学者博卡拉等人把19世纪前的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原始阶段”和“古典阶段”。[6](P22-23)比利时学者厄尔奈斯特·曼德尔把列宁说的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的资本主义叫做“晚期资本主义”阶段。[7]我国学者胡培兆认为,马克思《资本论》所分析的那个资本主义早已不存在了,20世纪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战、二战的洗礼和向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使资本主义过了一个坎,“将先前的资本主义变为后资本主义”。[8](P33)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资本主义划分为“先前的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两个阶段。我国学者黄苏把资本主义发展的500年划分为:(1)16世纪至18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成长时期,是封建制度瓦解与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2)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在欧美先进国家普遍胜利和蓬勃发展时期,但在整个资本主义生命史中,它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竞争阶段。(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了较充分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它的高级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9](P3-22)黄苏的叙述中缺少了一个阶段,即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大体七八十年,这一段是否可以叫做资本主义的“中级阶段”呢?她本人没有这么讲,而是本文作者的续貂之举。上述种种意见,从文字表述上看是遵循历史发展顺序和经济发展成熟程度来划分的,其实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的。

第四,用资本所有制形态变化状况、资本社会化程度作为划分依据。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资本的所有制和所有权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开始,资本家的企业是本人出资、个人所有、独自经营的,这样的资本马克思把它叫做个人资本、单个资本、个别资本、私人资本;到后来,资本家的企业是许多个人出资、集体所有、合伙经营的,这样的资本马克思把它叫做股份资本,也叫做社会资本,即社会化的资本;再后来,股份资本或社会资本本身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变化发展,出现许多发展形态、转化形态和变异形态,如垄断公司资本、金融资本、法人资本、国有资本、跨国资本、国际资本,等等。马克思首先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具体指的是股份资本。马克思十分重视股份资本,计划把它放在《资本》册中列于资本一般、竞争、信用篇之后加以研究,认为它是资本的最完善的形式,并将导向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个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过程是资本集中的过程,是许多中小的个人资本集中为一个大的社会资本的过程,也就是资本社会化的过程。马克思看到并研究了这个过程,但由于实践本身的不成熟性,使他不能做出进一步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垄断,除把它理解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外,同时还把它理解为资本集中的过程,即由许多个人企业集中组成一个大的股份公司、新的企业形式即垄断企业。恩格斯说的大的垄断企业“代表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的论断,说明他是把垄断企业看做资本集中、资本社会化的高级形式的。列宁在论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时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论断,也表明他是把垄断组织看做由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引起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不少学者主张用资本社会化的进展程度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最早在1988年于光远提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有两个侧面,一个侧面是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另一个侧面是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后者是基本的侧面。这个意见实际上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私人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两个阶段。[10]1989年,鲁从明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应该是社会资本主义阶段。[11]1991年,吴大琨虽然也持主流的“三阶段论”,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但也重视资本社会化的分析,认为与资本主义发展三阶段相对应的,是资本关系本身发生了三次重大调整,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三种形式:(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基础是个体资本,发生了由个体资本到股份资本的转变,股份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2)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由股份资本向私人垄断资本的转变,私人垄断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较高形式;(3)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由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变,国家垄断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9](P1-3)后来龚唯平更提出“社会化资本”范畴,认为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主体有一个形式变化过程,即资本社会化过程。所谓社会化资本就是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化过程中的资本,它有三种形式,即股份资本、国有资本和国际资本,与之相适应的是资本社会化的三个发展阶段。[12]1999年,张彤玉在其专著中第一次系统研究了资本社会化的过程及其阶段。他以产业资本社会化发展过程作为重点,把到目前为止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14、15世纪到19世纪初期),包括它的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2)社会资本形成时期(19世纪),上半期是近代工业股份资本形成时期,下半期是股份公司制度时期。(3)社会资本发展时期(20世纪),上半期是金融资本统治时期,下半期是法人资本、国家资本和国际资本发展时期。[13](P148-149)2001年,高放在其论文中,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到国际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多,加之社会主义因素又在逐步增长,所以当代资本主义可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才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14]

第五,同时使用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划分依据。就是说,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运用单一依据,而是同时使用两种或好几种依据形成混合的或综合的划分依据。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研究者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经典的“两阶段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或“三阶段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想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对以往理论有所突破和创新,于是就出现以上讲的混合的或综合的划分依据。国外学者有这种情况。例如,曼德尔将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古典的”帝国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博卡拉等人将资本主义划分为原始阶段、古典阶段和垄断阶段三个阶段,就是同时使用了按基本经济特征(自由竞争和垄断)划分和按历史发展顺序(原始、古典、晚期等)划分这两种依据。我国学者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吴大琨主编的《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一书,前言把资本主义分为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这是按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来划分的;而第一篇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叫做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叫做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这又是按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来划分的。[9]高德步把500年资本主义历史的前300年叫做封建制度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兴起的过渡期,真正的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只有二百多年,先后采取了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或混合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资本全面社会化的趋向,已开始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5]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先后有按历史发展顺序、经济体制和资本社会化程度几种划分阶段的依据。鲁从明把资本主义划分为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以基本经济特征来划分的,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以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来划分的。[11]张彤玉把从16世纪以来甚至14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划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社会资本形成时期和社会资本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前一时期是以历史发展顺序为标准的,后两个时期则是以产业资本社会化过程为依据的。”[13]

二、简要评论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我们要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特别要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审视过去的种种意见,并尽可能地提出创新见解。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复杂有机体,具有多方面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它进行考察、描述和揭示,从而应该允许用不同依据、标准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所以不宜用单一的、惟一的依据、标准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像以上列举的几种依据,都可以用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但是,从一个角度或一个层面观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和划分阶段,其依据、标准必须贯穿始终,力求避免交叉采用两种或多种依据、标准,即不要使用混合依据、标准。有些学者是采用同一依据、标准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例如,日本学者宇野弘藏用发生期、成长期和没落期来表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的是历史发展顺序标准。于光远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有两个侧面,一个侧面用资本社会化作为标准,另一个侧面用基本经济特征作为标准,对两个侧面的划分分别采用同一标准,没有发生交叉的情况。而另一些学者往往采用两种或多种依据、标准对资本主义发展同一进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像以上第五点所列举的种种情况就是这样,这给人以划分阶段依据前后不一致的感觉。

第二,传统的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依据,即用自由竞争和垄断这两种基本经济特征作为依据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进程时,十分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中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发展转化,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从16世纪开始,特别是从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到19世纪下半叶,资本的自由竞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确实占主导的统治的地位,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这个阶段叫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阶段一点儿垄断也不存在。到19世纪后期,在普遍存在资本竞争的前提下,资本垄断也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生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在某些部门、行业垄断资本代替了自由资本,产生了垄断资本统治,所以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之为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但是这时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是竞争和垄断同时并存,而且竞争更加激烈,资本竞争仍然是资本垄断的基础。对于这一点,列宁讲得再清楚不过了。在这里,把资本垄断与资本竞争完全对立起来,甚至认为资本垄断完全取代甚至消灭了资本竞争的观点,并不符合那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的七十多年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克服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了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需求,战后又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溶合,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面对这种新的经济现象,认为私人垄断资本已经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并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定位这个阶段上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确地阐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和垄断的关系。现在回过头来看,为了符合实际地表示竞争和垄断在资本主义发展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对传统的资本主义发展三阶段的提法,有必要用更精确的用语来表述。首先,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可以继续使用这个用语。其次,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可以使用“垄断竞争资本主义”这个用语。这里的“垄断竞争”概念,是采用高峰在其专著中所作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垄断竞争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或对应物,可以被用来概括垄断条件下所特有的竞争形式”,是指“以垄断资本为主体或以垄断资本为主要方面而进行的资本竞争”,“是垄断条件下资本竞争的主导形式”,因而具有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特征。[15](P160-162)“垄断竞争”这一用语比较好地反映了垄断资本形成以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说明了这一阶段的特征,消除了人们可能产生的把垄断和竞争对立起来和认为垄断排斥、消灭竞争的误解。因此,我主张用“垄断竞争资本主义”这一用语表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后的阶段,以代替原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提法。再次,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可以使用“国家—垄断竞争资本主义”这一用语,这意味着国家和垄断资本的溶合,意味着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从而比较准确地说明了这个阶段上资本主义的特征。

第三,以经济调节方式为依据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也有重要意义。苏联和我国少数学者都从这方面做过探索,但是他们囿于传统划分阶段的意见,认为自由竞争和垄断就是调节方式或运行体制。现在看来,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和政策,用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值得研究的。西方经济学的这些理论和政策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大体说来,从18世纪到19世纪下半叶,经济自由放任主义是主流学派,“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竞争、市场调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调节方式,但是国家干预主义并不是一点儿也不起作用,国家仍然承担着“守夜人”的经济职能。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竞争、市场调节在经济活动中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国家的干预作用逐渐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是促进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和英国凯恩斯的“革命”是重要标志,市场自由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活动中普遍实行的调节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对于上述调节方式,新古典综合学派从理论上给予了论证,西方国家的实践不断予以充实完善,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认为,如果以经济调节方式作为依据,可以把16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市场调节主导阶段;(2)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是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

第四,用历史发展顺序或经济发展成熟程度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科学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进程和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由于其内在基本矛盾运动,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自然史的过程。因此,有些学者主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方法,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进行历史分期和划分阶段,应该说这是一种科学的划分阶段方法。如有的学者用发生、成长和衰落来划分阶段,有的学者用过渡期、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来分期,等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学者们用历史顺序或经济发展成熟程度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时,对19世纪末以前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只是对其后到现在的认识不尽相同。(1)从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将近三百年,是封建生产方式瓦解和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学者们用萌芽期、发生期、原始阶段、过渡期等用语来定位这个历史阶段,这些提法基本上是一致的。(2)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大体一百年,经过产业革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确立了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学者们用成熟期、古典阶段、确立时期、初级阶段等用语来定位这个历史阶段,这些提法也是比较接近的。以上两个阶段就是马克思说的原始积累阶段和后人说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3)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大体也是一百年。有的学者用“没落期”来定位。多数学者主张将它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为“古典(帝国主义)时期”、“中级阶段”等,即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后一阶段称为“晚期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现代阶段”等,即学者们所说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我同意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这有两个发展系列:(1)将上述三个历史时期定位为过渡时期、古典阶段和现代阶段;(2)将上述三个历史时期定位为萌芽阶段、确立阶段和进一步发展阶段。这两个系列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近一百年来,可以作为一个大的阶段,为了承前启后和给资本主义以后发展留有余地,用现代阶段或进一步发展时期来定位它比较恰当。在这里,要慎用一些绝对化的用语来指称它。当然,这一大阶段可以再划分为若干小阶段,以便更细致更精确地反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变化。

第五,以资本关系本身的变化即从个人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转化作为依据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最具本质意义的探索。因为这种探索的依据同其他依据相比更为重要,它抓住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主体——资本关系本身,抓住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所有制,抓住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自我扬弃和向新的生产形式转化的过渡点——社会资本。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转变为社会的所有制”。[16](P130)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资本所有制必然要转变为未来社会的社会所有制,后者与前者只有一步之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股份资本——社会资本称为“导向共产主义”的“最完善的形式”。[17](P299)我国学者提出这种探索思路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成果。有的学者从这个思路出发,将资本主义划分为私人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并认为从19世纪末股份资本及股份公司迅速发展以来已经进入社会资本主义阶段。这些看法已被不少学者接受。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从个人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转化,或者说资本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本采取了哪些具体形态?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本社会化的进程及其形态能否作为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依据?如果可以,那么应该划分为几个阶段?对此,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探讨还应该继续和深入。

总之,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情况。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阶段的划分是这样,对于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进一步再划分为若干阶段也是这样,因此,遵循唯物史观这一根本方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出发点,以资本所有制为基础,以资本运动主体即资本关系本身的社会化进程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应该说是主要的依据。在进行这样的划分时,可以与以历史发展顺序为划分依据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过渡时期、古典阶段、现代阶段,等等。至于其他依据则应该围绕、服从于主要依据。也许只有当资本主义成为一种历史的社会形态时,后代人才能对它及其发展阶段做出最终的科学的评判。但是当代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方法作指导,尽量避免时代局限性,也能够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概括。以上介绍的种种探索,尽管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总的来看,人们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日益接近它的发展规律。

[收稿日期]2003-01-10

标签:;  ;  ;  ;  ;  ;  ;  ;  ;  ;  ;  ;  ;  ;  ;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述评_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