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国家资本外逃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_资本外逃论文

经济转型国家资本外逃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_资本外逃论文

转轨经济国家资本外逃问题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资本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前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政治形势的动荡,由此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国内资本流向国外的现象,即资本外逃。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基础、所采取的转轨模式不同,所引发的资本外逃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本文针对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资本外逃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三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一)国际上常用的资本测量方法

由于资本外逃是为了逃避一国异常的风险或管制而产生的资本外流,这就导致资本外逃必然是隐蔽而难以监测的。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统计数据的质量低下,要精确测量一国的资本外逃规模就更是困难。尽管如此,国际经济学界的有关专家学者积极探索资本外逃规模的测量方法,提出如下三类主要的方法:

1、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也称为“游资”(Hot Money)法。卡丁顿(Cuddington,1986)首次采用该法对拉美国家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测。该法直接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私人非银行部门的有关短期国际资本项目加上“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作为资本外逃额,前者即所谓的“游资”,后者则代表隐蔽的资本流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史蒂金·克莱森等(Sti jn Claessens and David Naude,1993)在卡丁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修正,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直接测量法,即“游资1”、“游资2”和“游资3”。

“游资1”=-[其他部门的其他短期资本项目中的其他资产项目(Other Short - term Capital of Other Sectors,Other Asset)+误差与遗漏]

“游资2”=-[其他部门的其他短期资本项目(Other Short Term Capital of Other Sectors)误差与遗漏]

“游资3”=-[“游资2”+证券投资(包括债券和股权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Bond and Equity)

这里各项目的符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符号相同。

直接测量法简便易行,但其疏漏之处显而易见:一是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私人短期资本流动来作为资本外逃的替代变量不够精确,因为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期限的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已极大地提高,期限较长的投资工具同样可成为短期投资的良好工具。二是“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并不完全是未纪录的资本流动,它还包括真实的统计误差。

2、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又称“残差法”。它将一国的外部资本来源与对外资本运用之间的差额视为该国的资本外逃额。该法最甲由世界银行提出,其测算方法是:资本外逃=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储备资产变动+经常项目的变化(此处各项的符号仍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符号相同)。间接法因数据较易采集而在实践中获得好评。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外部资本来源与对外资本运用间的“残差”实际上反映的是全部资本的流动额,因此,它可能夸大资本外逃的规模,其次它无法反映通过经常帐户的虚假交易所进行的资本外逃。再次它无法将已记录的一般性资本外流与资本外逃相区分。

3、综合测量方法

该法由杜利(Dooley,1986)提出,他将资本外逃视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该国居民对非居民的债权。其具体测量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应项目将可以识别的资本外流部分加总,得出一国的对外债权总额,然后进行三项调整。一是加上“误差与遗漏”项目,二是加上世界银行统计的债务总额与官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相应项目计算出来的对外债务之间的差额,这是官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未作记录的对外债权;三是减去已申报的对外债权部分,该部分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已申报的投资收益除以对外债权的国际平均收益而获得。该方法相当于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结合,强调的是居民未申报的对外债权,从理论上说,比上两种方法更贴近实际的资本外逃额。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居民申报的利息可能不准确,从而影响已申报的对债权的准确性,二是所有已申报的对外债权未必都能获得国际平均收益。三是无息资产被动归入资本外逃之列了。

以上三种测算方法对资本外逃的估计范围不同,各有优劣。在实际使用中,可同时运用三种方法进行估计,所得出的最大、最小结果作为资本外逃规模的较高、较低估计,或是将三者加以平均,以获得综合的评价。

(二)本文所运用的测算方法

本文采用较为简便可行的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加以适当的调整。

由于受数据所限,无法对“游资1”进行测量。对“游资2”,则借鉴杨海珍(注:杨海珍、陈金贤,“中国资本外逃;估计与国际比较”,《世界经济》2000.1)等人的做法,作如下修正:“游资2”=-[其他部门其他投资资产(Other Sector's Other Asset)+误差与遗漏]。在采用间接测量法时,鉴于现代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日趋上升的现实,我们在考虑外部资金系统和对外资金运用时,将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所产生的流动部分也计人。因此修正后的间接测量法为:资本外逃=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外国其他投资净流入+经济项目变动+储备资产变动+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对外其他投资净流出。同时根据不同方法的估测值加以平均,从而获得对三国资本外逃规模的一个基本估计(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见,三国中俄罗斯的资本外逃问题最为严重,并且逐年恶化(除了1995年有所减轻外),1998年的资本外逃额约占GDP的9%。波兰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资本外逃问题也较为突出,自1992年起外逃的资本开始回流,在1994年回流数额达55.55亿美元,此后1996年和1998年又出现少量资本外逃。而匈牙利的资本外逃问题较轻微,而且各年份呈现较平稳的发展态势,资本外逃一直控制在GDP的4%以内。由此可见,三国资本外逃的状况反映了其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表1 俄资本外逃额的估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4 1995 199619971998

对外债务增加 101.2

-14.340.8 8.6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6.38

20.16

24.78

62.4127.64

外国证券投资流入 -0.78

-7.03

89.31 173.9158.61

中国其他投资流入

-109.27 -133.26

-0.21

37.76

-23.82

经济项目盈余 88.73

77.81 120.10

40.4116.44

储备资产变动

-189.69 -82.97 -171.89 -65.54 -197.76

对外直接投资 -1.01

-3.57

-7.70 -26.04

-10.25

对外证券投资 1.14 -17.04

-1.73

-1.57-2.57

对外其他投资

-195.28

61.20 -305.55 -266.39 -162.28

A.间接测量法 80.8

66.94 131.69

94.63

101.53

误差与遗漏

-3.68 -77.76 -86.26 -78.09

-97.71

其他部门其他资产

-144.90

27.36 -277.82 -346.53 -150.92

"游资3" B1 148.58

50.40 364.08 424.62

248.63

"游资3" B2 147.44

67.44 356.81 426.19

251.20

B平均值(B1+B2)/2148.01

58.92 364.95 425.40

249.92

平均值(B+A)/2

114.41

62.93 248.32 260.02

249.92

GDP2787.77 3378.87 4190.08 4359.60 2766.11

占GDP比重4.10%

1.86%

5.93%

5.96%9.04%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月报》2000.3,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各年。

表2 波兰资本外逃额的估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1989 19901991 19921993

对外债务增加 109.9362.742.37

-49.08 -33.89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0.110.89 2.91 6.78

17.15

外国证券投资流入 -

-

--

-

中国其他投资流入 -16.34 -43.16

-29.84-7.52

-2.04

经济项目盈余 -14.09

30.67

-21.46

-31.04 -57.88

储备资产变动

33.15

55.0270.7443.30

32.28

对外直接投资

-0.18 -

0.07-0.13

-0.18

对外证券投资 -

- -

-

-

对外其他投资

-1.55 -45.04

-14.97-9.588.48

A.间接测量法 111.03

61.0849.82

-47.27 -36.08

误差与遗漏 -1.101.62-7.45-1.812.19

其他部门其他资产 - -4.54-5.44-1.611.83

"游资3" B1 1.102.9212.89 3.42

-4.02

"游资3" B2 1.102.9212.89 3.42

-4.02

B平均值(B1+B2)/21.102.9212.89 3.42

-4.02

平均值(B+A)/2 56.07 3231.36

-21.93 -20.05

GDP

822.13 589.76

763.05

845.18 859.95

占GDP比重(%)6.825.43 4.15-2.59

-2.33

年份 1994 19951996 19971998

对外债务增加 -27.53

-2.62

-13.96-10.06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18.75

36.5944.98 49.08 63.65

外国证券投资流入- 11.76 0.19 12.83 18.27

中国其他投资流入 -84.46

11.10

-44.51 17.50 32.00

经济项目盈余

9.548.54

-32.64-57.44 -69.01

储备资产变动-10.06

-98.35

-36.37-35.88 -56.95

对外直接投资 -0.29-0.42-0.53 -0.45 -3.16

对外证券投资 -6.24 0.01 2.82 8.15 -1.30

对外其他投资-18.4133.5661.91 -7.54 21.07

A.间接测量法-118.7 0.17

-18.11-23.81

误差与遗漏

-0.98-5.64 3.21 13.09 -5.20

其他部门其他资产 -3.5121.88-0.66 2.81 -1.54

"游资3" B14.49

-20.90-2.55-15.90

6.74

"游资3" B2

10.73

-20.91-5.37-24.05

8.04

B平均值(B1+B2)/2 7.61

-20.91-3.96-19.98

7.39

平均值(B+A)/2

-55.55

-10.3710.29-19.04

7.39

GDP 985.33 1263.17 1429.65

1431.32

占GDP比重(%) -5.64-0.82 0.72 -1.33

资料来源:同表1。

二、三国资本外逃背景的比较分析

从总体情况看,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基础较好,实行的是稳健的“渐进式”改革,因此其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其资本外逃的规模也较小。波兰和俄罗斯在90年代初均采取“激进式”的改革,但不同的是,波兰在经过剧烈的“阵痛”之后,其经济发展迅速恢复。因此虽然在90年代初资本外逃问题较为严重,但随着经济改革取得重大的进展后,其资本外逃问题很快得到控制,甚至开始出现资本的回流。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由于其政治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其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资本外逃现象最为严重,且至今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具体而言,导致三国资本外逃的共同原因及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表3 匈牙利资本外逃额的估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项目

对外债务增加

31.046.51 13.42-7.5824.1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 14.6214.7923.50

外国证券投资流入 ---- 39.27

中国其他投资流入

12.23

-2.78 0.25-6.42

-10.55

经济项目盈余

-5.883.79 4.03 3.52

-42.62

储备资产变动

-1.724.13-17.95-7.70

-25.45

对外直接投资 --- - -0.11

对外证券投资 --- - -0.08

对外其他投资

-3.22

-5.24 -0.13-4.21 8.81

A.间接测量法

32.456.41 14.24 -7.616.87

误差与遗漏 -1.410.10 -0.82 0.02 7.24

其他部门其他资产 --

0.06-1.38 1.98

"游资3" B1 1.41

-0.10 0.76 1.36-9.22

"游资3" B2 1.41

-0.10 0.76 1.36-9.14

B平均值(B1+B2)/2

1.141

-0.10 0.76 1.36-9.18

平均值(B+A)/2 16.933.16

7.5-3.12 3.85

GDP

291.67 330.55333.40

371.59

385.97

占GDP比重(%)5.8 0.96 2.25 1.00%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项目

对外债务增加

37.0632.32-42.9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11.4445.1919.82 20.79

19.36

外国证券投资流入

24.5822.13-8.51 -9.19

18.87

中国其他投资流入

-5.51-1.99

-14.36 3.66

-1.16

经济项目盈余 -40.54

-25.35

-16.89 -9.82 -23.04

储备资产变动4.75

-53.9912.44 1.75

-9.51

对外直接投资

-0.49-0.43-0.04 -4.33

-4.78

对外证券投资0.06-0.01-0.18 -1.210.91

对外其他投资3.62 0.88

-12.56 -5.84

-5.07

A.间接测量法

34.9718.75-63.1

误差与遗漏 2.0912.9818.64 3.022.52

其他部门其他资产0.15-0.48-1.85 0.15

-2.53

"游资3" B1 -2.24-12.5

-16.79 -3.17

0

"游资3" B2 -2.30

-12.49

-16.61 -1.96

-0.91

B平均值(B1+B2)/2

-2.26

-12.50

-16.70 -2.57

-0.46

平均值(B+A)/2 16.36 3.13-39.9

GDP

415.06

442.54

447.00453.00 474.00

占GDP比重(%)

3.94%0.71%

资料来源:同表1。

(一)政治局势的变动

前苏联和中东欧地区在发生政治巨变后,原先的一党领导体制相继垮台,但政治多元化的条件尚不具备。由于法制的不完备、政治文化的不成熟,使社会共识难以形成,秩序和纪律难以维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动荡和混乱。

三国之中,波、匈由于历史上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存在着土地私有制和政治多元化的传统,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因此,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过渡相对较平衡,同时,腐败现象并未严重到把经济改革引入歧途的程度,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其中匈牙利自1990安托尔政府上台后,连续执政,政局较为稳定。波兰的政治局势稍微复杂一点,但由于政府的更替较为顺利,因此未引起过大的动荡。

而俄罗斯在1993年10月政局发生转折性变化之前,社会政治局势就一直处于危机状态。随着改革的推进,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更加尖锐,政府、议会与总统三者之间难以协调,各种政治事件频繁发生。在这种条件下,领导阶层无法推行统一的、有效的经济政策,无法集中力量抓经济,从而使经济状况日趋恶化。而经济状况的恶化反过来又加深了政治斗争,使经济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

(一)经济转轨模式的选择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三国在政治剧变之后,都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因此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这突出表现在经济体制过渡要素的相似性。私有化、自由化、稳定化及市场化就是这些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四个要素。但由于三国所采取的过渡方式不同,其经济改革的顺序性及改革力度有所不同,因此改革的效果及对实现经济的影响也不同,所产生的资本外逃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私有化的方式及效果的不同

90年代以来,三国都把国对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私有化的政策和方法也有所不同。波兰和俄罗斯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由于私有化的资金短缺,为了加快实现私有化,在采用出售和租赁方式的同时,还采取了无偿分配的方式。而匈牙利则担心无偿分配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在私有化过程中明确拒绝采用无偿分配国有资产的方法,而以直接向国内外的出价者出售国有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私有化。

由于所采用的私有化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从波兰和俄罗斯来看,虽然无偿私有化有其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不能起到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作用;对刺激职工积极性、提高效率的作用不大,并使国家预算收入减少,尤其是在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犯罪与腐败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形成了资本外逃的资金来源。

2.自由化的步骤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同

自由化的主要内容是价格自由化、外贸自由化以及货币的自由兑换。在自由化过程中,波兰和俄罗斯采取的是“激进”的“休克疗法”,一次性大范围地放开各种商品的价格,取消对外经济活动的各种限制,取消了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限制,迅速实现货币的国内自由兑换,使本币一次性地大幅度贬值,并实行浮动汇率制。由于自由化步伐过快,使二国都面临着经济倒退、商品短缺、物价猛涨、外汇储备减少和政局不稳等困难。相对而言,波兰由于包袱较轻、经济结构的调整较快,并在改革中得到了IMF、世界银行及其他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银行的援助, 因此在经过短暂的经济动荡后,能较快恢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与波兰和俄罗斯不同,匈牙利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逐步实现经济的自由化。自1998年开始放开价格,至1990年有80%的商品价格放开,至1992年又进一步放开价格,约90%商品价格放开。1990年78%的进口已放开,1991年90%的进口不受限制,至1992年才完全放开所有的进口限制。与此同时,其货币也逐步贬值,实现可兑换性。1989年1美元可兑换59.07福林,经过1990、1991、1992和1993年数次贬值,至1993年底,1美元兑换85福林。 因此匈牙利的自由化改革未对实现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整个经济发展较为平衡,因此没有产生大量的恐慌性的资本外逃。

(3)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

由于三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出必然引起宏观经济发展的波动,加之宏观决策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尚不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低下,经济发展忽冷忽热,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尤其是俄罗斯和波兰采用一步到位的激进做法,使物价总水平急剧飚升,导致恶性通货物膨胀。同时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前景疑虑重重。投资者为了避免风险,必然转向持有国外资产,从而导致大量的资本外逃。从表5中可以看出, 波兰在1989、1990年的通货膨胀率均达到五位数,虽然其在89、90年资本外逃的突然增大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着密切的联系。俄罗斯在1992年通货膨胀率则高达四位数,其后虽然有所下降,但在93-95年间仍高达三位数,可见其通货膨胀之严重,因此其产生大量的资本外逃也就不足为奇了。

表4 三国GDP增长率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俄罗斯

1.9 -3.0 -5.0 -14.5-8.7

波 兰

0.3 -10.8-6.3

2.0 3.8

匈牙利

0.3 -2.5 -6.9 -3.1-0.6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俄罗斯

-12.6-4.1 -4.9 0.9

-5.0

波 兰4.2 7.1

5.9 6.95.7

匈牙利2.9 1.5

1.3 4.65.1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各期。

注:俄罗斯1994年前的数据为前苏联的数据。(以下各表同)

表5 三国的失业率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俄罗斯 4.7

5.5

7.4

8.8

9.3

波 兰 6.5 12.2 14.3 16.4 16.0 14.9

13.6 11.2

匈牙利 1.7

8.5 12.3 12.1 10.4 12.0 8.7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6 三国的通货膨胀率

年份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俄罗斯2.4

5.6 92.7 1353.0

895.9

波 兰

251.1 585.870.3

43.035.3

匈牙利17.0 28.634.8

22.822.4

年份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俄罗斯

302.0 190.147.8 14.7027.67*

波 兰32.2 27.919.9 15.1 15.2*

匈牙利18.8 28.323.5 18.3

**1998年为估计数。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3.10,1998.3。

表7 三国的财政赤字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俄(亿卢布)- -- -115.91

-686.34

占GDP比重(%) - --

6.76 11.23

波兰(亿兹罗提)- ---48.12

占GDP比重(%) - --- 2.15

匈(亿福林)

167 -- -2029 -3108

占GDP比重(%) 0.08--

5.72

7.12

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俄(亿卢布) -695.08 -1476.07 -1504.15 -1269.58

占GDP比重(%) 4.51 6.88 5.96 4.73

波兰(亿兹罗提) -57.62

-78.26-61.62 -55.61

占GDP比重(%) 1.88 2.55 1.31

匈(亿福林) -3555 -2131 -3836 -6315

占GDP比重(%) 6.39 3.12 4.53

6.21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2000.3

(四)沉重的内外债务负担

由于政局不稳,经济滑坡,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重,逃税现象严重,极大地削弱了财政收入基础,使三国连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不得不靠举借内外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其结果是国家债台高筑,陷入了深重的债务之中。其中以俄罗斯尤为严重。俄罗斯从1993年便开始连年发生国债,至1998年国债余额已占GDP的44%(注:《光明日报》,1998年6月26日第3版),应偿付的公债本息估计占预算支出的30%以上。(注:《光明日报》,1998年6月2日第3版)外债总额达1300亿美元。

表8 三国的外债总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俄罗斯

539.42598.03

675.43

786.58

830.89

波 兰

430.96493.66

536.05

486.95

453.06

匈牙利

206.65213.16

226.58

220.10

243.10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俄罗斯

1221.42

1207.06 1247.85 1256.45

波 兰

425.53 422.91

408.95

398.89

匈牙利

281.66 314.62

269.58

243.7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各年。

表9 三国外债总额占GNP的比重 (%)

年份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俄罗斯 - -- -25.4 37.6

2527

波 兰88.8 68.5

55.2 49.7 46.2 36.1 30.5

27

匈牙利67.2 77.0

65.0 66.9 70.1 72.8 62.1

5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各年。此外,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企业间的三角债、商业银行间的欠款、国家拖欠企业的财政拨款等债务。整个国民经济的债务链条环环紧扣,从国家到企业都没有资金活动余地,沉重的债方负担不仅使经济发展更加举步维艰,而且使国家的偿债能力大大削弱,国家信用严重受损。因此私人资本出于安全动机,大量抽逃。

(五)金融体系危机四伏

虽然这些转轨经济国家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地推进金融改革,试图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但由于长期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难以迅速发展,加之某些改革政策的失误,使金融体系存在着诸多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银行复杂而涉及广泛的呆帐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银行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动摇了投资者对本国金融机构的信心,从而导致资本的大量外流。二是国家对银行的监控不力,大量银行非法经营。如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系统十分混乱,缺乏调节资本流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办法,许多银行利用居民存款非法“倒帐”。(注:《今日东欧中亚》,1991.1)三是金融市场尚水成熟,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良,存在大量的非法发行和流通,各种丑闻时有发生。四是对本币贬值的预期。如俄罗斯卢布的可兑换是在国内生产全面下跌、通货膨胀加剧和国家财政不平衡的条件下实行的,从一开始基础就非常脆弱,加之俄中央银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没有外汇风险保险制度使企业和银行免遭汇率波动的影响等,使卢布不断贬值。而卢布贬值又加剧了通货膨胀预期,稍有风吹草动,持币人就在外汇市场上迅速抛出卢布,造成卢布汇率的进一步下跌。而卢布贬值又促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造成货币投机泛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从而导致资金的大量抽逃。

(六)腐败现象严重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一方面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监管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因此,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利用职权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的腐败行为。为了防止“黑财产”被曝光,腐败分子必然要将不法所得的“黑资产”转移至国外以策安全。例如1999年8月, 西方媒体披露的涉及不少俄政界高级官员的洗钱事件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三、启示

通过对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三国资本外逃的状况及其背景的剖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一)应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转轨经济国家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保持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稳定,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地实施,经济建设健康地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人口、疆域广大的国家,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是确保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此外,应保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国内各项经济改革,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依靠安全、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资金并留在国内资本,抑制资本外逃。

(二)应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

以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匈牙利的“渐进式”改革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较好,经济震荡较小,因此资本外逃的现象不突出。而俄、波采取的“激进式”的改革模式,给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冲击,由此导致资本大量的外逃。由此可见,转轨经济国家的各项改革应循序渐进,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以保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有企业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微观机制

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如何有效地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其经营效率,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但改革国有企业,不仅要明晰企业的产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构建充满活力的微观机制。

(四)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对经济活动的监控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尤其应重视建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完善外汇管理制度,严惩侵吞国有资产和各种逃脱、逃汇的行为。

(五)积极推进金融深化的进程,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一是要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使利率和汇率水平能够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消除或减轻汇率高估及其带来的贬值预期。二是要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投融资和避险工具。三是要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尽快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消除这一潜在金融风险因素。

(六)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面对资金短缺及资本大量外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和利用外资,合理安排利用外资的规模,加强对外投资投向的引导,强化对外资流入构成的管理,优化外债结构,提高外资运用的经济效益,增强外债的清偿能力,防止债务危机的产生。

标签:;  ;  

经济转型国家资本外逃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_资本外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