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特征研究_经济学论文

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学特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高技术论文,经济学论文,特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1)03-0054-05

20世纪中叶以来,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航天等六大系统的高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高收益的巨大诱惑,使人们纷纷从事高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成就了IBM、Intel、微软、北大方正、联想等这样的大企业,它们主导着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然而,在它们成功的同时,其它的创业者,有的在企业孕育早期,就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其原因并非技术不高和没有市场;有的在功成名就不久便很快被淘汰了。有多少投资者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淘金中,血本无归……。这一切的一切都有待于我们正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的经济学特性。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一体化的紧密特点,明确告诉我们,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中,除了具有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特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经济学特性。这些特性除了规模经济性之外,还有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和关联经济性等经济学特性。研究和认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特性,是我们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和掌握风险投资本质的关键。

一、范围经济性

由高技术自身系统构成的多元并行特点,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范围经济性。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除传统的机构技术之外,还需要有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电脑技术、软件技术等一系列高技术的并行支持。这些技术缺少一个都不可能成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当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开发出来,要形成产业并能规模化地发展,必然要先专业化,才能有利可获。即相关的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电脑技术、软件技术、机械技术等都要专业化,才能有力地支持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形成。规模经济性的原理告诉我们,获得规模经济性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专业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有近百个单位在研究,他们分布在各部、委、省、大学里,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分属各自的领导,难以专业化形成整体优势,阻滞了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

以其关键零部件谐波减速器为例,我国从1962年开始,至1997年止全国共有30多个单位在研究开发,但在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下,一直未能专业化。而日本从70年代引进美国的技术,并专业化发展,现在已成为国际上的垄断者。1997年我国国家计委给出政策和投资,将30多家单位在北京整合为一个专业化企业,形成了专业化的优势,迫使日本出口到我国的谐波减速器立即减价近一半,极大地支持了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带动其相关各项技术产业的发展。

可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范围经济性,是指在高技术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中,带动其相关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性。几十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除了创造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围经济性的需求,实现产业群的聚集效应。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成功地实现了信息电子产业群效应[1]。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发展高技术产业,首先要分析其技术的基本构成,抓住其起龙头作用的技术,扶持该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利用市场机制自然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获得该技术产业发展范围的范围经济性。

二、关联经济性

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新的范式的技术经济系统发展的过程,其一个完整的创业周期是由高技术的研究——工程开发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三个阶段构成。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联经济性,主要是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进程中,每个创业周期之间,以及在每个创业周期内,创新的经济价值是相互关联的。在单个创业周期内,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规模化→再研究开发→……,研究开发出来的高技术的价值与产业化的产业价值以及规模化的经营价值是紧密关联的。所谓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学、研或官、产、学模式,其内在的根本动力就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联经济性。

高技术的技术价值不仅要有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有技术的成熟性和市场经济性。先进性高而成熟性差,不论市场经济性好或差的高技术,都是难以形成高技术产业,从而创造经济利润的。只有先进性、成熟性和市场经济性都高的高技术,才具有真正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价值。产业化的产业价值体现在形成产业的先导性、成长性和规模性上。除了产业的先导性与高技术的先进性、产业的成长性与高技术的成熟性、产业的规模性与高技术的市场性直接关联外,产业的先导性与成长性和规模性也是紧密关联的,即所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只有先导性而缺少成长性和规模性,或有先导性和成长性,而缺少规模性等,产业的价值都不是最佳的。只有先导性、成长性和规模性都高的产业,其价值就越高。高技术产业规模化的经营价值,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的规模性、集中性和网络性上。高技术的市场性决定了经营管理的规模性,市场需求强度决定了经营管理的集中性,市场需求的密度决定了经营管理的网络性。显然,经营管理的规模性、集中性和网络性,直接关联着产业的成长性和规模性。同时,它们三者之间也是紧密关联的。经营管理仅有规模性,而没有集中性或网络性,那是盲目的。只有集中性而没有规模性和网络性,或只有网络性而没有规模性和集中性,其经营价值都不会高。因此,高技术产业规模化的经营价值,取决于经营管理的规模性、集中性和网络性及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我们有很多国际级先进技术的科研成果,但由于成熟性和市场性差,难以创业为高技术产业。以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为例,在国际上我国既获得了大学奖,又获得了工业奖,可谓国际级的先进性,但它缺少成熟性,难以产业化,又缺少有效的市场性,难以创造出相应的经济价值。其原因在于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和市场性脱离,失去了技术自身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市场性的关联经济性。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范围经济性也是构成关联经济性的要素之一,即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其相关的范围内,它们涉及的技术领域都是并行关联的,其经济性也必然是并行关联的。如果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只有某项技术成熟,而其他技术不能过关,该项技术虽然有经济性,但它们所支持的高技术产业则不能很好地成长、不能获得经济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高技术产业过程中,往往认为只要抓住关键技术就可以,而实际上,若其他技术不过关,则势必受制于人,从而失去大量的关联经济性。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创业周期之间的经济性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前次创业业绩不佳,下一次创业必然要受到影响,即高技术产业创业周期之间的关联经济性,是高技术发展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良性循环的内在规模性机制。几十年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典型的例子是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半导体产业是在电子真空管和晶体管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随即创新为集成电路,进而发展为微处理器的产业,Intel就是其典型代表,如图1所示。此外,王安电脑在经历几次创业周期后,已获得巨大成功,但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其产品不具有共有兼容性,意味着失去了市场经济性,为自己的再创业布下了陷阱,导致了破产[2]。

究其原因,不在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而在于其忽略和失去了技术的市场经济性,从而遭受到高技术产业发展关联经济性的打击,功亏一篑。

技术的先进性使创业者能获得高额的回报,技术的成熟性使创业者能获得产业的成长能力,技术的市场性使创业者能获得市场规模经济收益。三者共同构成了创业的必要充分条件,关联着高技术产业发展创业系统的技术经济过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和投资时,要理性地考察该项高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市场经济性,规避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关联经济性带来的风险。

三、速度经济性

考察当代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短短的40多年来,半导体产业经历了由真空管、晶体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的变动;计算机业由大型机→小型机→8088→286→386→486→奔腾Ⅰ→奔腾Ⅱ→奔腾Ⅲ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已发展到第五代(有的专家认为是Ⅱ代半);航天产业的发展由早期仅仅是象征性的发射卫星,到只能携带一个转发器,直至今天最多可以携带60个甚至80个转发器的阶段,等等,都充分说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换代速度之快。此外,从在NASDAQ证券市场上市的高技术公司自上市以来股票市值的表现,也可以清楚说明高技术产业成长之快,如表1所示。20家公司的市值表现:现股价/首次公开发行价平均为128.7倍,平均复合增长率为50.6%。这是任何传统产业都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性就是速度经济性,即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创新的高速发展链,一项高技术要在最短的时期内实现其产业化、规模化的创业,否则该项技术将很快被淘汰[3]。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经济性源于近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周期的缩短,据有关资料,18世纪约为100年,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30年,两次大战之间为1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缩短为7年,70年代末以后又进一步缩短到3-5年,甚至2-3年。美国于1959年在纽约建立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以来,到1996年底全世界大约有3500多家企业孵化器,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其根本原因还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经济性需求的拉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8个月换一代产品。从而这就告诫从事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人,必须从快从速行动,否则将会遭到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经济性的惩罚。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例,集成电路是由美国发明和应用的,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也是由美国最早开始研究的,日本虽然后加入,但日本以超前美国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和开发并产业化,且获得了规模经济性[4]。但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微处理器,美国Intel抢先了,因而美国的Intel公司获得了速度经济性。

注:①市值以4/30/98当日计

②平均复合增长率计算由V[,n]=V[,o](1+i)[n]而得出。其中V[,n]为目前的股价,V[,0]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价,i为平均复合增长率,n为年数

③资料来源:德意志摩根建富

为了有一个量的说明,假设研究阶段时间为t,产业化阶段的时间也为t,生产经营规模化阶段的时间也为t。显然,如果创业阶段之间为串行的关系,完成一个创业周期的时间为3t;如果创业阶段之间为全程并行关系,完成一个创业周期时间为t;如果创业阶段之间既不串行也不全程并行,完成一个创业周期的时间为大于t和小于3t。这就是说,随着创业各阶段之间并行关联范围的增大,创业周期随之缩短。创业周期越短,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其速度经济性就会越好。有了速度经济性,就可以获得超出模仿创新者的高额垄断利润。现在国际上知名的高技术大企业,均已采取这种并行战略,以获取其高技术产品开发的速度经济性。正是这种并行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并行工程”(注:并行工程是在当代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的、一体化的设计这样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论。八十年代末,美国“并行工程”理念的提出,源于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经济性竞争带来的并行战略。

四、规模经济性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除与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经济性有共同点之外,其规模经济性的市场背景,则是全球化的概念。考察任何一家著名的高技术公司,几乎国内与国际市场份额各占50%,有的国际市场份额比例更大。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进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投资时,一定要把市场规模界定在国际化的范畴内规划。那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割裂了高技术产业市场,使其只能区域化,最终是会要抑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为它破坏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经济性。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范围经济性还体现在高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的大小所带来的利益。该范围经济性与规模经济性紧密相联。计算机应用由早年的银行应用转到工业设计、科学计算、工业制造、家庭使用等广阔的领域。航天技术的应用由开始的政治价值,到军事价值,再到民用的通讯、气象预报、农业育种、科学实验、航空航海导航等方方面面。显而易见,高技术产品应用的范围越广,且应用的每个领域的规模经济性越好,该高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

实现高技术产品范围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经济性的又一重要体现。电视是美国早年发明的,主要用于军事方面,具有军事价值。日本将电视技术民用,并尽快产业规模化,从而日本获得了电视技术的范围经济性。计算机技术是IBM公司发明的,但在80年代却忽视了在PC机领域的应用,IBM失掉该领域的经济利益,而后IBM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快速出击,于1993年开始又重新获得该领域的经济利益[5],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德意志摩根建富

图2 IBM股票走势

五、各经济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范围经济性、关联经济性、速度经济性、规模经济性,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进程中的各种经济性的表现,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首先是涉及到每一个技术范围,若能都获得经济性,则关联经济性的实现,就有了好的基础。一旦关联经济性得以实现,那么速度经济性就已获得了一半。当具备了速度经济性时,规模经济性就会有了充分的余地。在实现规模经济性的同时,也需要速度的支持,获得领先的经济利润。规模经济性的实现又为高技术产业发展下一轮的创业,创造和奠定了更大的空间。范围经济性与规模经济性之间是以倍乘的关系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假如某高技术产业有N项技术支持,每项技术的规模经济性均为M,由于N项技术的并行性,那么该高技术产业创业成功,最终创造的总经济性为N×M。当各项技术的经济性M不等n

时,总的经济性为∑M[,i]。由于关联经济性和速度经济性给高技术产i=1

业发展带来倍乘的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也给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倍乘的经济效应。以小系统的半导体材料高技术为例,它的产业化最最基本的关键,涉及到“超精”、“超纯”、“超净”的三超技术。该三超技术规模经济性的实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并行关联,推动着半导体材料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过程。如果三超技术之间不是并行关联,而是串行关联,若它们研究开发的时间一样,则半导体材料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时间上就损失了三分之二的速度经济性,那么在实现半导体产业的规模经济性时,就处于比同样并行关联竞争者落后三分之二时间的劣势地位。同理,当三超技术都实现了规模经济性时,则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就带来“超精”、“超纯”、“超净”的范围经济性。若假设三超技术获得的经济性为M[,1]、M[,2]、M[,3],则其范围经济性为M[,1]+M[,2]+M[,3]。如果三超技术开发时间均为t,则串行关联的速度经济性为3t,当并行关联时,其速度经济性为t。两者速度经济性之比为,并行关联者是串行关联者的3倍。即半导体产业发展,除自身的速度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之外,还带来了三超技术的关联经济性和速度经济性及其规模经济性。综合起来,范围经济性、关联经济性、速度经济性、规模经济性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既倍乘,又乘倍乘的经济效应。这恐怕就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真正的经济魅力所在。

总结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系统动态过程的关联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速度经济性以及规模经济性的分析研究,可以很明确地解释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王安电脑的败北,在于它失去了市场的规模经济性;美国发明的电视、复印机,日本企业却抢占了市场,在于日本企业实现了该项技术的范围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大规模集成电路也是被日本的企业抢了头彩,是它们获得了速度经济性的报酬;等等。因此,结论如下:高技术产业发展系统的技术经济动力,是由高技术的关联经济性、相关领域的范围经济性、高技术产业创业的速度经济性、以及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经济性等经济学特性耦合共同构成的。理解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特性,对我们认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特点,把握风险投资的实质,规避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盲目性,对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2000-01-02

标签:;  ;  ;  ;  ;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特征研究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