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知青记忆及知青精神对当代的作用分析论文

佳木斯知青记忆及知青精神对当代的作用分析

□王禹然 李 鑫 黄 尧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佳木斯知青历史状况、部分知青口述实录记忆以及知青对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分析等三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解述,既为保护佳木斯知青史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当代社会群体了解知青、走进知青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知青回忆;历史状况;北大荒;艰苦奋斗

当今,对于知青这个词在21世纪的今天被社会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人说知青这个时代已经逝去,知青代表的是旧社会、旧中国。但是笔者并不这么认为,既然一个时代在当时的社会有存在的痕迹,就应该有它当时本身的价值、本身的精神意义。而本文研究的课题就是有关于北大荒佳木斯地区知青状况的分析,通过本文让大家更了解知青、更了解自己家乡知青,拾起即将逝去的人与事,更重要的是拾起有意义的历史价值,以古鉴今。

一 、佳木斯知青历史简介

(一)知青与佳木斯知青概况。知青是在特定的历史时间(1968~1978)的称谓,一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自愿从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和保卫边疆。同时为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热潮风起云涌,如邢燕子。现代青年知识分子们可能对于知青、上山下乡等字眼有些生疏,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就有着特殊的思想情感。

佳木斯曾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5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来到黑龙江北大荒这片黑沃土上,这片土地磨练出来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了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塑造了朴实、豪爽、踏实、能干、执着的精神。正是这片黑土地造就出来的坚毅顽强的性格、踏实的进取和不懈的追求,使一个个知青青年成为国之栋梁、人之楷模。为开发北大荒这片土地,有上千位老辈知青献身于此,永远长眠在这片黑土地中。

知青作为20世纪60~70年代特殊群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200多万的佳木斯人并没有忘记他们,而是把楷模们铭记于心。2006年建设了全国首座北大荒知青广场以及佳木斯博物馆内储存着有关知青年代的史料,标志知青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

推荐理由:本书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近60年经典儿童诗歌的精选集,共3册,收录其中的诗歌皆由金波先生亲自挑选,同时也是时间筛选出的佳作,首首经典,传诵广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品时间跨度久,取材广泛,从大自然到现实生活,涵盖儿童世界的方方面面。诗歌的形式韵律优美,笔触清新自然,内容充满童趣和想象力,为小读者展现一片纯净至美的天地。

图1 北大荒地区知青分布图

为完成校创任务,笔者特意拜托老师、拜托亲朋好友,帮助寻找知青进行口述调研,因为对于现今2019年可以说很多知青都已经70、80岁,很多身体机能已经不允许太过劳累,还有一些知青已经逝世,这对于完成这项任务的笔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笔者阿姨曾经在八五二农场工作,并且也记录了一些知青的联系方式,通过这个便利条件开始和团队进行这些电话数字的联系,一共20多个知青联系方式,本是信心满满,在经过打了一半的电话之后,失望感倍增,因为很多号码已经为空号、或者有一些号码已经停机、或者已经是其他人的号码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打最后一串数字的时候,电话接通了,并且电话接听者正是知青的女儿——吴女士,但是可惜的是她的母亲在前两年得心脏病去世了。也只能跟吴女士简单了解一些当时她的母亲——韩秀梅作为一名知青的部分历史。她的母亲韩女士是北京附近县城在当地小学教书的教师,1976年7月份30多岁的韩女士被派到黑龙江五九七农场下乡作知青,当时她的女儿才几岁。对于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的韩女士突然来到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是吴女士说她的母亲为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配合组织的安排,她的母亲在五九七呆了将近10年,给大家做饭、种地、锄草是每天必须做的内容,从没有任何怨言。由此可以看出,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对于这段记忆是多么的难忘,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通过这次的“上山下乡”,他们磨练出了自己坚强的毅力,这是属于他们的生活技能以及自己的抗挫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是极其宝贵的无形之力。

二 、部分知青口述实录记忆

(二)佳木斯知青时事回忆录。对于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显得太过遥远陌生,但对于“知青时代”那些前辈们而言,这几个字却包涵着太多的情感,难以忘怀。谈及那段历史,《佳木斯市志》主编、原市政府秘书长富宏博感慨不已,他说,一个知青,就是一部故事;一个知青,就是一段历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提及此事,人们仍然唏嘘不已。

(一)史实口述实录概况。口述史也称口碑史学,即通过搜集材料和运用口头史料讲述来研究分析历史的一种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这也是研究历史学的一种学科分支。从20世纪初开始,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各省党史研究室也较为普遍地采用这一方法来征集党史资料。慢慢也成为了普遍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应用到课堂中进行讲述。口述进行史料记载与其他历史文献不同的地方在于,前期需要较长时间准备历史研究时段的调研,从时间来着手,搜集大量史料准备时间工作较长。在记录口述内容的时候方法工具包括:电子产品的记录或者手记等方式,多人记录,最后综合总结更准确。这种由人亲身选择的记忆方法往往参与较少的主观思想,内容更中性,应用价值更大。

相对于传统的记者型主持人,公民记者来自于受众之间,因此对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的捕捉更加迅速,由于其便利性,公民新闻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记者,这使其拥有了对新闻事件的第一报道权、定义权,甚至是解释权,因此,公民记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以深度和广度为优势的传统的记者型主持人的生存。

(二)北大荒知青地区分布分析。据图1统计,由上海去黑龙江的知青总计165,100多人,北大荒兵团、国营农场、林场共有138,100多人,插队的人数为20,000多人。其中5,000多名上海的知青曾在原来大兴安岭地区的呼玛县(包括塔河、漠河县等部分地区),有超过20,000名上海知青曾在原黑河地区(爱辉、德都、逊克、孙吴、嘉荫等县)、原嫩江地区(克山、克东、依安、甘南、林甸等县)、原合江地区等插队。

三 、知青精神对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分析

知青精神可分为“勇于奉献”、“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这三大主题。

以对硝基苯甲腈为原料、甲醇为溶剂、甲醇钠为催化剂、乙酸铵为胺化剂,合成了对硝基苯甲脒。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确定了物质的结构,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了母液套用对产品收率及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母液套用不宜超过3次;在母液套用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催化剂甲醇钠补充量、胺化剂乙酸铵减少量对产品含量、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母液循环套用时,催化剂补充量占投入量的55%~60%,胺化剂减少量占投入量的5%~7%。此实验为苯甲脒产品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数据。

第二个主题精神主要内核是知青和当地百姓一起谱写北大荒未来图景。黑龙江,黑土地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知青们与当地老百姓形成了互交互助的生活状态,知青们教给农民学习知识,而朴实的农民们也教给知青们务农的道理,积蓄了一段纯朴真挚的友情。这也体现了他们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要义。

第一个主题精神主要内核是下乡光荣的特质,展现的是当时知青积极下乡、发展农村团体的精神。这种走在发展道路的首位、作为发展的“领头羊”榜样是值得大家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所需要学习的,要敢于去挑战新鲜事物,头脑中要保持着为大家谋福利、勇于奉献的理念。

土建项目施工中,灌注施工该技术涉及广泛的内容、范围与工艺,技术创新包含钻孔与灌注两方面技术的完善,其中钻孔技术更是灌注施工技术的基础,所以,必须要重视钻孔技术的创新。钻孔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要提前清理好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周边不存在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借助精密仪器确定钻孔位置,确保钻孔保持一致。施工前,准确调试钻孔设备,以顺利进行钻孔施工。如果钻孔中出现卡钻或塌坍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全面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保障其施工质量。对于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完善,在实际施工中,及时补充灌注泥浆,充分填充,确保桩基获得预期效果。

第三个主题精神主要内核是知青在农业生活中的开拓进取精神。正是广大知青融入到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活中,使这片荒野变成良田,为后代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正是有了知青朋友无私的奉献、进取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才有了这份不易的收获,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的发展凝聚了知青的辛勤汗水。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许多国家栋梁知青们沉睡在这片富饶的土壤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垦了上千上万亩良田,他们不甘国家农业在世界中落后,一次一次改良种植作物,也给当时国家农业增添了不少惊喜。

而现代的青年人总是吃前辈的老本,创新能力不断减弱,总是照本宣科,而不是从中悟到属于自己的真谛,理论永远是理论,如果不实践,永远只能停滞不前,这对于自己以及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危害。

四 、结语

知识青年生活在新中国,长在沾染烈士鲜血的红旗之下,他们听党的话,跟着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他们是不怕辛劳的一代将士;知识青年是自觉主动响应党的领导与号召,到乡下农村,到边缘疆域,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人的地方发扬城市的文明生活,发展科学种田的一代优秀青年;知识青年是献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代优秀青年。知青到艰苦落后的地方经受了一生难忘的自我提升、自我锻炼、自我考验,而中国也因有知青时代为国奉献的历史感到自豪、骄傲,他们是中国的一代雄魂。

参考文献 】

[1]葛爱东,史海军.脚印——记佳木斯市知青广场建设[A].佳木斯市政协文史资料《知识青年在佳木斯》知青:历史、传承[C].2015

[2]《黑龙江垦区发展简史》编委会.黑龙江垦区发展简史[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

[3]陈宁.社会记忆:话语和权利[J].社会学家茶座,2007,1

[4]初春华.浅谈“知青情结”[J].世纪桥,2009,9

[5]杜鸿林.风潮荡落——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6]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 】本文为佳木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佳木斯知青口述史调研”(编号:XZRWSK2018-0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王禹然,李鑫,黄尧;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标签:;  ;  ;  ;  ;  

佳木斯知青记忆及知青精神对当代的作用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