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论文_邓洪国

浅谈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论文_邓洪国

邓洪国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224600

摘要 本文对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做了论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新课程 阅读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非常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此安排了一些非常生动、活泼、有趣、遵循学生思维规律的小栏目“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说一说”“读一读”等,这些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要使这些栏目真正取得效果,首当其冲必须解决数学的阅读问题。阅读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不断地假设、想象、推理、验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究,抓住其内在的规律,来指导学生的阅读。

一、让学生心中有目标,阅读有方向

“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而你心中那一座无价的金矿,也因不开采而与平凡的尘土无异。”,美国著名行为学家丹尼斯韦特莱德这句富有诗意的话,告诉我们学习目标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明确提出阅读要求,制定阅读目标,在必要时给出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在“认识三角形”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就安排了学生自学的环节,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动手操作实验(事先已经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些不同长度的木棍),探索出我设定的一个目标:今天我们要研究拿三根小木棍去搭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个大目标下设定三个小目标。 (1)三条线段怎样搭成三角形(定义)?(2)可以搭成哪种样子的三角形(种类)?(3)为什么有的就搭不成三角形(条件)?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甚至是辩论,老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顺利的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当堂检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这节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有的学生还发挥想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然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如“大家读了课文后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对学习水平中差的学生来说等于没说,他们会一头雾水,就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要我发现什么呀?”所以,只有目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才能有的放矢。

二、让学生心里有疑问,阅读有动力

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是提高效率的保证。而多思善问,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求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的问题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有进”,我们阅读就必须不断地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从不问到能问,从少问到多问,《晦翁学案》里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时,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就采用设疑的方法。首先我提出疑问:“小学里我们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 800,为什么呢?你通过看书以后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说明?”而后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我要求学生自学后提出他们的疑问,然后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寻找答案。结果有两个同学的问题就很有水平:“多边形边数越多内角和越大,那么边数的增加与内角和的增加有什么规律?”,“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0,那么边数不断增加的话图形不是趋向于圆了吗?”在学生非常渴望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会非常起劲,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会更加顺利。

老师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评价、正确对待,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没有质量,不着边际,也不应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只要加以不断的引导,他们总归能“渐渐有疑”然后“疑渐渐解”。

三、让学生手口脑并用,阅读有效率

陶行知先生说“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实陈,通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使朗读者眼、脑、口、耳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乘法公式”是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一节内容,死记硬背的效果很差。我就采用边读边动手拼图的教学手段。把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和边长为a,b的两个长方形拼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书本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同时用事先准备的学具,通过先分开来求面积,再合起来求总面积的方法,得到完全平方公式,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减少了最易错的情况——“漏掉二倍项”的发生。因为他们自己通过拼图了解有四块小图形组成了大的正方形,所以记得很牢。然后总结出文字表述: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他们积的二倍。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语调自然,停顿恰当,节奏得法,在读中想,在想中读。最后达到自然而然说出来的目的。

手、口、脑并用,要根据阅读内容合理的安排计划好,做到动静合理,读做合时。还要求学生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事先预习、制作学具等)

四、让学生会合作学习,阅读有合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们更聪明和更有力”。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凝聚成合力,使阅读效果达到最佳。那么如何来合作呢?笔者认为先独立阅读,再分组讨论比较合适。

新教材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结束时安排了一篇阅读材料“特殊化”,这是一段语言精练,思维清晰,结构严谨,操作性强而且读后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教学时我基本上不讲,任由学生去探索。第一步学生独立地阅读,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符号及图形变化,并能根据数学原理搞清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第二步以五六个同学为一组围坐在一起,共同展示阅读成果,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在交流、讨论、探讨完毕后再次要求同学们重新阅读这篇短文,体会新的感受。第三步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共同配合,通过读、做、讲、写等方式向全班汇报成果。

总之,数学阅读需要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需要教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与兴趣,指导掌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让数学阅读进入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途径与方法。

论文作者:邓洪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论文_邓洪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