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设施建设的公共性营造研究----以郑东新区龙湖区域金融中心市政设施建筑方案设计为例论文_陈煜彬

陈煜彬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新城建设标准的提高,市政能源的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项目对用地规模的需求也同时增长,如果还是沿用以前的建设模式,只会带来更多的城市消极因素。是否存在一种模式,让该类型建筑实现其开放性,扭转人们的固有形象,在多学科交汇的背景下,营造其公共性的一面,是本文探讨的初衷。

关键词:能源站市政设施公共性

一、城市市政设施综述

一个城市的建设只有完成了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后才能显示其功能。市政设施建设即市政工程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社会发展对市政工程的需要不断、迅速增长的情况下,现实的可能性便是决定条件,它对市政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是作为市政工程物质基础的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的设计理论与施工工艺技术;此外,还有人们日益发展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求(包括功能的增加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等)。正是在这三者合力的综合推动下,每出现新的技术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或新的设计理论,或成功采用了新的施工工艺技术的时候,市政设施建设就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同时,市政设施建设的成就是与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等因素的发展相适应的,它是检验一个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我国建国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的有两个明显的飞跃:一是改革开放中前期的第一次飞跃;二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的飞跃。这两次飞跃把我国城市建设特别是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城市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步深入,城市和人口的扩张给市政设施建设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我国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在新世纪将迎来了第三次飞跃。“艺术化”“生态化”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景观性也是检验其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市政设施的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环境艺术学的范畴。 因此,市政设施建设必须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坚持市政设施必须为人民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同时要求建设者们用更多的艺术的语言来表达市政设施的存在,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祥和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发挥积极作用。

二、市政设施的公共性探讨

污染、脏乱、不可接近、安全隐患,是目前城市市政设施给人的恶劣印象,城市边角

料的角色正被居民所遗忘。尤其在新城建设上,群众对诸如电厂、污水厂、能源站等设施建设不求甚解,认为其对身心有害,避而远之。而城市的这片“疤痕”,也始终没有在建筑学领域内进行设计上的探讨,该领域的建筑设计还是由专业设计院垄断市场,并由设备专业领头,建筑只作为“容器”,提供遮蔽,建筑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从而没法形成优秀设计,产生消极的城市影响,其感官形象也日渐恶劣。

在这类型的建筑设计上,建筑师完全可以在消化其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设计,建筑师可根据自身的设计素养,改善该类建筑的面貌,并同时去激活这类场所,形成向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从而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积极要素;

另一方面,就建筑性格而言,该部分建设与城市环境、能源、环保等议题密切相关,建筑与景观设计都应该成为普及城市能源再生技术的生动教科书,它应该是一个可达的、吸引众人的绿色花园;并且是一个塑造城市景观的建筑综合体。

三、项目概况

本设计项目分布在郑东新区龙湖地区CBD的多个地块内,其中变电站和能源站需根据已有的工艺图纸进行二次建筑设计,其用地更是位于城市规划的扼要位置,是城市形态的重要节点。隧道管理中心需对外观进行改造,而市政管理中心则属于新的设计任务。

这是工艺设计在前,建筑师进行建筑二次设计的一次结合,其形态也将影响工艺设计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并不主张对原有图纸成果的全盘否定,而是始终建立在适用、经济、微改造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师的愿景。

四、设计思路

4.1变电站与市政管理中心

河岸中轴两地遥相呼应,是整个城市规划的门户与形象代表,如按原有图纸进行零散随意的布置,必将削弱其统领的意义,我们对两组建筑两两进行整合,不同体量的建筑首尾相连,形成内院围合,沿河岸一角将空间形体打开,草坡台阶面向水岸层级而上,与沿河绿化空间连成一系列景观步道,地面景观与建筑屋面,均为可达之处,城市行人可步行至此进行各种休憩活动。两组自由开放的建筑形态与空间,互有对话,其特殊的建筑形象必将成为CBD区的第一门户象征。

图1 城市鸟瞰

建筑场地的北侧将作为主要入口,可满足人流和少量车流的进出,并分别通过建筑的底层架空进入两个单体,与城市休闲步道的人流有所区分,大量的停车则在地下室解决。

在功能设计上,该方案的实施性较强,北侧为2层的变电站,可完全按原有的平面图纸要求进行改造设计,南侧为5层的市政管理中心,将面向内院设置独立的门厅,其主要功能为各种办公空间和会议室。

图2 变电站低点透视

4.2能源站

能源站将完全依照现有的施工图进行设计,其首层将满足对地下竖向交通的要求设置若干门厅,针对露出地面的冷却塔,设计将使用垂直绿化三墙面进行围蔽遮挡;剩余的用地将全部面向城市开放。

我们在此提出城市公园的概念。公园地面撑起一把把伞状的遮阳构造物,如树林般错落布置,形成一系列的建筑灰空间,人们可在此开展各式活动,独特的构造形态也将与各种能源利用方式相结合。雨水收集可用于冷却塔补水以及供热/供冷管网的用水,太阳能发电可满足夜间照明的需要。

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这个完全开放的“能源站”公园,会展现出其特殊的设计意义,也是对公众进行能源科普教育的最好场所。伞状构造物还可推广至城市各节点,处处开花,点点繁星,必将成为都市一景。

图3 能源站公园

4.3隧道管理中心

隧道管理中心由于已建成,方案将采取局部加建的方式,解决其对功能上的需求,又不影响已有的功能组织和流线设计;

我们也将对场地围墙进行设计,起围蔽美化的作用,改建将尽量减少对原有建筑主体的破坏。围墙将运用垂直绿化的手法,在建筑外层建立起新的环保绿色表皮,在当今各种充满噱头的建筑表皮中,经济性、适用性,仍然是本次设计的宗旨,我们把预制混凝土的种植构件作为一个单元,尤如花盘层叠状般建立起建筑的新表皮,建造成本低,施工简易,不同单元可随意更换,各种植物盘景变换带来四季颜色的变化,将大大提升该区域的建筑形象。

图4隧道管理中心低点透视

五、设计思路与总结

“最理想的是全世界能成为一个大花园,而将建筑物优美地散布其间”这是著名建筑师 Johnhnox 关于环境与建筑关系的想法,“设计师的目的不是在城市中建筑花园,而是在花园中建筑城市”。 我国近 20 年来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一方面城市在不断地向其外围扩张,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内部“补虚”。这种城市建设的“过热”现象,解决了城市基本功能问题,但由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城市环境建设带来了不少遗憾。

郑东新区龙湖区域金融中心市政设施建筑方案,由设备专业牵头完成工艺设计,相当于在设计环节上的第一次“提资”,建筑师对其功能进行消化,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运用建筑学语言对其进行“二次设计”,通过消隐建筑的手法,改变变电站、能源站的面貌,对整个建筑乃至场地完全开放给市民大众,以“公园”形式,削弱工业建筑的冷峻形象,甚至以城市标志性的姿态,融入整个规划当中。

参考文献:

[1] 张宝林.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

[2] 马库斯,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

[3] 黄建敏.生活中的公共艺术.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12.1

论文作者:陈煜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市政设施建设的公共性营造研究----以郑东新区龙湖区域金融中心市政设施建筑方案设计为例论文_陈煜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