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保护论文_曾仕文

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保护论文_曾仕文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高州供电局 5252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的用电需求越来越高,对配电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配电网络复杂的建设和工作环境,导致配电的质量受到影响。例如线路损坏、电线老化、雷击等。其中雷击是对配电网络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其不仅会对配电线路造成破坏严重破坏,还会严重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农村配电网雷击主要有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可以让大量电荷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被击物流入大地,形成了很大的雷电流,被击物与大地有一定的电阻,当雷电流通过时被击物上将产生极大的电压,其数值可以高达几百万伏,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所以分析配网常用的防雷技术和措施,为提高配网防雷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雷击;配网;防雷措施

1前言

目前我国的配电线路都是利用架空的方式进行设计的,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线路防雷的能力和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但是,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负荷较大,雷击配电线路的事故发生频率有所增加,雷击配电线路有可能引发跳闸等情况,尤其在雷电活跃、土壤导电系数小、地形复杂的地区,由于雷击导致跳闸的情况发生的频率更加高,所带来的损失更大。雷击配电线路的问题逐渐得到广泛重视,采取了多种方式对雷击配电线路进行防护,经过多年的实验与应用发现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提高配电线路安全性的重要方式,对于配网防雷的保护措施也逐渐完善,推动了我国电力安全的大力发展。

2雷击跳闸的原因

雷击配电线路的主要原因有5个:(1)送电线路绕击现象;(2)送电线路反击现象;(3)一部分的10 kV及以下线路为了提高安全性,会使用针式绝缘子,但针式绝缘子被雷电击穿时,不容易被发现,当雷电发生时,安全隐患的危险性就会扩大;(4)有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开关、配电网安装不规范等情况经常出现,当遭遇雷击时,造成的危害更大;(5)避雷器的质量不合格或者常年使用出现故障,失去避雷的效果,当雷击发生时不能起到作用。

(1)送电线路绕击现象。送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各项试验与实际检测可知,雷电绕击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避雷线对边导线保护角以及地形条件与杆塔实际高度等。山区地形条件下,送电线路绕击率明显更高,因此设计时势必会存在高度跨度相差较大的档距,这也成为耐雷能力较弱的部分;部分地区雷电现象频发,导致部分线路受到雷击情况较为严重。

(2)送电线路反击现象。杆塔、顶端位置、避雷线受到雷击情况时,雷电电流经过塔身与接地装置,杆塔存在电压逐渐变大,并位于相导线部分产生感应过电压。若增大杆塔电位与相导线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明显大于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导线同杆塔即会出现闪络情况,并称为反击闪络。

送电线路受到雷电袭击的情况主要同如下因素存在联系:线路绝缘子存在的放电电压、架空地线以及接地电阻与雷电流强度。送电线路应用的防雷措施存在具体明确的针对性,鉴于此,对送电线路进行规划设计阶段,制定防雷措施时应对送电线路存在的雷击跳闸原因进行了解与掌握。

3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3.1加强线路检修维护

在配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干燥的天气还是雷雨天气,因此,为了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危险点的检修,在进行配电线路危险点检修前,相关检修的工作人员必须到实际需要检修配电线路的地点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相关检修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规范的检修流程进行,无论是大检修和小检修,从而使需要检修的目标更加明确。在进行配电线路检修的过程中,检查的技术人员要做好与维修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必须要详细的向维修人员介绍维修的内容,从而使配电线路检修工作更快、更有效率的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配电线路运行的检修工作是较为重要的,但故障问题的预防和线路运行的日常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重视配电线路运行检修的同时也要重视故障的预防和日常的维护。在进行线路维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的风险检测,提前对线路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控制。在进行配电线路搭建的过程中要保证搭建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在搭建前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对复杂的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容易引发事故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搭建环境中的安全问题。

3.2安装避雷器

配电线路安装避雷器,当杆塔同导线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大于避雷器电压情况下,避雷器则会产生分流效果,避免绝缘子发生闪络现象。雷击跳闸现象发生概率较大的送电线路,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选择性安装。线路避雷器通常包括无间隙型与带串联间隙型。(1)无间隙型。避雷器同导线之间采取直连,对电站型避雷器做出借鉴与延续,带有稳定的吸收冲击能量,运行与操作电压情况下,无放电延时与串联间隙不发生动作,避雷器自身不带电,排除电器老化问题;串联间隙上部与下部位置电极为垂直设置,放电特性无变化、分散性较小等特点。(2)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同导线之间采取空间间隙进行有效连接,雷电电流出现则会承受工频电压产生的作用,可靠性良好运行期限较长等特点。带串联间隙型应用较为普遍,间隙存在的隔离效果,避雷器不需要考虑运行电压与老化问题,故障问题对线路运行不产生影响。

3.3做好线路保护间隙

因为在配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会受雷雨天气的影响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做好电极间隙的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在配电线路建设时会在绝缘子串的两端并联一对金属球电极,因此就会出现保护间隙,要根据绝缘子串受雷电冲击后的实验值来确定间隙的距离。在配电线路的导线受到雷电冲击后,线路的导线和地线之间就会出现雷电过电压,为了有效的保护绝缘子串,就需要保证间隙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两端的放电电压。在配电线路运行防雷的过程中应该使导线具有绝缘性能,在设备保护的状态下就不会因为雷电冲击发生断线的情况。

3.4减小接地电阻

减小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1)接地体发生腐蚀现象,特别是山区环境酸性土壤或是风化土壤情况下,较易产生化学反应腐蚀,连接点位置腐蚀情况最为严重。(2)山坡坡带位置,雨水冲刷作用导致水土流失对线路稳定性造成影响。(3)外力形式造成破坏,接地引下线或是接地体出现丢失情况或是遭到外力破坏。接地电阻同耐雷能力存在反比关系,参考土壤电阻率,最大程度减小接地电阻,成为提升耐雷能力的重要方式。

4结束语

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保证配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就必须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和造成故障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检修技术来解决运行的故障问题不断的提高配电设备和线路的质量,避免因为设备质量的问题造成故障问题的发生。雷电是较为复杂且随机性较高的自然现象,需电力各个部门进行紧密协作配合,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频发,提升送电线路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东波,张加磊,巩建卫.油田10kV配电网防雷保护现状及改进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8(5):150.

[2]葛红平,吕国钧.浅谈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络的防雷接地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14(3):128-129.

[3]孔维豪,张铎.探讨10kV配电线路的故障处理措施及其防雷保护[J].科技展望,2016,26(23):121.

[4]路军,邸龙,张多星,黄文国.10kV配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配置方案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03):1-5+8.

[5]荣晨.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分析与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12):46-47.

论文作者:曾仕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保护论文_曾仕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