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青岛市市北区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分析论文_孙梦绮,刘志翔

青岛市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青岛 266011

【摘 要】目的:通过对青岛市市北区2014-2015年开展应急响应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县级疾控中心处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该22起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发病人数181例,无死亡病例,时间集中在每年4-12月份,占总事件数的63.64%;饭店或固定摊位为主要发生场所,占40.91%;副溶血弧菌是主要致病因素,检出3株,诺如病毒2株。结果::从报告结论来看,2014-2015年市北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合计8起,占总处理数的36.36%。结论:市北区开展应急响应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呈下降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出现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并完善高校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卫生应急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则是控制食源性疾病流行,保护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市北区疾控中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文件要求,对辖区医疗机构报告的符合条件的病例和区食品安全办公室提请协助调查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应急响应。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市北区2014-2015年开展应急响应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期望能为县级疾控中心处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新的思路。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4-2015年,市北区疾控中心根据相关规定开展应急响应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其肇事地或首报医院在市北区。

1.2资料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14-2015年市北区疾控中心共处置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起,其中2014年处置12起,2015年处置10起,总体呈下降趋势,时间集中在每年4-12月份,以8月份为最高,时间分布与文献结果相似。合计病例数181例,其中病例数大于30例的事件仅1起,无死亡病例,详见表1。

2.4实验室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来看,副溶血弧菌是市北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素,在3起事件中检出,诺如病毒为2起,另外,克伦特罗即瘦肉精虽仅检出1次,但在另一起未能采集样品的事件中,可疑食品与发病症状与瘦肉精中毒一致,值得警惕。

3讨论

3.1 政府监管力度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影响

2014-2015年市北区开展应急响应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呈下降趋势,同时分析发生场所情况,结合表1与表3,发现病例数由126例降低为55例,流动摊贩造成的事件数也从3起降低为1起,笔者认为这与青岛市2015年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是分不开的。在2015年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中,青岛市加大了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取缔工作,严格了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制度,同时加强了食品安全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由此可见,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与民众的参与度,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流行的关键所在。

3.2警惕食品的化学污染

在2015年上半年,青岛市连续出现多起涕灭威“毒西瓜”中毒事件[2],导致市民“谈西瓜色变”,引发社会不安情绪;而瘦肉精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也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这些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造成的“残留”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风险,虽然农业部与食药总局在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已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但就市北区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来看,在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的2015年,化学污染物造成的暴发事件反而出现“零突破”,说明相关责任部门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漏洞,尚需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

3.3有关校园监测网络的讨论

学校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中占比不小,发生在校园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尤其易引起媒体及社会关注,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为保护学生饮食安全,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市北区疾控中心将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与因病缺课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进行联动。形成覆盖辖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从表1可以看出,6起发生在校园的聚集性发病事件中,3起是由学校报告疾控中心的,占50%,说明市北区疾控中心多年来的监测联动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等院校的监测工作缺乏有效手段,在2起发生在高等院校的事件中,一起由于学生的拒不配合无法采集样品,另一起则是由于学校对诺如病毒缺乏有效认识导致病毒暴发造成54例病例产生。高等院校没有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大多数校医院也未加入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缺乏有效监测体系,而校园内人口高度集中,极易造成传染病尤其是食源性疾病的大暴发,对师生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4讨论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编写的《卫生应急工作手册》[3]将公众分为一到四级目标人群,本文所谓公众,仅包括一、二、三级目标人群,即患者、家属家属及相关涉事人员,不包括关心事件的一般社会公众。在进行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时,应同时对公众进行适当引导,消除或减少其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防止事件发酵升级,消除不良影响。

在市北区处置的22起疑似暴发事件中,有多起为外地游客事件或集体食堂事件,结合表2来看,群众举报事件也不在少数,市北区疾控中心在处理类似事件时,首要原则为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尽量避免与公众发生冲突。在处理外地游客事件时,要注意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尽量明确发病前72小时内餐次信息,并确认游客是否食用过零食小吃等食物,可根据游客的旅游路线帮助游客开展回忆,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健康教育信息,能起到缓解群众不良情绪的作用。在处理群众举报事件时应更加谨慎而迅速,在保证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的形成调查报告。在综合检验结果、现场卫生学勘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后,无证据支持此次聚集性发病为食源性,予以排除,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及时向家长及社会公布,消除了可能形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光健,褚遵华,王连森,庄茂强,刘军,赵金山.2013年山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09:2919-2924.

[2]王连森,赵金山,王本利,于维森,周景洋,吴光健,庄茂强,于连龙,闫静弋.一起西瓜中残留涕灭威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溯源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11:1967-1970+1975.

[3] 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

作者简介:孙梦绮(1986-),女,硕士,公共卫生医师,从事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工作

论文作者:孙梦绮,刘志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2014-2015年青岛市市北区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分析论文_孙梦绮,刘志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