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供热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_朱志

论建筑工程供热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_朱志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7

摘要:发展建筑工程集中供热是寒冷地区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发展对于供热工程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供热工程的发展对环境保护起到阻碍作用。近年来,每逢冬季严重的雾霾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显著典型的问题。在发展集中供热的同时,必须同时考虑如何改变供热结构,以寻求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供热;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

1经济发展与供热工程的关系

1.1供热工程的意义

建筑工程供热作为一项基础生活保障而存在,是严寒和寒冷地区人民生存的基本需要。我国建筑工程的供热设施是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完善的,即经济发展对供热工程起促进作用。严寒和寒冷地区由现行国家标准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确定,建筑工程供热所说的严寒区主要是指西北的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和新疆的北疆阿勒泰等地区以及西藏全境和青海的海西、海北、海南和海东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长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不大于-10℃或日平均不大于5℃的天数,都在150d左右;建筑工程供热所说的寒冷区主要是指我国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其主要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辅助指标为:日平均温度不大于5℃的天数为90d~145d。

1.2供热工程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大部分供暖和集中供热的单位,得到了迅速设立和快速的发展。在三北(东北全部、华北大部、西北全部)地区,许多民用建筑、公用办公建筑和大多数工业建筑都设计安装了统一的集中供暖系统,大部分卫星小城镇和乡村也基本实现了集中供热。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伴随着大规模工业建设,首先在北京、吉林、哈尔滨等地兴建了区域性热电厂,为我国发展热电联产事业奠定了基础。

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国家的集中供热事业,无论是在供热规模,还是在集中供热的技改等方面都有迅猛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不足20%,而丹麦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78%,芬兰达到92%。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市,早在8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100%。很显然,我们国家的集中供热事业发展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争取用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整个供应热能系统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供热设备的质量,以及改进、提高我们供热系统的服务管理水平。

2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1供热技术及排放处理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供热技术及排放处理措施不够完善,建筑工程供热工程的发展对环境保护起到阻碍作用。我国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1)建筑工程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偏低,产生大量余热废热,造成热能浪费。2)排出大量烟气。污染环境,产生雾霾等环境问题。3)浪费用电量。设计面积与实际供热面积不符,使电力资源出现浪费。4)部分寒冷地区供热设备老化,供热工程技术也相对落后。导致了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能耗太高,长此以往,必将带来不良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减轻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1)节能减排,创建和谐社会。不断开发研究建筑工程供热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加强对建筑的保温,以达到增加供暖面积不增能耗的目的。2)采用绿色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3)加强建筑工程供热系统的科学化管理。采用高素质,技术过硬的一线工作者,配合先进的自控手段,在满足供热要求下,减少水、电、燃料的耗量,实现节能减排。

2.3党中央对于供暖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治理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21日强调,要按照供热单位为主、地方政府推动、受热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地大量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快速提高环保供暖、供热的比重。

李克强总理2018年6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时指出,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有效治理污染。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广大群众安全取暖过冬。宜气则气中,气指的是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气、煤制气、沼气等。宜电则电指的是电热转化,有直热式、蓄热式、电热膜、发热电缆等方式。采用因地制宜的方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2.4现有供暖措施的改进

目前我国发展了清洁煤利用技术,煤炭直接清洁利用技术。借助此项技术,北京、西安、郑州新建锅炉房的氮氧化物排放值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标准。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因燃煤供热产生的烟尘和烟气脱硫、脱氮、脱汞等新技术。

3清洁供暖技术改进案例研究

北京煤改电工作的推广,西藏错那县改造和江汉油田供暖改造,是我们对建筑工程供暖的整改,对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1北京煤改电供热案例

北京煤改电供热改造于2016年改造663个村庄、22.7万户,空气源热泵15.1万户。空气源热泵占改电总户数的76.28%。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二次能源,避免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效的缓解了北京的雾霾问题。

3.2西藏错那县清洁供暖技术应用案例

西藏错那县的案例是清洁供暖技术应用和地热能供暖的典型案例。错那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西藏自治区南端,是边境县之一。2015年被确定为全区首个地热供暖试点县。2016年10月,一期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向中小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供暖面积3.5万m2。2017年10月,集中供暖项目二期建成,采用地源热泵与水源热泵,末端地盘管与风机取暖的取暖模式,总计布置22口地热井,建设5个供暖机房。其中最深井为1228m,最浅井200m;出水最高温度66℃,平均温度56℃。那县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驻军部队,部分民居,干部职工周转房均实现供暖覆盖,供暖面积达到20万m2,平均室温在20℃~26℃,PPD达到国家标准。

3.3江汉油田案例

江汉油田供暖改造运用的是水源热泵系统。2017年矿区5300000m2进行了供热和供暖技术改造。一期项目建设了12座地热站替代了14座燃煤锅炉房。同时,该供热区大量采用深井与浅井相结合,并以深井为主的方式进行换热。深井取水深度大约700m,井水温度33℃;浅井取水深度大约100m,井水温度18℃。地热水采用闭式回灌,达到取热不取水的效果。井水与热泵之间采用板式换热器隔开的间接换热方式,地下水的热量被板式换热器交换后,由水源热泵吸收提热到60℃左右,输送到用户供暖系统。一期改造项目供暖面积达到了235.66万m2,牵涉及到910多栋居民住宅和部分公用建筑,受热居民超过了2.2万户,每年可以替代标煤3.77万t,减排二氧化碳9.43万t,二氧化硫905t,氮氧化物264t。我国还计划于十三五期间将新增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250万m2。

结束语

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宏观战略方案已经在世界各国宏观决策和经济展望中得以认可,各学科都在结合自己行业的特色,探讨如何将环境保护的原则渗入到本行业,并从技术策略上保证得以实现。从这一背景出发,探讨研究建筑工程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郭嘉照.佛山市大塘工业园环境治理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2]朱昌俊.空气污染治理别总靠上面来驱动[N].中国青年报,2017-01-17(002).

[3]王龙.某县集中供热技术改造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6(10):90-91.

[4]赵睿.锅炉并网供热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6.

论文作者:朱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论建筑工程供热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_朱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