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胡喜军论文_胡喜军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胡喜军论文_胡喜军

黑龙江省依安县太东乡卫生院 161500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以及尿酮变化。结果:8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没有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后患者血糖有所增加,处在一个可控制范围内,两组患者血糖含量及尿酮变化有较大的差异,且硬膜外麻醉组的变化率低于全麻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比采用全麻要小,硬膜外麻醉方法取得的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外科手术;麻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使机体代谢紊乱,手术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比例不断上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少不了麻醉,但是麻醉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麻醉处理不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选择我院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这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最小的32岁,年龄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51±1.5)岁,患者病程最短的1年,病程最长的8年,平均病程为(4±1.5)年。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男女比例为5:3,年龄最小的30岁,年龄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为(48±1.5)岁,患者病程最短的1年,病程最长的6年,平均病程为(3±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临床诊断确定患者的血糖高低水平,分清糖尿病的类型,并做好术前血糖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应维持在6.5mmol/100mL-8.2mmol/100mL。对于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损害者应当了解其心、肾功能状态,检查ECG、BUN,必要时应检查肌酐清除率并进行心脏运动负荷试验。

1.2.2对照组患者的处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3ug/kg、依托咪酯0.4mg/kg、维库溴铵0.12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必要时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1.2.3观察组患者的处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为2%的利多卡因3-5mL,首次维持量为1%的罗哌卡因6-10mL,以后根据手术时间追加维持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指标的变化,当患者血糖升高时,可以适当添加降糖药物,麻醉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尿酮变化,记录胰岛素用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80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没有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血糖都有所提高,血糖处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术后1h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分别为(15.2±2.2)mmol/L和(12.9±2.4)mmol/L,术后1d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含量分别为(19.3±2.1)mmol/L和(14.2±2.2)mmol/L,两组患者血糖含量及尿酮变化有较大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率低于对照组。

5.讨论

外科手术是指医护人员利用医疗设备,在人体或其他生物组织,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改变构造或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这种手术带有一定的创伤性,

糖尿病患者的耐受性较正常人低,在进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中,选择麻醉方式显得格外重要。麻醉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但在另一方面,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物通过产生应激反应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原本的糖代谢出现异常,导致机体失衡,会大大增加感染、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非酮症昏迷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手术风险增加,严重的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等情况,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外科手术引起的血糖增高,小型、中型手术可使血糖升高1.14mmol/L左右,大型手术可能使血糖增加2.06mmol/L-4.47mmol/L,麻醉剂则会使血糖升高0.54mmol/L-2.70mmol/L。目前临床手术麻醉的主要方法包括局麻、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等,各种麻醉方法本身均存在优缺点。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用于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应该具备弥散性强、穿透性强、毒性小,且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等特点。全身麻醉是指从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可逆性意识丧失、痛觉消失的状态。糖尿病对麻醉的要求比较高,麻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

本研究对我院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h的血糖水平均高于术前,对照组(全麻组)的血糖升高值要大于观察组(硬膜外麻醉组)。引起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和麻醉血糖增高的因素很多,如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分泌增高等,为了保证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稳定,我们应选择能将其机体应激状态降到最低的麻醉方法。本研究中,80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没有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血糖都有所提高,血糖处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要高,观察组患者血糖含量以及尿酮变化均比对照的要低,两组患者血糖含量及尿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硬膜外麻醉是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中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与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降低尿酮和血糖含量的变化,降低手术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文彬.50例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27-128.

[2]李晓辉.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9(12):25-26.

[3]文竹,李娟,黄靖.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8):287-288.

论文作者:胡喜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胡喜军论文_胡喜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