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中,工程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要想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努力处理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竣工。本文主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对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效益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虽然为各行各业扩大了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建筑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以良好的工程质量树立企业的信誉度,并从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劳力消耗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要有深刻的认识,以便控制好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1施工质量成本的定义
施工质量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它包括故障成本、鉴别成本和预防成本等内容。其中故障成本分内外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指工程施工中的半成品和成品在交工前因质量缺陷发生的损失和修复费用。包括返工费用、复检费用、废品损失以及成品等级降低造成的损失等;外部故障成本指交工后因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保修费用.责任赔偿费、诉讼费等。
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如何降低施工质量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是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工程质量成本高的原因很多,既有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也有外界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原因,但主要的还是由于企业本身原因造成施工故障成本费用高。
2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定义
施工质量成本控制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的重视,也反映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分析工程质量成本的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占总质量成本很大比重的内部故障成本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造成内部故障成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在施工中操作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或操作失当,现场技术管理干部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等而造成的废品损失和返修费用等,又有因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或检验设备落后而造成的复检费用的增加,因此质量成本控制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在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有效地发挥实际作用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充分的了解工程概况,认真仔细的研究工程图纸,了解细部的做法,了解设计的意图,不至于由于图纸的识读错误而导致施工的失误;还包括要清晰的组织好施工的顺序,施工的具体方法,把控好施工的进度,使施工顺利有序的进行,并且能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控制好施工的成本,将业主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2认真组织好每道工序检验工作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质量成本的控制方面,必须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对进场的原材料、施工成品、半成品以及施工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检验,严格把关。因为某道工序不合格而转入后序生产导致后续维修或返工处理,既消耗了人力、物力资源,又使质量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要保证每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这是降低质量成本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不断提高施工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
施工生产是由操作工人直接操作,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关键工序进行指导、并在监理检验合格后完成的,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工程参与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和责任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施工标准办事,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 的观念, 由被动的接受检验转变为自我检验、相互检验,切实做好“三检”制度,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质量监督保证体系之下,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深入广泛地开展“QC”小组活动,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及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开展“QC”小组活动是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QC”小组实际上就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物质和人力消耗,建立文明的、安全、舒心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方法之一。
3.4建立质量成本控制责任制
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应明确质量总成本由质检部门以及现场主要负责人负责,各类质量成本应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具体来讲,预防成本应由技术部门负责,控制那些在质量管理、施工工艺、方法和检验等阶段所发生的质量预防费用;鉴别成本应由质检、试验,材料等部门负责,控制那些在原材料、工序检验、成品检验、设备检验以及其他检验方面所发生的费用;只有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成本控制责任制,才能使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真正在良好、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
3.5质量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组织工程施工时,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纠正就导致多用材料,多耗人工,加大机械的投入,减缓施工进度等,势必会造成工程成本加大,工程施工周期的加长,经济效益的降低现象的出现;相反,保证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损失,杜绝材料浪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可以减少工程开支,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尽量使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最合理范围之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成为所有建筑企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一个中心工作就是要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把提高产品质量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减少浪费,以较少的消耗和占用,取得尽量好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求得不断发展壮大。
4 结语
总之,要搞好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涉及到企业体制的方方面面,比如材料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管理等,所以企业也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加强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体制,并严格监督和制约体制。同时不断改进现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发挥企业的优势,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每一位职工都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决执行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企业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规范施工行为,摒弃陈腐观念,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只有依照如此良性发展,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
[2][美]埃文斯等著.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
[3]林万祥主编.质量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余美芬、林修齐主编.企业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高玉霞,高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质量论文; 成本论文; 企业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