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研究

付雅文 西安航空学院

摘要: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智慧+”的时代,同时在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实践建设中,对图书馆馆员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智慧馆员的角色明晰,梳理智慧馆员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对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配置,搭建一个与图书馆战略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动态智慧馆员队伍建设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塑造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词: 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学校”等概念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成为时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词。

1990年,美国旧金山召开了以“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为主题的国际会议。2007年,欧盟在以创新和低碳为中心的未来发展战略中,从“智慧经济、智慧人口、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流动性、智慧生活”等方面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标志着“智慧城市”实践的正式开始[1]。2010年,IBM 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

研究手段: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在整个学年的口译课上,对老师当堂布置的口译任务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同时对整个学年当中,学生课后口译录音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记录,最后分类、归纳、整理。

当“智慧+”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当“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智慧化”实践不断推进,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升级,也同时为我们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加快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融入图书馆的发展之中,以“智慧+”为发展契机,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是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图书馆不断打造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利器。

智慧图书馆是指将AI 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之中,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按照构成要素,可以理解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建筑+智慧技术+智慧馆员。因此,智慧图书馆为用户读者所提供的“智慧化服务”,除了AI 智能技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智慧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对馆员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转变图书馆馆员角色,建设一支强大的智慧馆员队伍,都将直接影响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智慧馆员不仅需要熟悉与掌握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互联网等专业知识,需要利用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智慧服务。无论是在高校的教学领域还是科研领域,智慧馆员服务的角色定位并没有发生变化,都是教学与科研的辅助者与促进者,只是在所提供的服务环节上,智慧馆员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读者用户提供产生价值增值的服务。

二、智慧图书馆与馆员

颠覆性的科学发现面对的都是前人从未探索或涉足过的领域,没有既有的经验可以参考。科学家是人不是神,我们的科学探测仪器的性能指标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因此科学发现总是伴随着不确定性。

伊安·约翰逊在其发表的《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馆员》一文中,指出“除了智慧的图书馆馆员,没有人能创造出智慧的图书馆”[4]。因此,笔者认为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时代里,我们不仅需要考虑智慧化图书馆的技术、设备、馆藏等建设,还需要“智慧化的图书馆员”,需要明确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其为了胜任这些角色,应该具备的哪些素质和能力。

以支持传统型图书馆向智慧型图书馆转型为目标导向,对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配置,搭建一个与图书馆战略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动态智慧馆员队伍建设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塑造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优势。

2010年的第六届ICUDL 会议上,潘云鹤做了题为“Important development for the Digital Library:Data Ocean and Smart Library”的发言。由此,标志着国内学界对于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高度关注,一大批学者纷纷涌现。其中,张洁在《智能图书馆》中提出,智能图书馆就是将智能技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李峰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中提出物联网技术即RFID 射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将智慧型关键技术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之中,通过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相互交互,从而打造图书馆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三、智慧馆员的角色定位

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已经从最早的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到现今的智慧服务,图书馆馆员面临着从传统馆员到智慧馆员的转变,智慧型馆员是集研究型、技术型、知识型、学术型为一体的综合馆员。

凌晨两点多,睡梦中的夫妇被17岁儿子的一声惨叫惊醒。跑过去一看,儿子的胸口竟然插着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下,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很快,120急救人员赶到,将儿子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抢救。多亏抢救及时,儿子最终脱离危险,但仍需在重症监护室监护。

2001年,加拿大在首都渥太华建立了包括高校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其他图书馆的在内的图书馆联盟,开始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最早探索与实践。此后不久,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立图书馆将物理设施、虚拟社区的发展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相融合,以此以建设智慧图书馆从而带动智慧社区的发展,进行了“智慧图书馆网络”的建设与实践。芬兰奥卢图书馆馆员在2003年的人机交互的国际研讨会议上,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移动图书馆,可被感知、不受空间限制。

四、智慧馆员的队伍建设

通过对相关文献检索与梳理,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型关键技术领域以及建筑领域。迄今为止,学界之中,关于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一)优化智慧馆员招聘源头

目前,高校图书馆招聘主要以“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图书情报等相关专业”为主要条件,学历要求较高,专业限制较为严格。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招聘初期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地拓宽专业范围,包括计算机、管理学、数学分析等相关专业;另外一方面应该引入公务员体系的考试模式,基于岗位职责分析、业务内容分析,将智慧馆员所需的能力体系,引入图情理论、信息技术、管理学、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专业,优化笔试与面试内容。

对于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来说,后期制作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步骤。经过行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后期制作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在未来,行业人员仍需不断创新,促进后期制作技术向数字性、综合性方面发展,以高水平的后期制作技术保障影视动画的观赏性。

(二)打造智慧馆员核心特质

围绕智慧知识储备、智慧行为能力、智慧职业素养等方面打造智慧馆员职业胜任能力,提升自身岗位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据挖掘、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三)构建智慧馆员培训体系

基于对智慧馆员的核心特质分析,结合传统馆员与智慧馆员的比较分析,梳理智慧馆员所需强化的知识技能,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培训内容,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结合专家讲座、行内交流、内训与外训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新工具,搭建线上线下的培训平台。

参考文献 :

[1]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智慧城市与智慧图书馆[M].海洋出版社.2018.

[2]智慧城市红皮书[EB/OL].http://news.21csp.com.cn/c601/201604/11347908.html.

[3]The oulu university library.Smart library [EB/OL].http://virtuaalikampus.oulu.fi/English/smartlibrary.html.

[4]约翰逊.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32(1):4-7.

[5]侯明艳.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馆员的角色转变[J].现代情报,2015,35(5):165-167.

标签:;  ;  ;  ;  ;  ;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