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降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的效果论文_王萍,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并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相应计划。设定目标,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检讨与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由59.8%下降至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率,减轻患儿痛苦,提供无创吸痰操作,提高护患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品管圈;吸痰;粘膜损伤率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加重和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从2014年开始,我国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儿童呼吸道解剖结构的特点(儿童鼻腔、气管、支气管均较成人短)和呼吸道免疫特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在咳嗽反应弱、纤毛运动功能差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易导致气道阻塞,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症状。在选择祛痰药物的同时,需使用非药物排痰辅助治疗[1]。婴幼儿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鼻腔狭小、后鼻道狭窄、鼻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吸痰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容易造成粘膜损伤。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在护士长的领导下,于2019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小组,围绕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问题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开放性床位37张,护理人员1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3人。调查对象:我科2019年3月---2019年9月住院吸痰患儿。

2 方法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2.1 成立小组

成立品管圈小组,护士长当辅导员,然后以民主投票的方法来挑出一名圈长,剩下的就是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全组圈员讨论决定沿用上一期圈名“知了圈”并且通过会议安排,让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来开展工作。

2.2 设定主题

每个品管圈成员在圈长和辅导员的引导下,运用头脑风暴,5、3、1投票的方式来选出得票较高的主题“降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并通过文献查阅粘膜损伤的名词解释及衡量指标。粘膜损伤名词定义:英国专家实验研究了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是由于吸痰管的接触产生的,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吸出痰液中是否带血作为是否因吸痰造成气道损伤的指标[2];

2.3 现状调查

全体圈员通过各种方法对现场实施调查,根据黏膜损伤的原因进行查检,按照5W2H原则对127次吸痰进行了调查,查出吸痰致气道粘膜黏膜损伤率59.8%。依据80/20原则,得出本次活动改善重点。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为26.8%,从文献佐证到全员讨论,目标值设定合理。

窗体底端

2.4原因分析

根据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并寻找出原因。对改善重点进行鱼骨图绘制,找出五大主要原因,用2周时间,通过现场、现实、现物三现原则进行二次查检,最终圈选出真因为:无专用儿童鼻腔吸痰管、吸痰管材质过硬、家属固定体位不配合、吸痰插入深度不统一、雾化后湿化气道最佳时间未掌握、健康宣教未到位六个方面。

2.5对策措施

窗体顶端

2.5.1对策一,针对无专用儿童鼻腔吸痰管,利用科室现有资源,选用一次性鼻氧导管、连接负压装置、一侧鼻腔滴入无菌生理盐水1-2ml,将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氧导管迅速塞堵鼻孔、形成密闭通道,进行负压吸引。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儿童鼻腔解剖特殊性,采取鼻腔分段吸痰法,减少吸痰管在鼻腔狭窄区域接触时间。

窗体底端

2.5.2 对策二,针对吸痰管材质过硬,(特别是秋冬季节)我们预热吸痰管,通过学习解剖狭窄部位,并且文献佐证将百分之零点九的氯化钠加热至50---60度,能很好的软化吸痰管,减少对气道狭窄部位的刺激。

2.5.3 对策三,针对吸痰管插入深度不统一,需要制定不同年龄阶段吸痰插入深度,标识刻度,为此我们查阅现行儿童吸痰操作规范,发现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并没有对吸痰管插入深度做明确规定、尤其没有针对儿童的吸痰操作标准进行规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文献循征,最后采取儿童身高回归方程计算气管的临床长度为理论基础,测出从口咽部至气管深度距气管隆突3~ 4cm 处进行吸痰,既可使吸痰管插入得深将痰液充分清除,又可避免吸痰过深时吸痰管尖端触及隆突所引起的黏膜损伤。最后测出不同年龄阶段吸痰管插入深度:1岁以下插入深度7-8cm,1-3岁插入深度10-12cm,3岁以上13-14cm,并将插入深度进行标示,方便准确操作。

2.5.4对策四,针对雾化后湿化气道时间未掌握,对策内容,根据儿科常见4组雾化用药、培训相关药物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制定雾化后吸痰时间表,发放电子铃提醒,并开展多元化健康宣教。

2.5.5对策五,针对患儿家属固定体位不配合,固定吸痰区域,采用三角巾固定患儿双上肢,达到充分开放气道的目的。该对策首先由我科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测试,然后实施。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前后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采用痰鸣音是气管或主支气管存在痰液的特异性指征,痰液清除后,痰鸣音会减弱或消失,通过评估痰鸣音的变化来评价吸痰效果[3];以吸痰频次、吸痰间隔时间作为评价不同吸痰深度的有效性指标[4];对于气道黏膜的病理性损伤,英国专家实验研究了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是由于吸痰管的接触产生的,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吸出痰液中是否带血作为是否因吸痰造成气道损伤的指标[5];

表1 两组吸痰效果直接指标比较

5 讨论及总结

在我院儿科“降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为期6个月品管圈活动中,不仅降低了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护理人员无创操作的理念得到提升,并且延伸到静脉穿刺。树立“以人为本、无创操作”的服务理念,增强患儿就医舒适感,提高患儿就医体验,缩短护患距离,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患和谐。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是肯定的,圈员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依据PDCA程序,持续整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期间,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品管工具,并提高圈员评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患儿痛苦,提供无创吸痰操作,提高护患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梅.朱劲松.王静.鲍晶.李凤君.田宝文.基于不同年龄患儿的气管临床长度对其吸痰深度及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6):29-30.

[2]张亚芥,潘家华.非药物排痰措施利弊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03):188-191.

[3].《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年第3期重点内容介绍 重点选题: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02):155.

[4]秦君玫,张庆庆,张晓燕.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8):114-116.[5]魏虹.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及气道粘膜损伤的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2):211-212.

[6]周瑞秋,王晓燕,张海霞,王静.低热度0.9%氯化钠注射液软化吸痰管在儿童吸痰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04):453-455.

[7]胡瑞.两种婴幼儿经鼻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2013,11(07):637.

论文作者:王萍,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对降低住院患儿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的效果论文_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