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在大中小院校开展的紧迫性论文_周三连,任玉琴,张利远,唐志和

周三连 任玉琴 张利远 唐志和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226000

摘要:目的 提高大、中、小学生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意外伤害疾病患者受益。方法 主动走进各大、中、小校园,普及医学急救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理论讲解、模拟操作训练、视频播放等教学形式,普及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及疾病基本急救知识。并对未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的学校发放急救知识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学习愿望。结果 接受培训6920名大中小学生学习急救知识认真。并对未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的学生约8574名大中小学生调查反馈,92.3%一点不了解急救知识。89.6%学生有学习愿望。结论 在大、中、小院校开展急救知识科普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又可以在任何时刻救人,从而减少伤害,这项活动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急救知识;普及;学校

生活中经常有新闻报道各种意外死亡,往往令人非常可惜,尤其是发生在年轻的生命身上时更甚。医院急诊也经常遇到病人在由现场转运医院的途中不幸死亡的,从专业角度分析,很多病人是由于急救措施滞后,失去了抢救成功的黄金时机导致的。其实这些死亡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它是临床上最危重而又紧急的情况,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危及生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具有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复苏成功率低的特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救治该类患者的重要措施[1],虽然其经过了每5年一次指南更新的研究,但复苏成功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一直是临床急诊工作者着力研究的课题。目前已经明确表明,心搏呼吸骤停病人有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无目击者的病人,而目击者往往都是群众,所以提高社会群众的基本急救技能势在必行。

科学普及就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由此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2月在本市大、中、小院校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现将收益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普及对象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在本市区就读大、中、小学生(3年级以上),共6920人接受培训。年龄最小9岁,最大25岁,男性3183,女性3737。

1.2方法

1.2.1主动与院校联系 通过院团委、党委及市计委主动与大学教务处、中小学的学生处联系,说明急救知识科普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院校方的认可。达成协议的1所大学,学生作为选修课参加,两所中学和三所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

1.2.2制定计划 根据普及活动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合理安排知识普及的时间表,大学生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中小学生安排在中午。普及方式包括理论授课、视频讲解和操作演练。内容根据普及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大学生以CPR为主,中小学生以呼救和意外伤害的处理为主。

1.2.3科普活动 根据计划安排表,科普老师携带相应的物品提前10分钟到达院校,先布置好现场(主要是模拟人的放置)再开始。整个普及活动按先看急救视频—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急救关键环节—模拟示范操作和自主练习三步骤完成。

1.2.4到未接受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的院校发放调查表(详见表1),了解学校的学生对急诊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其的学习愿望。

表2表明未接受培训的大中小学生对急诊知识的了解程度只有7.7%,也就是93.2%的学生不了解急救知识。但他们对急救知识的学习愿意非常强烈,达到了89.6%。

3 讨论

3.1 现场急救越早越好 早期急救大多数理论认为,心搏呼吸停止4 min 内开始复苏者可能有50%存活,4-6 min 开始复苏者仅有 10% 成活率,超过 6min 者仅有 4% 存活[2]。因此,抢救关键时机是初始的1-4 min,复苏开始越早,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越高。最近新闻报道我国全年约有50万人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但能及时得到救治的仅有5%,很大部分是因为目击者没有急救知识和技能,未能及时施救,故曾在中央电视进行心搏呼吸骤停基本抢救的全民培训。

3.2 急救知识普及从学生抓起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栋梁之才,他们的辐射作用是非常远大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急救知识的渴望已经到达了89.6%,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他们呢!所以对大中小院校的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

3.3 广泛开展全员学急救 同时也有理由相信,不仅是对学生,还是对单位成员、社区人员等通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让他们在成为目击者时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握住抢救的黄金时间,必然会挽救更多的生命。当然,如果想达到这样的结果,无论对象是谁,一、两次的普及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科普活动需要保持社会性、群众性、持续性才行扩大科普的影响。

3.4 呼吁医务人员走出医院,为广大民众普及急救知识 群众在发生意外时,第一目击者肯定是广大民众,如果这时能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一条生命就可以得到延续。可现有的事实是,广大民众即使有救人的心,但不知道方法,要想提高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成功率,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技术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强烈呼吁医务人员适时走出医院,将常用的急救知识普及给广大民众,全民受惠。

参考文献:

[1] Kolar M,Krizmaric M,Klemen P,etal.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successful predict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field: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Crit Care,2008,12(5):R115.

[2]林长春,张振新.院前心肺复苏统计病例的选择和复苏效果评判标准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2):213 - 214.

课题编号:MS12017011-1

论文作者:周三连,任玉琴,张利远,唐志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在大中小院校开展的紧迫性论文_周三连,任玉琴,张利远,唐志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