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论文_罗薛栋

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论文_罗薛栋

广东中誉设计院有限公司 511515

摘要: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一种必然,在强调生态的同时,又要求建筑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谋求经济、环境、人文的协调统一,这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直观体现。从基本层面剖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背景和特点,进而阐述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方案和建议,借此相对完整的论述,为绿色建筑设计相关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内涵;原则;内容;实现

在当代“和谐”“可持续”“生态”等概念下,建筑设计也随之进行变化,着重向“绿色”靠拢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下,市场需求和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要求建筑设计环节必须体现出与社会呼吁相匹配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建筑行业逐渐从传统的价值观脱离,通过技术工艺、管理措施、材料资源、建筑功能搭配等方面完成转变,以打造理想的建筑产品。而公共建筑本身又具有大众性,涉及的社会利益较广,因而在综合效益方面更为讲究,因而更需要重视绿色设计,凭此作为标榜并引导行业发展。由此,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为业界人士广泛重视与研究。

1.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

.1概念

绿色设计是当代新兴的一种设计理念,该理念主要强调在设计中尊重和体现自然大环境,即尊重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既要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突出建筑产品的功能实现,又要考虑建筑成本、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确保建筑物符合绿色环保的基本要求,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见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对设计方案的研究和调整,实现低碳环保、经济实惠等目的,设计并完成绿色建筑的构建,使建筑在生命周期内获得使用价值的提升,并附带保护和增加与之相关的其他价值表现。

1.2背景

自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后,更是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为当前及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本的方向。现代人口的激增,对于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制造建筑产品,并且还需要占用原本的自然空间,这必然造成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这种目前虽然不能完全调和,但是能够通过一些途径能够减少矛盾激化,例如生态化的建筑设计,减少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对毗邻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建设浪费降低对自然环境中不可再生和难再生资源的消耗,这样也能够节约建设成本增加建筑物的利用效果。从政策方面看,近年来国家和建筑行业愈加重视环保,2014年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进一步细化了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案和指标,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愈加重要。

1.3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对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考虑,集中表现为对建筑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全面设计关于建筑的施工、使用、维护等多环节的问题,评估出建筑在生命周期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尽可能的拓展生命周期的时限进行合理评估。②以建筑物的基本功能为中心,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不仅包含了对物力和财力的有效利用,同样需要节约人力资源,减少成本增加效益。③讲求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视,追求各种利益之间的调和,发挥出建筑物更大的实际效益。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绿色环境,以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来设计建筑,并以此作为评价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标准;节约降耗,通过优化设计和调整材料与工艺的适用,减少建筑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以人为本,重视建筑物的核心功能,通过人文、舒适度等标准判断建筑设计是否满足预期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

3.1外部造型

外部造型包含了建筑本身的造型及毗邻环境的造型设计。建筑本身造型应当在综合考虑当地人文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周边多复古风格的建筑或景观,则建筑设计不应当特立独行的追求西方造型,以避免产生视觉和文化上的违和感,较为常见的公园建筑,应当以公园主题为背景进行贴合设计就是这个原理。对于毗邻环境的设计,则主要是建筑周边区域的绿化、装饰和景观的打造,选择与建筑和主题相符合的植物、材料构建与之匹配的造型,需要以当地气候和地理特征,建筑物的功能和周边植物群落等为参考,确保建筑设计能够进一步从感官上凸显建筑物的主题和功能。

3.2内部设计

应当考虑从设计的角度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高建筑物功能的实现效果。一方面是通过合理预设,划分建筑物内部的各类区域,例如办公区、休息区、交互区域等,通过预设活动的大小程度、人流量、途经物品规格、后期维护操作性等各类数据,确定空间结构的规模。在划分空间过程中,还应当考虑不同部门之间工作配合的便捷性,以及单独部门在工作上的便捷程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各种材料完成建筑内部环境的优化,例如:保温材料、隔音材料和防火材料的使用,采用新型的玻璃幕墙作为空间隔离材料,既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内部热工和气密性,还能够起到较高的防辐射作用。在某些的情况下,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案还应当充分考虑室内装饰的可行性和效果好坏。

3.3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主要是指:①建筑物的朝向采光问题,根据不同地区风向、日照等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朝向布局,以保证建筑物自身的温湿度和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相对湿热,因而在设计时应当利用墙体、阳台或周边建筑和绿化带,避免夏季太阳直射,又要保证冬季采光和温度吸收。②庭院空间的合理布局,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的设置,除却光环境之外,还应当追求视觉和呼吸的舒适性,即利用自然通风、输送通风等相配合,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符合标准,在内部庭院、楼层中设计植入多层次的植被,并合理设置一系列的绿化设施,增加建筑内部的空气自洁能力,这种设计不同于单一的盆栽摆放,而是如园林景观一般,营造出独立的植物群落。

3.4能源系统

能源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的“绿色”效果,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消耗情况与建筑物节能环保数值直接挂钩。因此,首先需要更新传统的设计理念,在既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地实施节能环保措施,诸如:安装安全节能灯具、变频节能设备的安装使用、能源的阶梯使用和资源多样化回收,利用自然光和风进行采光与通风补充等。其次,需要适用新技术、新能源,例如太阳能的使用,在条件支持的地区风能和地热、潮汐能的使用等,值得注意的是,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往往在前期会有较大的投入,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建设成本,与后期建筑投产效益之间是否存不匹配,尤其是在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日照时间较短,盲目使用太阳能设备可能导致建筑设计和建设成本过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提前进行运算,待评估结果理想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设计规划。

4.总结

综上,绿色建筑设计基于社会需求而产生,其适用是为了调节当前环境下社会、经济和自然、人文等元素的矛盾。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促进建筑功能的实现和扩大,在优化建设发展的同时,增加建筑的各种效益。但同时,要完成以及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并非易事,这需要去探究公共建筑自身特点,并找出其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原本复杂的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细化,提高可持续与和谐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刍议公共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任华荣.低碳世界.2017(09)

[2]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分析[J].张玉瑶.山西建筑.2017(12)

[3]浅谈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运用[J].张文裕.四川建材.2017(05)

[4]浅谈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J].苏展,李勇.四川水泥.2015(01)

论文作者:罗薛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论文_罗薛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