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相关药学分析论文_夏慧建

湖南省茶陵县中医医院 湖南省茶陵县 412400

【摘 要】目的:研究钙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药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开设的钙制剂处方1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处方中钙制剂的使用种类、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和患者使用情况等。结果:100张处方中,维D2磷酸氢钙片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磷酸氢钙咀嚼片以及碳酸钙D3片。而儿童以及老年人则是最为常见的补钙群体。结论:钙制剂包含生物钙、无机钙以及有机钙等多种类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引发药物经济学不科学、用药剂量不合理以及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应确保用量准确,合理选择用药途径以及补钙时间,充分掌握用药禁忌,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临床应用;不合理问题;钙制剂;药学分析

现阶段,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补钙的行列当中来,但有报道称[1],人们对钙制剂的了解并不充分,加之市场上的钙制剂种类繁多,使得一部分人出现了盲目补钙的情况。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钙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药学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开设的钙制剂处方100张,当中有14例张外科处方,占总比例的14.0%;有18张为内科处方,占总比例的18.0%;有41张为儿科处方,占总比例的41.0%;有27张为妇科处方,占总比例的27.0%。

1.2 方法

以《处方管理办法》以及《新编药物学》中的相关内容为标准,利用本院自制的处方评价表全面评估本组100张钙制剂处方,利用EXCEL对患者的年龄、钙制剂种类、用药量、性别以及剂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中筛选出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处方,了解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药物种类评价

表1显示,本组100张处方中,对维D2磷酸氢钙片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磷酸氢钙咀嚼片以及碳酸钙D3片。

表1 药物种类分析表

2.2 使用情况评价

本组中对钙制剂进行少使用的儿童有41例,占总比例的41.0%;孕妇有26例,占总比例的26.0%;老年人有33例,占总比例的33.0%。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评价

本组100张处方中有6张为不合理处方,占总比例的6.0%。当中,碳酸钙D3咀嚼片处方有1例,占总比例的1.0%;葡萄糖酸锌钙处方有3张,占总比例的3.0%;碳酸钙+维生素D处方有2张,占总比例的2.0%。

3 讨论

现阶段,钙制剂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若人体出现缺钙的情况,将会引发骨骼病变的情况,比如:骨质增生、佝偻病以及骨质疏松等[2]。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3],我国居民对钙的摄入量依旧处在一种不足的状态之中,且居民的钙营养状况比较低,故,适当补充钙对于维持机体健康以及预防骨骼病变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无机钙包括碳酸氢钙、氧化钙、磷酸钙以及氯化钙等,当中尤以碳酸氢钙以及碳酸钙最为常见,其含钙量非常高,但水溶性低,在服用后需经过胃酸的解离作用方可形成钙离子,然后才能被吸收以及利用[4]。有机钙包括氨基酸螯合钙、乳酸钙、柠檬酸钙以及葡萄糖酸钙等,其含钙量比较低,但水溶性高,基本不会对人体的胃肠造成刺激。生物钙制剂包括龙牡壮骨颗粒以及盖天力等,其含钙量比较高,主要是从贝壳亦或者是天然原材料中经高温煅烧提取出来的。此类钙制剂的离子化程度比较好,能够被人体所吸收以及利用,但在一些生物制剂当中也含有铅等有害元素,若长时间使用可引发重金属中毒的情况,所以,对于补钙的群体来说,应在临床医师的正确指导下合理应用这些生物钙制剂。

相关资料中提及[5],临床目前使用的钙制剂大多数都是化合物,且其所含的钙元素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通常与钙离子结合酸根分子量的能力密切相关,当酸根分子含量比较少时,钙元素的结合量显著增高,反之将会降低。

大部分钙能够通过小肠上的空肠进行吸收,酸性条件下,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故,空肠步为对钙的吸收程度通常和钙盐的溶解度密切相关。有报道称,大多数钙制剂都具有相似的吸收率,当中尤以枸橼酸钙的吸收率最高,但能够对钙的吸收产生影响的因素则来自于多个方面,比如:维D可加快小肠对钙的吸收速度。蛋白质通过消化分解能够形成氨基酸,此时,氨基酸便能与钙盐进行结合,并由此形成一种具有可溶性的氨基酸螯合钙,从而有助于加快钙的吸收速度。但脂肪、草酸以及植物酸等在和钙进行结合之后可形成一种不溶性化合物,对钙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喝茶、酒精摄入过多以及大量抽烟等都能对钙的吸收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临床所用的钙制剂大部分都为中性,少数利用海生动物壳经高温煅烧所提取出来的生物制剂,比如:盖天力以及活性钙等,含有强氧化钙、氧化钙以及碳酸钙等成分,其水溶液表现出弱碱性。因钙制剂在酸碱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人们在服用后比较容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比如:腹泻、恶心呕吐、便秘以及骨痛等。故,在对钙制剂进行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于长期大剂量应用钙制剂的群体,极有可能会引发高钙血症,在用药后通常伴有便秘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高钙血症能够引发组织钙化的情况,并于最终导致肾结石,若病情严重亦可危及生命健康,故,需加强对钙制剂使用群体进行血钙水平监测的力度,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确保生命健康。

总之,在对钙制剂进行使用时,应充分掌握钙制剂的药学特征,同时根据补钙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一种最适的钙制剂,明确用药剂量、用药途径和补钙时间,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提高补钙效果,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钟津.钙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相关药学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49-149,150.

[2]金莲花.钙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临床药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3.

[3]李荣.临床使用钙制剂的临床药学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21):61-62.

[4]陈向锋.基于钙制剂在临床应用及有关药学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8854-8854,8855.

[5]张燕.临床使用钙制剂的临床药学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110-110,111.

论文作者:夏慧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钙制剂在临床的应用及相关药学分析论文_夏慧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