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为什么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为什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怎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职业教育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是职教发展的热点与难点。为了全面认识和探讨这个既涉及到我国职业教育完整体系的建立,又关系到高等教育调整和改革的重大课题,本刊编辑部特别推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展望》的专题策划,邀请国家教委、有关省市教委主管官员、专家学者及部分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校长发表具体见解,以飨读者。

一、现状篇

初具规模 初显特色

主持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调整教育结构、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多年的试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呢?

刘玉林(原国家教委职教司高职和中专处处长、调研员)

全国:初具规模 亟待发展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试点、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国有职业技术学院8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3所,职业大学70所,进行示范性建设的高等专科学校27所和135个示范性建设专业, 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45所和133个试点专业。还有18 所普通中专学校举办了高职班等。高等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无论在规模、质量,还是专业设置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亟待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主持人:1996年,国家教委为了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选择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一年来,试点省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请看来自北京、江苏、广东的报道。

胡晓松(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北京: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

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和职业型人才的需要,开始在北京市成人高等院校中试办高等职业教育。“八五”期间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北京联合大学、海淀走读大学等五所普通高校和二十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共开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50余个,累计招生9000余人。中等职业学校也采取试办高职班及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形式进行试点。高等职业教育已为北京市培养出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和职业型人才。

近两年来,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又有了新的进展。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制定了《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标准》;确定了高职专业设置的论证模式;拟建的八个高等职业实训基地已有四个通过专家论证,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已建立专门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高职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向高等职业教育倾斜,高职招生计划平均年递增30%,办学体系正在形成;普通高校之中,北京联合大学、海淀走读大学及部分郊区分校向高职教育基地发展的工作正不断加强;成人高校专科专业向高职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重点普通中专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正确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范围扩大,1998年将有两个专门面向残疾人的高职专业招生。作为一种尝试,市教委与劳动局协作,将自学考试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开设了六个面向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高职专业。截止1997年底,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中专共计34所,开设专业近100个,在校生近8000人。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葛锁网(江苏省教委副主任):江苏: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功不可没

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早,早在八十年代初,为了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为了解决广大学生读书无门的困难,也为了改革传统的政府包揽办学的体制,各个省辖市相继举办了一批职业大学。最多的时候达到18所。几经调整,现在还剩12所。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通向农村,象扬州职业大学、沙州职业工学院等学校,80%以上的毕业生在农村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学校在八十年代就实行不转户口、不包分配、交费上学的政策。在推动高教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提供更多的读大学的机会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有的学校如金陵职业大学等学校还办得很有特色;但多数学校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不熟悉,简单地套用专科的教学计划,成了本科的压缩,没有特色。其次,这些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投入普遍不足,办学条件差,生源质量差,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因此,这些学校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因而十多年来困难重重。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此外,缓解高中毕业生升学难的矛盾、推迟就业年龄,也需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许学强(广东省高教厅厅长):广东:配合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八十年代以来,为了配合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地方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一些中心城市创办了为之服务的大学,包括汕头大学、佛山科技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私立培正商学院等10多所学校。在这些高校里,有的从创办开始就明确地把学校定位为职业大学或者职业技术学院,另外一些学校则明确一些专业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或不同程度地加强职业性。1997 年, 我们又在部分高校选择19个专业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试验,并在办学条件较好的广东科技干部管理学院和顺德永强成人学校进行改制试点, 在28 所成人高校33个专业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使成人高教的职业教育专业逐步规范。虽然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办学规模和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积极发展。

主持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职业大学、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普通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少量中等专业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在发展高等职教方面有显著成绩的能起较大示范作用的学校,它们以内涵发展为主,把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初步办出了高职特色。

刘金桂(厦门鹭江职业大学校长):办学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鹭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1年10月,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日诞生。鹭江职大从创办一开始就清楚地认识到,把紧邻厦门大学的鹭江职大办成普通型的本、专科学校是没有出路的,也违背了市委市府建鹭江职大“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培养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的初衷,我们只能在“职业”二字上做文章,以特色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十多年来,坚持高职方向不动摇,坚持以“地方性、职业性、适应性”为其本质属性,安于其位,努力办出特色。抓住“职业性”这个根本,从厦门特区外向型经济和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做到办学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办学有特点”,不走老大学的路子,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和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走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学校始终培养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掌握职业技能,在招生和毕业生求职上立足本地,适当辐射周边地区,体现明显的“地方”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既强调业务水准又强调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在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上,都采取了向“外向型”和“应用型”的倾斜政策。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和各种联合办学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专业有特色”,即瞄准社会大市场,紧紧盯住地方的产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并保持相对稳定。现厦门有四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化工、电力),我校有两个专业与之对应;厦门还有七大产业发展重点(先进技术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品贸易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与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信息与通信业),我校有4个专业与之对应。

“学生有特长”,使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学校根据社会行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现已做到实验实习校内有场所,校外有网络。为了适应特区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并做到学三年不断线。学校还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获得各种岗位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真正做到确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由于学生有特长,鹭江职大的毕业生在特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大部分毕业生不仅能顺利找到工作,而且多数专业对口,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适应性和较短的适应期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宋尚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立足当地,服务特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四年多来,始终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强化德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技能技巧训练,强化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率先进入了国家教委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院校。

我院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首先体现在培养目标与一般高校不同,具有独特的、鲜明的特色。它明确规定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社会某一类职业或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立足当地,服务特区,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尤侧重于面向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及外向型企业,培养既有大学程度的文化科学知识,又有高级技艺,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适应地方需要。注意立足当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岗位、职业、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不断拓宽和调整专业。专业设置充分体现地方性、职业性、岗位性、应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例如,1995年,学院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经过反复论证增加了首饰设计与工艺、制冷空调、高尔夫管理等专业,1996年,又增加了物业机电与综合布线、机械CAD与CAM、食品生物工程等专业,使专业设置更为合理,较好地适应了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充分体现高职职业性、岗位性、应用性特色,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技能教学,侧重于提高在职业岗位中的实际应用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现在学院26个专业,除基础课外,理论课与技能课比例为5∶5,让学生通过大量时间实训,达到技能技巧熟练,能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学院还注意强化实用英语和电脑教学,使各专业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各行各业第一线的直接生产者和管理者。

郝建平(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

我校是一所以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十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中,特别是在进入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规律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同样存在一个面对市场的问题。从围绕计划到面向市场,在这巨大的变化中,我校围绕社会需求,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是坚持教育思想的转变。以社会需求为办学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是坚持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转变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坚持教学改革,建立灵活适用的、使学生有竞争力的教学模式。我校在十几年改革与发展中,教学计划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教学时数充分,特别是技术与职业教学时数较多,以保证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性;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单独设课,自成系列;计算机系列课程得到加强,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开发能力;探索了课程模式的改革,如按能力中心和问题中心设课,将课程适当综合,形成了模块式课程结构;特别重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五年不断线,并始终强调了一个较高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实行二三分段,前二年甚至前三年分大类专业,后二年再细分专业组织教学。某些专业最后一年再细分专门化,这样的安排相对比较灵活,能及时地按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王希富(北京房地产职工大学校长):突出应用,学习与工作接轨

我校是以中国古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两个特色专业为骨干专业,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

中国古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设计、施工和管理一线输送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培养目标调整方面突出了“应用”,既要学生掌握古建专业理论知识和现代工程手段,又要练就很强的动手能力,懂技艺,会操作。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并按照能力模块、能力要点和能力要素的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安排不同的教学实践。能力要素的培养,贯穿于教课之中,采用现场教学、测绘教学和综合练习、作业来完成;能力要点的培养,则安排集中的生产实习和考察学习;能力模块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安排教学实习、毕业考察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看(参观考察)、画(测绘实体)、摸(动手拆卸构配件)、做(实际操作)、练(作综合练习),渐渐加深综合能力,并开始进入工程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将学习与实际工作“接轨”,一到岗位即可进入“角色”而胜任工作。我校教师和学生曾主动请缨参加布达拉宫的修缮设计工作。师生们跨过千山万水到西藏后,克服严重高山反应坚持工作。和同去的院校相比,我们不是名牌,但大家决心:不适应环境炼毅力,不是名牌创优质。对布达拉宫建筑残毁情况进行了测绘、研究、分析,完成了“西藏布达拉宫部分残毁原因分析及修缮方法探讨”的课题和论文,并做出了详尽的修缮方案,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布达拉宫修缮设计任务,受到李铁映同志以及藏族僧俗和布达拉宫修缮办公室的称赞。

二、展望篇

方向已明 任重道远

主持人:近几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改革、实践、探索的时期。在这时期,国家明确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发展方针,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张天保(国家教委副主任):坚持三个“有利于”,实行“三改一补”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又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实际,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已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利于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培养基层和农村需要的高层次实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科教兴业第一线服务。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内涵发展为主。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主要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专学校改制等方式作为补充。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改一补”。

在“三改一补”中,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普通专科数量很大,其中不少办学历史悠久,条件较好,目前改革的方向也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所以,现在的普通专科(主要是非师范的专科)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要把专科改制为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专科学校要坚定改革的方向和决心,加快改革的步伐。原来的短期职业大学和部分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成人高校更要加快改革步伐。几种类型的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朝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努力,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尽快形成一支重要的力量。

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教委决定,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新增招生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把新增招生计划用于已经明确的高等职业学校和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有关学校,如:普通专科示范学校、示范专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大学;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试点专业等。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当前要把兴奋点和注意力放到深化改革和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上,这样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我们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基层、办出特色、积极试点、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以上摘自张天保同志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主持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验不断积累,特色正在形成,理论日趋成熟。但从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孟广平(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要解决好三个认识问题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认识有较大分歧的话题。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为什么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怎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为什么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是共同的呼声,然而实际上却有不同的出发点。用人部门要人才,要求培养有别于现有的普通高校培养规格的另一类型人才,以适应一些新岗位的用人的需求,所以要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领导要安定,要求办高等职业教育以便为众多高考落榜生安排一个出路,以求社会安定,或是希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所以提出要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要生存,一些成人高校为了扩大生源,一些中专学校为了能升格,所以积极赞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家长和学生要学历,所以也呼吁多办高等职业教育,多一条升学的路。有不同的出发点并不奇怪,而且都有其合理性,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的集合体,但是必须有一个为主的出发点,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为主的出发点应是适应新类型人才的需求,而不应是其他。

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出发点自然得出不同的答案,例如:有的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水平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点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有的主张培养高级技工的教育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等等。从适应人才需求出发,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培养与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人才的教育。其课程结构要求更侧重理论的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多方面涉及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养成。这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问题和难点,是需要不断致力研究、实验、改革的重点。如果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认识上没有基本的共识,按照各自的认识去发展,必会带来令人忧虑的后果。

怎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的方针是“三改一补”。但是在两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一是发展规模,二是对“一补”的掌握。

在发展规模上,分歧在于“从紧”还是“按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防止不顾需求与质量,一哄而起,这是很必要的。但是,还要看到在许多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的技术人才急需,需要积极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不算小,所以计划部门从紧控制高校的规模。但是这不应波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把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控制普通高教的规模分开考虑,分类规划,区别对待。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也会成为地方和中央之间、用人部门和教育部门间的矛盾。

在“一补”上,分歧在于如何对待现有的中等专业教育。要防止有的中等专业学校不顾条件与需求而盲目追求“升格”,这也是必要的。但是,还要看到中等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类型上是基本相同的,而且有些中专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优于某些“三改”的学校。从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出发,充分利用这些中专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能投入较小,质量效益更有保证,总体上更为有利。所以,在“一补”的掌握上,控制中专“升格”不应是第一位的,全面优化、选择才是第一位的。

闻友信(中国职教学会秘书长):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改革深度

当前关键的问题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和推进改革深度。

一、要切实抓好教育思想的更新工作。要求社会支持高职,首先需要教育部门自身具有共识,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全方位看待各类教育。发展高职是高教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冲破现有陈旧的高教格局。切不可将发展高职看成为职教体系内部的事,而应和高教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相互配合。

二、管理体制可从计划经济的定式思维中跳出来。改革高教、发展高职,都是新的改革实践,应在宏观指导下,放手让基层实验。近年经济体制改革,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和精神,基层都可大胆探索。相对说来,教育体制改革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有点滞后。今后对学校能否适当宽松一些。

三、要加快以法治教步伐。指导高职发展,以往多采取开研讨会、领导讲话或以笔名发表文章的方式进行,而很多高职学校都希望在适当时候对此能发个文件,以便有所遵循。同时,还希望即将出台的《高等教育法》或今后制订的《实施细则》中,能对高职的办学特点有所反映。如衡量普通高校办学水平可以通过是否列入211工程, 拥有院士或博士生硕士生指导点以及发表论文等数量多少来看,但对于高职就须区别对待,否则就会导致办学思想的模糊或混乱。

四、要通过加强改革力度,促进高职健康发展。1.“三改一补”政策还须配套,高职能否发展决定于“三改一补”能否落实,专科转向是其中重点,也是高职能否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成败所在。过去专科长期转不过来的原因要弄清楚,恐怕许多现行政策吸引它向相背方向发展是主要根源。要扭转局面,是否还应该制订一些配套政策或措施。2.要寻找能有力推动高职发展的内在机制,关键在于解决办学活力问题。市场经济靠法治、竞争、效益等机制运行,教育当然不能简单等同经济,它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接受社会检验、优存劣汰、专家评估等做法可能仍有积极促进作用。

叶春生(江苏省高教学会会长):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这里所说的教学领域的改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而是教育“转型”的改革,即从普通高等教育类型,转变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改革,是要按照高职教育特点、规律,建立起新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不是在原有教学体系上增增减减、修修补补所能奏效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是按照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二者密切结合,相互渗透,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顶岗工作。这与以学科为本位、按照学科设置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明显不同的。

目前,不少职业大学和一些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正在选择若干专业进行教学领域改革的试点;有些学校经十几年的探索,教学改革已经卓有成效,部分专业初步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受社会欢迎。但毋庸讳言,相当多的学校,特别是在专科层次中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高等专科学校,多数仍处于观望、犹豫之中。除了领导部门决策上以及政策上的因素之外,有些同志总认为办高职教育是学校“降了格”、“掉了价”,还有些同志习惯于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总想尽可能地保留它,因而难以迈出坚定、有力的改革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的重大举措,是调整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一种教育类型,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层次,两者无高低贵贱之分;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可转变学科本位观,树立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观。

当然,深化教学领域改革的障碍,不能仅仅归结为思想观念上的原因,还有实际问题。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如何使有关的政策、制度、规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二是高职教育的设备条件要求高与投资不足的矛盾;三是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与多数教师缺少专业实践经验的矛盾。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以为,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制订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应政策和规定。如职称评审问题,对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甚大,现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用的却是同一评审标准。实际上是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来要求高职校教师。如此,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得起来呢?办好学校靠教师,教师这一头政策不理顺,又如何能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呢?又如,办职业教育对设备条件要求高,学生毕业后的回报率也较高。因此,其收费标准也应高于普通学校,这在中等教育阶段已普遍实行。但在高等教育阶段,收费仍是一个标准。这也应按照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则,区别不同地区情况,适当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费标准。

关于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开辟经费渠道。以增加对高职教育的投资,首先要使主渠道投资到位。为此,教育、财政部门要制订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均经费标准,并督促主办单位予以落实。国家和省(市)要拨出专款,支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用于奖励办出特色的专业和学校,资助编写特色教材和召开国内外高职教育研讨会,以及奖励有关高职教育的优秀论文、专著等。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要积极发展与用人部门的合作办学,既建立必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又要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充分运用企、事业和社会上的设备条件,共同培养高职人才。

王建勋(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最迫切的是课程体系的建设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确定之后,合格的教师和适用的课程体系是关键。但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看,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还很重,最薄弱的恰恰是教师和教材这两个环节。高职院校缺乏合理的师资培养渠道,而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还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都与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有一段距离;从我院及一些兄弟院校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借用的是普通高校的教材,学科性较强,应用性较差,社会生产中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能尽快反映到教材中来,教学中很多教师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案的实施,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门课程都形成能适应高职教学要求,有利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职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形成,正确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高职办学方案才能转化为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因此,就目前来看,课程改革已经构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点和难点,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王庆龙(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走以内涵发展为主之路

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职业大学,是我国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最早兴办的学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雏形。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职业大学踏上了艰辛探索之路,在管理体制、办学形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学生招生和毕业分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为高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职业大学高峰时曾达到128所, 现在有74所,在校生有10万左右。探索之路的艰难,从数字的变化也可见一斑。它要冲破一切世俗的旧观念,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些职业大学对进一步改革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还违背初衷,办走了样。职业大学的改革之路仍很长,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绝非易事,在提倡积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教育资源,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结合起来,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切不可一哄而起。目前有些地方,乱设专业,乱挂高职的牌子,这样做很容易搞乱搞烂,砸高职的牌子,希望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改革、改组、改制,重点是改革。在现有高教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改革,抓出成效,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改革,首先应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区域经济和科教兴业结合起来,在调整培养目标上狠下功夫;搞好办学体制的改革,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围绕这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搞好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备与设施建设,努力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效益。

严雪怡(原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防止出现高职培养水平和中职差不多的问题

可能有人觉得很奇怪,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处于两个不同层次,怎么会差不多呢?这种情况在普通教育确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两个层次的文化基础及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专业理论水平明显不一样。但在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按照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来衡量水平,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水平不作为主要依据,这就有可能导致高职与中职的培养水平差不多。

学习文化和专业理论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学习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逐步提高过程,这种能力和技能虽然也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之上,但与文化及专业理论有不同的学习培养过程,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不能用一般的文化学习、专业理论学习来替代。这就有可能一个文化层次很高的人和一个文化层次不高但已达到必需要求的人,在进行同样职业技术教育后,两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范围内,大专与中专培养目标差不多的现象在八十年代即已发现,当时提出了大专与中专学制不顺问题。但是,按照普教规律是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的,因而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十几年,这个问题已愈来愈清楚,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中专校的在校学生一边学习中专课程,一边报考高等专科自学考试,不少学生在毕业时得到中专和高等专科(自学)两张证书,而且在全国很多省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这完全说明这两张证书虽然层次不同,所学内容却是差不多的。

张薇之(原中国高等职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珍惜各种探索,热比冷好

目前现有的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已广泛开展了关于培养目标、专业设计、教学计划的试验与总结,校际之间这方面的交流学习也已开展起来,大的趋势是好的。一些重点大学也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探索,有试办高职班和建立高职专业的,有成立高职学院的,有进行高职教育理论研讨的,有对各地高职院校给予人力、物力和师资培训等友谊支持的,这无疑反映出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热情关怀和支持。许多民办高校也在积极地探索走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可以看出当前形势非常之好,人心所向,大有希望。“热起来,会不会乱?”我以为保护这种热情非常重要。乱不乱,关键在领导管理。抓起来,抓紧些,加强领导管理,一定是热比冷好。

主持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当前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已明,大政方针已定。只要我们加强对十五大精神的学习,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  ;  ;  ;  ;  ;  ;  

为什么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