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支持研究_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中部老工业基地现状、问题与政策支持重点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基地论文,现状论文,重点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

经过“一五”和“二五”时期的建设,一大批工业企业相继在中部建成,奠定了中部六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部老工业基地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变化,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全国相比,工业出现了相对衰退的迹象。为全面揭示中部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部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及中部的地位

2004年,中部六省总人口为3651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88.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39.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4.9%。从历史上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六省总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基本上维持不变,而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低于其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从总体趋势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减小,但自2000年以来,这一数值一直徘徊不前。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见图1)

2004年,12个老工业基地(国家支持的第一批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依次为武汉、洛阳、太原、郑州、焦作、南昌、湘潭、淮南、大同、平顶山、长治、株洲)城市总人口为5208.86万人,占中部六省总人口的14.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9.01亿元,占中部六省的比重为25.6%(1995年为23.2%,2000年为24.8%),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24个,占中部六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24%;工业增加值2461.04亿元,占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24%。其中,一些老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巨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如武汉、郑州、洛阳、太原四个城市分别为526.47亿元、402.71亿元、256.28亿元和230.10亿元。

(二)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

2004年,中部六省人均GRP为8789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中间价)计算,折合1002美元,低于全国1272美元的平均水平;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人均GRP为15741元,折合1902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图2可以看出,中部六省人均GR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趋势和增长幅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中部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人均GRP在1995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总体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95~2000年、2002~2004年增长幅度更高。

从图3可以看出,中部六省人均工业增加值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明显加大的趋势。中部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人均工业增加值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自2002年以来,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无论中部六省还是中部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工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现出衰退的迹象,这种衰退自2002年以后更呈加速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部老工业基地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全国总体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但从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的GRP构成来看,中部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比重普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增长缓慢,有些老工业城市第三产业甚至出现下降。(见表1)

表1 老工业基地城市三次产业结构(%)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郑州7.3∶53.5∶39.2 5.7∶49.2∶45.1 4.6∶53.6∶41.8

洛阳9.2∶58.5∶32.3 9.3∶54.6∶36.1 9.8∶58.7∶31.5

焦作

17.1∶56.8∶26.1 17.2∶50.6∶32.211.5∶59.8∶28.7

平顶山 19.5∶50.4∶30.1 15.1∶52.4∶32.512.9∶58.2∶28.9

淮南

14.6∶56.7∶28.7**

13.8∶46.6∶39.6

12.35∶52.16∶35.49

武汉9.2∶46.8∶44.0**6.7∶44.2∶49.1 5.2∶46.2∶48.6

太原

—3.7∶49.5∶46.8* 3∶55∶42

长治

13.9∶54.0∶32.1*9.4∶63.3∶27.3

大同

—4.1∶53.5∶42.4*6.4∶59.5∶34.1

株洲

21.4∶47∶31.6

16.0∶47.4∶36.6*

14.2∶48.9∶36.9

湘潭

19.8∶44.6∶35.6 14.3∶43.4∶42.3*

15.2∶43.2∶41.6

南昌 16∶46∶38 10.6∶47.2∶42.2 7.7∶52.4∶39.9

数据来源:中部六省统计年鉴,*表示2001年度的数据,**表示1996年数据

从主导产业来看,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的主导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洛阳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化、新材料、能源等几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武汉形成了以冶金、机械、汽车、石化、纺织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轻工、建材亦具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南昌形成了汽车、医药和食品、新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家电等五大支柱产业。淮南形成了以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为主的生产基地。

(四)对外开放程度

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商投资和出口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比较而言,整个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度较低,受两者拉动作用较小。从表2可以看出,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在中部地区较高,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资依存度来看,自1995年以来,全国平均水平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中部六省和12个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先下降后上升,但其总体趋势与全国是一致的。这说明中部地区和全国一样,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越来越依靠内资来推动。

表2 中部对外开放度与全国比较(%)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外资出口外资出口外资出口

依存度 依存度 依存度 依存度 依存度 依存度

中部12市-

- 6.367.589.379.25

中部地区

6.287.344.2 4.054.625.32

全国16.19

21.52

10.33

23.077.12

35.8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部各省统计年鉴

从出口依存度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从1995年的21.52%上升至2000年的23.07%,再升至2004年的35.88%;中部六省和12个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是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这说明中部地区的出口能力在逐渐下降。实际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见表3)

表3 中部外贸出口额占全国比重(%)

1995年 2000年

2004年

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 1.7 1.5

中部地区 7 3.89 3.4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部各省统计年鉴

二、中部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部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虽然并未出现明显的衰退,近年还出现一定的加速现象,但是,工业发展却出现了相对衰退现象,并使原已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起来更加困难。中部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地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一是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工业基地的许多大型企业承担了大量本应由社会所承担的职能,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医院、居委会、派出所、水厂、燃气站、广播电视网、物业管理等一应俱全,而企业所办的这些社会职能部门,企业每年支付的经费及补贴数额巨大,给企业造成了沉重包袱。二是企业离退休人员比重大。2004年12个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占城镇在职职工的比例为36.1%,高于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将近4个百分点。目前这些人员与企业“脱而不离”,移交社会管理非常困难,企业背负着沉重的人员负担,难以激发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无法和非公有制企业展开公平竞争。三是企业债务负担重。2004年,中部六省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7%,高于全国59.2%的平均水平。

2.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一是社会保险资金缺口大。截至目前,太原市欠缴养老保险基金4亿元,大同市累计拖欠养老保险费约5.2亿元,郑州市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缺口资金30.1亿元。二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严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起步晚,目前实行“统账结合、部分积累”的制度,无法解决历史欠债问题,致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这种情况在退休人员比重较高的中部老工业基地尤其严重,淮南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10.75亿元,空账率达到100%。三是医疗得不到保障。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多数老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没有能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还有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中断缴费。四是下岗职工多,失业保险压力大。洛阳市70多万城镇各类职工中,下岗职工达11.6万人,滞留中心的下岗职工2.1万人。

3.体制改革滞后。一是公有制经济比重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2004年,河南、安徽、湖北、山西、湖南、江西六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和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分别为61.8%、58.6%、55.4%、67.0%、45.0%和76.2%,除湖南略低于全国47.6%的平均水平外,其他省份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企业改制难度大。目前能改制和较容易改制的企业均已进行了改制或破产,没改制的大都是包袱重、负债率高、人员多、安置职工资金缺口大的企业。三是破产企业的资产置换与职工安置问题。由于长期亏损,这些企业资产不仅严重贬值,而且由于对外重复抵押,产权纠纷不断,处理起来十分棘手;有些企业资产兑现后与安置职工需要的费用差额甚大,造成企业破而不关,职工离而不去。四是改制不彻底问题。部分企业改制后经营机制没有得到根本转换,存在产权不明晰,产权没有人格化,投资者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和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4.对外开放程度低。中部地区不靠海,不沿边,在招商引资中,既没有东部地区的“地利”优势,又缺乏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支持,在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比较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近年,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看,中部六省整体偏低,与其经济总量不相符。2004年,中部六省整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11.6%,略高于上海市的10.8%;中部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13亿美元,占中部地区的一半以上,但仅是上海市的55%。

5.结构调整任务重。一是工业结构层次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较多,技术密集型行业偏少,资源型产业占相当份额,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如2004年洛阳市高新技术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6%强,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8%,远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二是企业装备陈旧、产品老化。长期以来,中部老工业基地大量利税上缴,自身积累薄弱,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投入不足,致使许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衰弱。太原市的主要工业设备,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占60%,70年代的占30%,80年代以后的仅占10%。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内大而全、小而全,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有大批同行业企业,但企业间条块分割,产业关联度较小,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缺乏配套,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企业集聚。

6.经济转型难度大。一是重化工业城市结构转型困难。在市场经济时代,重化工业城市经济转型中职工身份置换任务繁重,产业转移、升级难度大。二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中部老工业基地多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许多城市资源枯竭,缺乏接替产业,急需转型,但由于转型成本高而陷入困境。三是老工业基地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困难。这些科研院所产权改革滞后,微观运行机制不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直处于“等米下锅”的运行状态,亟待转型。

7.一是“三线”企业问题。在“三线”建设期间,出于战争局势的考虑,国家按照靠山、隐蔽的原则,在“三线”后方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中部地区的“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偏僻山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工业基地开始“三线”调整改造,有些企业已经迁移转产,有些企业已经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民用企业。但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偏僻,主要零部件配套半径和主要产品的消费市场远,对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弱,工业又多属于国防、军工类行业,经营极为困难,急需调整布局,但迁移、转产费用巨大,企业与地方政府不堪承受。二是历史文化遗址上的企业问题。中部的武汉、太原、大同、南昌、洛阳、郑州、安阳、开封、长沙等老工业基地城市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还在我国八大古都之列,地下文物较多,不少的企业位于历史文化遗址之上,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地上企业需要异地搬迁,但是企业搬迁费用极高。

8.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中部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平顶山市与大多数矿业城市一样,走的是“嵌入式开发,孤岛形发展”道路,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是在老工矿区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提高而来的,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城市建设欠账多、难度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亟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老工业基地的多数企业都是在“一五”、“二五”期间建立的,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工业发展的基本理念,这些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改步伐慢,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中部六省12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47.48%、19.81%和94.71%,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排序中,阳泉、大同分列污染前二名的位置。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市综合污染指数列全省前三位,均为全国酸雨污染防治试点城市,其中长沙、株洲空气环境质量低于国家三级标准。

三、中部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重点

在对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上,有人提出8条判断老工业基础问题严重程度的标准,并认为问题严重程度决定政策支持力度(魏后凯,2003);有人在研究国家区域政策时提出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应针对萧条地区的萧条病(张可云,2005);也有人认为,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重点应按部门、项目结构和产品结构划分,分别把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节约能源和材料项目以及社会急需的短线和出口与替代进口产品作为改造投资的重点。我们认为,应当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考虑历史贡献、发展潜力、发展势头、问题严重性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等因素(高树印等,2006),结合当地发展现状和特点,综合决定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重点。

具体到中部老工业基地,我们认为,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应当是在改革和开放上,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上,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构造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支持老工业企业解决技术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支持老工业基地城市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落后等问题;在老工业基地调整上,国家应当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工业,支持发展新兴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支持衰退产业转产和“三线”企业搬迁,支持资源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前适当处理。

(一)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对外开放

1.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分离社会职能。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国有资本减持,促使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鼓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相互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大中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国有资产监督和运营体系。对符合破产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政策性破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大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步伐。按照企业办学校承担教育任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离。根据老工业基地企业办学校数量多,而财政承担能力弱的现状,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自筹一定资金,针对不同学校,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分离。对于承担国家义务教育的企业学校,按企业产权管理级次,费用分级负担,分层次移交分离。其余学校可采用拍卖、租赁等形式与企业分离,或由企业与所办学校明晰产权,实行管理权分离。鼓励办学企业以教育资产为主体和非公有资本进行合作,发展股份制学校。按照企业办医院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离。对于非营利性医院,按照企业产权管理级次,费用分级负担,移交当地政府。对于营利性医院,可以采用拍卖、租赁等形式与企业分离;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入股企业办营利性医院。对于企业办大集体和三产企业,也应在政府支持下逐步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脱离,走向市场,独立经营。对于企业办派出所或公安处等政府职能,应移交当地政府承担。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转交社区管理,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实行养老保障、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国有企业,新退休职工由企业负责直接进入社区管理,老离退休职工按照政府支持与企业分担的原则进行社区管理,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于生产经营。

2.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一是扩大统筹范围,将所有用人单位纳入社会统筹,努力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全覆盖;二是加强基金征缴,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建立国家、用人单位、职工个人合理负担的依法缴费机制;三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定破产兼并企业资产变现缴费办法,减少基金流失;四是要完善省、市级统筹,扩大结存基金的规模,增强养老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要确保发放,对所有参保用人单位做到按时足额拨付。支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以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失业人员生活救助为重点,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将所有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覆盖范围;建立起完善的失业保险登记、变更、年检、注销制度,形成完整的失业保险费征缴体系;建立完善的失业人员管理服务机制,实行失业保险对象的微机化管理和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指导。支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险基金对诊疗和药品报销的范围和办法,解决大病统筹和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3.支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扩展发展空间。积极并有选择地承接境外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移,引进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制造业项目。大力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吸引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产业和领域,支持国外大公司参与国有企业、公用事业等的改组改制。继续争取和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加快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二)支持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长期以来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装备陈旧和产品老化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落后现象严重,因此,改造任务非常繁重,迫切需要国家支持。

1.支持老工业基地进行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与开发体系。特别要推进重点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集中攻克解决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增强行业发展后劲。重点支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转型,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市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与技术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国家3~5年的支持,使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技术不断涌现,产品严重老化现象基本解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升。

2.支持老工业基地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对于有关国家安全和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应当利用国债资金、国家发展银行低息贷款予以支持;对于市场看好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引导外资或我国东部地区资金注入。经过3~5年的技术改造,使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改观,达到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期水平,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支持老工业基地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按照机会均等和公平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和按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资本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特殊人才、特殊贡献实施特殊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投入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来。通过人才向中部地区流动,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中部地区流动和聚集。

4.支持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支持老工业基地交通、通信、水利、电网和城市燃气、暖气、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老工业城市落后面貌。支持老工业基地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老工业基地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三)支持其进行结构、布局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

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层次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布局不合理,还有相当数量的“三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消耗高而效益低,所以调整任务很大,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1.大力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制造业。加强资源整合,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建设我国中部地区能源基地。重点支持山西的长治、大同和阳泉,河南的平顶山、焦作,安徽的淮南等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煤炭、火电和煤化工产业。支持湖北宜昌利用水力资源优势,发展水电产业;支持江西南昌、九江利用铀、水资源,发展核电产业。支持资源整合,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支持太钢、长钢、安钢、武钢、马钢等重点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装备水平,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比重。支持太原、阳泉、郑州、焦作、洛阳发展铝精深加工业。支持南昌、九江、洛阳、新乡、铜陵、大冶发展电解铜和铜精深加工业。支持洛阳、武汉发展石油化工,支持平顶山发展盐化工业,支持株洲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化工生产基地。依托重点企业,通过重点建设工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装备工业产品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成套水平。支持太原和洛阳发展矿山、水泥、冶金、石化等大型成套装备生产;支持太原、长治、郑州、淮南、武汉发展煤炭采掘设备和石油开采设备;支持太原、洛阳、合肥发展工程机械产品;支持郑州发展纺织机械成套设备;支持大同、株洲发展电力机车等产品;支持武汉发展集装箱船、散装水泥船、冷藏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轮等专用船舶;支持南昌发展民用支线飞机、教练机和直升机;支持洛阳、株洲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支持洛阳、安阳、郑州、武汉、合肥等发展数控设备制造业。支持汽车骨干企业走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的道路,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促进设计和生产自主化、本地化进程,增强汽车工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整车发展,以提高为国内主要整车生产厂家配套能力和积极融入全球采购体系为目标,重点培育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和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骨干零部件企业,加快发展具有总成化特征的零部件。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重点支持洛阳、郑州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超硬材料;支持武汉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支持长沙、株洲、新乡发展先进电池材料,建设我国中部地区新兴材料产业基地。支持长沙、株洲、合肥、郑州、洛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通信产品、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集成电路芯片、光纤光缆、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软件产品、数字视听产品。依托广济药业、八峰药业、竹林众生、宛西制药等重点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医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发展生物技术新药、现代中药和新型化学合成药。发挥中部地区农产品资源优势,实施名牌战略,推广生鲜冷冻加工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完善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和乳制品。

2.支持经济转型与产业合理布局。支持发展接续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支持长治、大同、阳泉、淮南、平顶山、焦作等资源型城市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煤化工、煤建材和煤电等接续产业,支持大同、焦作、平顶山、淮南等煤矿塌陷区治理,改善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支持郑州加快纺织行业的升级改造或传统纺织行业从中心城市的撤退,促使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特色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促使产业积聚,增强产业关联性;支持长治、洛阳、平顶山、南阳、襄樊、宜昌等老工业城市对“三线”企业的搬迁。

3.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减少资源消耗,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资源开采、社会消费和废弃物利用等环节,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对资源的保护。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施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和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强化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活动,充分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支持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加大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力度,建立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综合监测体系。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坚决关停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加快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继续搞好生态建设。

标签:;  ;  ;  

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支持研究_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