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今房屋建设当中,深基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内容,同时也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对此,需要做好施工把控,以科学支护技术的应用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在本文中,将就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施工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支护施工
1 引言
在现今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做好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成为了实际建筑施工当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同时,这也是一项涉及因素多、且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做好技术重点把握。
2 工程概述
我国某建筑工程,该建筑总高度104.4m,建筑面积为44154m2,地下2层,地上30层,地下整体为长方形结构,基坑最深位置深度为11.04m,为剪力墙框架结构。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即该区域原本为池塘与耕地,在经过人工填土平整后,目前具有较为平坦以及开阔的特征。同时,该工程的西、南方向同市政道路连接,而东、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居民建筑。在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使用地下连续墙以及排桩两种支护技术进行施工,因为这两种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且同附近既有的建筑与环境影响最小。
3 支护技术应用
3.1 土钉支护技术
在该技术实际应用当中,即通过土体同土钉间的磨擦作用实现土体稳固性的提升。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现场施工对拉力同弯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土钉的强度与拉力进行合理设置;第二,根据深基坑实际工作开展要求在施工前做好土钉拉拔试验,保证土钉在拉拔力方面能够对工程施工需求进行满足,并对实际施工当中的注浆力度以及注浆量进行控制。对于部分深度在12m以内的基坑边坡,在加固时需要做好时间方面的控制,保证应用期限18个月以内;第三,要根据钻机长度计算土钉支护的孔深,并做好所有土钉孔深度的明确标注,以此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第四,在实际施工活动开展中,要根据深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做好外加剂的合理选择,同时做好水胶比的严格控制,在实际注浆施工过程当中要尽可能使水泥浆材料通过自身重力的作用降落,直至将孔注满;第五,在浆液材料初凝前,要充分联系实际做好补浆处理,通常在1-2次时间。
3.2 排桩支护技术
该技术由支护桩以及防渗帷幕这几部分组成,在实际施工当中,具有着施工简单、周边环境影响小以及不存在噪音的特点,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当中。在钢筋混凝土排桩方面,其主要类型有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以及钢筋混凝土板桩这几种类型。其具体支护方式有:第一,柱列式排桩支护。即当边坡所处区域地下水位较低、且边坡土质情况较好时,即可以通过土拱进行作用,将挖孔桩以及系数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结构进行使用;第二,连续排桩支护。在软土地基环境下,通常无法形成土拱,此时则需要对支护桩进行密排处理,并在桩间做好注浆防水。同时也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板以及钢板桩的使用进行密排处理;第三,组合式排桩支护。在具有较高地下水位的区域,可以对水泥搅拌桩防渗墙以及钻孔灌注桩排桩的方式进行应用。对于开挖深度在6m以下的基坑,在无法对重力式深层搅拌桩进行应用的情况下,可以对600mm密排钻孔桩进行使用,并在桩后通过树根桩的使用做好防护处理,也可以将钢板桩以及预制混凝土板打入到其中,在板桩后进行加搅拌桩防渗或者注浆处理,在顶部对支撑以及圈梁进行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开挖深度在6-10m之间的基坑,则需要对800-1000mm的钻孔桩进行使用,后面进行注浆防水以及加深层搅拌桩处理,对2-3道支撑进行设置。而对于开挖深度在10m以上的基坑,则可以对地下连续墙加支撑,且可以通过大直径钻孔桩加深层搅拌桩的方式进行防水处理,联系实际需求对多道支撑进行设置。
3.3 地下连续墙支护
当施工位置处于软土区域、基坑开挖深度在10m以上、且周边地下管线以及相邻建筑对位移以及沉降情况具有较高要求时,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该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的优点有:第一,墙体有较大的刚度以及隔水性,在整体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地基以及结构方面存在较小的变形情况,以此即可应用在超深的支护结构方面;第二,适合应用在不同地质条件当中,尤其是要求进入风化岩层以及砂卵石地层时;第三,对周边环境具有较小的影响,但具有较高的造价。该施工技术通过对专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沿着工程轴线开挖泥浆护壁以及狭长的深槽,之后将对应规格的钢筋笼吊放在深槽当中,之后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管护,形成了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实现对深基坑的支护。
4 技术保障措施
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控制,保证施工质量:第一,加强勘查设计。在实际工程建设当中,要对安全风险因素做好重视以及实施监控,在加强设计管理的基础上对深基坑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勘查。其中,深基坑勘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防止因低价中标、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的勘查。通过设计人员同勘查人员间的交流沟通,则能够在对两者优势进行充分结合并做好安全问题导致风险因素的鉴别与掌控;第二,加强培训。要加强日常对于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以此有效降低工程人员的安全风险。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管理与技术人员是项目当中的重要主体,对此,即需要对一支技术过硬、且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队伍进行构建,做好施工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在对其工作责任感方面要增强并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保证安全、按时的完成施工任务;第三,加强工程监测。在施工活动进行前,要委托第三方对监测方案进行编制,将基坑边缘一定距离的建筑以及环境作为监控对象,如地下水情况、支护结构、基坑底部、周边建筑以及周边管线设施等等。在具体监测点位置设置方面,要保证合理性,尤其是基坑仰角以及中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监测点水平距离需要控制在20m以内。如出现异常情况,监测人员则需要及时发出警告,要求施工人员尽快疏散并做好人员安全的保证,同时加强检测频率;第四,信息化平台建立。在工程具体施工中,需要积极引导相关人员实现其安全意识的提升,在对施工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关注的基础上做好应对措施,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施工现场,要做好实时监控视频的安装,以综合性监测手段的使用做好基坑变化情况的观察。在基坑开挖时,因支护结构内力变化情况的存在,周边建筑可能会受到基坑以及地下水的影响,此时,即需要根据监测结果做好相关参数的适当调整,保障基坑施工安全。
5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层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施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需要能够做好环境特点以及技术重点的把握,以科学技术的应用保障支护工程的高质完成。
参考文献
[1]衣方彬,罗勇.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要点与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0).
[2]刘永明.简议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要点与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03).
[3]李兰新.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6).
[4]祁生明.从监理的角度浅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J].智能城市.2018(05).
论文作者:董志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基坑论文; 工程论文; 深基坑论文; 技术论文; 情况论文; 钻孔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