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耳穴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体会论文_涂宇璀

电针结合耳穴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体会论文_涂宇璀

(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333)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075-02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情反复,患者可突感眩晕,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颈椎病是社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颈源性眩晕发病在颈椎病中占9.4%~18%。我中心中医全科门诊特色治疗颈源性眩晕。近年来颈源性眩晕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将由于颈部病变导致的眩晕、头痛综合征统称为颈性眩晕,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颈性眩晕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确立,有研究指出,交感神经炎性刺激可能是主要的病因[2]。

1.病因病机

1.1 肝阳上亢:素体阳气盛则发为眩晕;或因长时间恼怒忧郁,气郁则化火,耗伤肝阴,肝阳上扰清空,则发为眩晕,或者因肾素亏虚,肝失所养,致肝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肝阳上扰清空,故见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肝火上扰心神故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皆为肝阳上亢之征[3]。

1.2 气血亏虚:虚性眩晕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除气血不足外,肾精不足也常可见到。老年人脏腑功能 衰退,肝肾不足,气血虚衰,以致阴精不能上奉,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为眩晕。

1.3 瘀血内阻:瘀血内阻,脉道不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脑失所养,故而发眩晕。症见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1.4 痰浊中阻:痰湿眩晕患者多由嗜食肥甘,伤损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蒙闭清窍而致眩晕。

2.病案举隅

(1)郭某,女,56岁,就诊于2017年4月15日。自诉头晕头胀,伴有头痛,肩颈部僵硬不适,无手术外伤史。曾服用强力定眩片,效果不甚明显。MRI示:C4~5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自觉神疲乏力,夜寐欠佳,易惊醒,二便调。取颈夹脊穴,电针治疗每次施术20min。耳穴取穴:肾上腺、皮质下、额。隔日1 次。5次为1个疗程,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头晕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肩颈不适感偶有发作。

(2)刘某某,女,68岁,就诊于2017年5月22日。自诉头晕头胀,从肩颈部到手指时时发麻,无手术外伤史。曾拔罐治疗,效果不甚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T示:C3~4,C4~5颈椎间盘膨出,生理弧度变直。眩晕时作,项背僵硬,无恶心呕吐,胃纳可,二便调。取颈夹脊穴电针治疗每次施术20min。耳穴取穴:脾、胃、额。隔日1 次。5次为1个疗程,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眩晕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遗留部分相关症状与体征,对日常生活稍有影响。

(3)张某,男,45岁,2017年6月15日就诊。自诉眩晕时作,发作时有眼前发黑,几分钟之后缓解。平时因工作关系,伏案工作时间较长。有颈椎病史3年。颈部肌肉僵硬,手指时时发麻,曾服用颈复康颗粒,颈部疼痛得以缓解,眩晕仍作。CT示:C3~4,C4~5颈椎间盘膨出,压迫硬膜囊,颈椎诸节退行性变。取颈夹脊穴电针治疗每次施术20min。耳穴取穴:肾上腺、皮质下、肝、胆、额。隔日1 次。5次为1个疗程,通过3个疗程的治疗眩晕基本消失,偶因疲劳后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短暂性眩晕。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颈源性眩晕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疗方法:患者进食1h后行针刺治疗,禁饱腹饥饿,嘱其取俯伏坐位,先常规消毒颈夹脊穴及百会穴后,使用直径为0. 30mm×40mm的中研太和一次性毫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针刺。百会穴于颠顶处使针尖与头皮呈15°~30°夹角后平刺,使得针感扩散到颈部。得气后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G6805-2)连接于双侧颈夹脊上。采用疏密波,缓慢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电针20min/次。

耳穴取穴:颈椎、神门、枕、肾上腺、皮质下、额。

用镊子夹住王不留行子耳贴贴于耳穴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按压30秒,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而定,24小时更换一次,隔日贴敷。5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期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讨论

颈源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眩冒”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弱,在外感、外伤、慢性劳损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而致气血瘀滞,造成经络痹阻不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颈源性眩晕病位在头,头为“诸阳之会”。脏之精髓,六腑之气血皆汇于头,故针刺穴位多以头部为主,颈夹脊穴。根据病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耳穴治疗。通过电针结合耳穴,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的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的Vs、Vd及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眩晕程度、生活功能障碍较前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的改变,压迫颈椎血管及神经,而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伴有剧烈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4]。

通过电针结合耳穴中医治疗,极大缓解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患者认可。治疗颈源性眩晕不仅可以调整颈椎的稳定性,从而缓解基底动脉痉挛、缺血,重塑颈椎力学平衡,解除或缓解眩晕,且此疗法疗效好,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易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辉,马善治,郭剑华.颈性眩晕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1(12):1184-1186.

[2]王非,孙海东,孙永胜.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1(8):1463-1464.

[3]程燕.中医辨证施治老年眩晕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6:35-36.

[4]刘畅.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2):65-66.

论文作者:涂宇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电针结合耳穴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体会论文_涂宇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