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不同的采血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论文_黄步雄

桂东县沙田中心卫生院 423501

【摘 要】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的方法,而观察组则运用静脉采血的方法,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验,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以及血小板(PLT)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方法的不同,其检验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相比较末梢采血而言,静脉采血方法对血液标本的影响较小,并且检验准确性较高,可以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检验效果

在临床检验中,血常规检验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比较基本和简单的一种血液检验方法,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等各项指标均能揭示血液性疾病和各类炎症的进展和发生情况,是临床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检验手段[1]。有研究表明,在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方法的不同,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检验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中3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8.54±3.4)岁,其中15例为心脑血管疾病,20例为呼吸系统疾病,5例为泌尿系统疾病,15例为消化道疾病;观察组中30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28.65±3.6)岁,其中14例为心脑血管疾病,22例为呼吸系统疾病,7例为泌尿系统疾病,12例为消化道疾病。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主要运用末梢采血法,叮嘱患者采血前8h,应该保持禁食、禁饮状态,并且采血于清晨进行,采集血液标本前,先对患者的手指部位进行仔细检查,运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将采血针扎入指间,运用微量吸管对血液进行采集,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将血液与稀释液充分混合,并将其放入抗凝管中。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静脉采血法,应该保持禁食、禁饮状态,并且采血于清晨进行,采集血液标本时,指导患者保持平稳的坐姿,选择肘部静脉部位,运用酒精棉球仔细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运用抽血针对肘窝静脉处进行穿刺抽血,穿刺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将血液与稀释液充分混合,并将其放入抗凝管中。血液标本处理好后,将其送至化验科,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检测指标包括HCT、WBC、Hb、RBC以及PLT等,检测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并且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血样混淆、血样污染以及血样遗失等情况。

1.3材料和仪器

运用迈瑞BC-3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在采集末梢血时,运用23G一次性末梢采血三棱针具,而采集静脉血时则运用1次性无痛静脉采血针。

1.4采血疼痛程度评价标准

采血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面部表情作为基本依据,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总分越高则疼痛感越强[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分别进行x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采血疼痛程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91±0.53)分,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则为(2.22±0.61)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检验,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以及血小板(PLT)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于临床上分析具体病因、评价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判断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上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检查手段[3]。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采集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关系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比较常见的采血方法有肘窝静脉采血法、桡动脉采血法和指端末梢采血法等。末梢采血法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采血方法,虽然采血的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较轻,但是末梢血中的成分比较复杂,包括了组织液、细胞液以及毛细血管等杂质成分,并且血液样本中也容易混入消毒棉球的残余部分,不仅影响检测结果的可信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还容易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影响检测精确度[4]。相比较末梢采血而言,静脉采血的血样抽取量多、血液成分较纯、杂质少,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并且可以重复进行检测,不会影响分析仪器的精确度,还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5]。此外,有研究表明,末梢采血出现溶血的几率较高,而静脉采血则不容易出现溶血,并且血液的纯度较高,不容易混进杂质,能够重复进行检测和测试,避免了细胞、杂质组织等使血样分析仪器被堵塞而损坏仪器,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6]。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方法的不同,其检验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相比较末梢采血而言,静脉采血方法对血液标本的影响较小,并且检验准确性较高,可以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增明.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2015,20:139-140.

[2]李岚岚. 浅谈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4:7-8.

[3]何昭霞,李灵,陈杰.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 河北医学,2012,10:1504-1506.

[4]巴哈尔古丽?卡依尔.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147-148.

[5]张依军.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16-117.

[6]喻惠雯. 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J]. 现代养生,2015,14:41.

论文作者:黄步雄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的采血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论文_黄步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