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地位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也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问题本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但目前在经济界、理论界出现了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行股份制,职工不是企业的主人,股东才是企业的主人等等。这些观点势必要动摇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领导地位。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领导阶级,还具不具有国家和企业主人翁地位,作为一个重大理论和政治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在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答。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市场经济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或通用作法,表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所有制或社会经济制度所独有。在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贯穿在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之中,是商品经济通过市场运行的经济形式。但是,不能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某些特殊规律也必然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必须明确,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本质的区别。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工人只有劳动力可以出卖,不可能是劳动。当工人的劳动力被资本家购买后,才会在资本家工厂里劳动。虽然资本家雇佣工人支付工资,但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工资还有剩余,这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种无偿占有,决定了私有制条件下工人作为劳动力,只能被买卖、被剥削,而根本没有在国家和企业当家作主的权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作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史的、正确的、唯一的选择,解决了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的问题,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职工群众成为支配生产资料的主人。工人阶级就能够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由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劳动者共同所有,这就排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劳而获地取得社会产品的可能。劳动力理所当然不是商品,而只是劳动群众为社会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那种把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力看作是商品,实质上是把职工当作雇佣劳动者,否定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由此看出,所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没有根据的。因此,我们绝不能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群众的主人属性相提并论,更不能取而代之。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决定了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社会化大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有了充分发展,才使得建立国有企业有了客观需要和可能,才从客观上要求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活动中,社会劳动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推进经济现代化,不断地促进生产专业化,扩大和加深社会分工,为商品经济形式下的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我国近代革命史和工人运动史雄辩地说明,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其一,中国工人阶级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者。工人阶级在旧社会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最深重、最残酷,最懂得除了消灭剥削制度以外,便没有中国劳动人民的出路。为了这个历史的追求,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其二,中国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捍卫者。社会主义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必然追求。工人阶级最懂得只有靠社会主义救中国,靠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阶级为了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三,中国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建国四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主力军和“带头羊”作用,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决定了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种性质决定,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工人阶级需要党。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从自在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不可能作为有觉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舞台。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党必须植根于工人阶级之中,与工人阶级血肉相联,息息相关。共产党如果离开了工人阶级,就丧失了为实现自己的纲领与目标而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说,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与党的内在本质要求相统一的。很难想象,如果动摇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还能巩固乃至存在。

现在,我国已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规划了我们国家胜利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宏伟蓝图。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临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的党”。加强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和核心。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目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质,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而这就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近几年国际上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的深刻教训警醒着我们:否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就丧失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动摇了党的工人阶级基础,必然动摇党的执政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反对任何否定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言论。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始终把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作为关系党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指导思想上加以明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运行的,决定了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国际上政治风云变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还很激烈的形势下进行的。国际上的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妄图“西化”、“分化”我国,扼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内在一定范围还存在阶级斗争。在这种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提供了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赋予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以领导地位。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崭新的国家政权,它充分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力和经济利益,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始终保持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的性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联,决定了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世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具体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工人阶级不仅过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阶级,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阶级。任何妄图抹杀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言论,都是对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诋毁。

实现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既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是工人阶级应负起的领导责任。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只有得到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发挥主力军作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和实现。离开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切都无从谈起。

当前,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实现这一大局,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党的基本路线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意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任务。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必须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每一位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在这群体劳动者中,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和建设最基本的动力,唯有工人阶级能够发挥领导作用。这是其他任何社会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第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决定了必须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我国目前拥有国有资产约3.6万亿元, 拥有国有工业企业达30余万家。截止1993年底,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国有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最近,据国有资产管理局对经过清产核资的全国15万户国有企业按照总资产、净资产和实现利税三项指标排队,排在1000名以前的国有大型企业,户数不足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的0.5%。 但是它们的总资产之和占全国国有企业总资产的40%;净资产之和占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的51%;上缴的销售税金总额占全国国有企业销售税金总额的52%,而提供的利润额占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66%。这些充分说明,我国国有资产高度集中在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它们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决定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只有坚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才能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坚持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搞好国有企业,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人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试行股份制,职工不再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了。果真如此吗?不,绝对不是。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决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虽然在所有制结构上有了些变化,但绝不能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中职工就不是主人了。必须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是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途径,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进行公司化改造,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责任,国家授权专门机构管理国有资产,由国家独资经营或国家控股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来进行资产经营,都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不能认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形式的变化是国有资产所有制性质的改变,从而否认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抹杀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区别,绝不能把国有企业职工当雇佣劳动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仍然占主体地位,决定了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没有变。他们不仅是国家的主人,而且是公有或公有资产为主导企业的主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主人翁地位落实到企业。任何动摇工人阶级地位的想法和做法,都将动摇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最终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坚持职工群众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内部活力的源泉。工人阶级积极性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程度,关系到能否搞好国有企业。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全国工人阶级队伍状况的调查,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总人数已达2亿人,比1978年增长一倍以上。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0%,国家财政收入的90%是工人阶级创造的。这充分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人阶级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综上所述,应该充分肯定,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没有变,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变,国有企业性质没有变,决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没有变,也不能变。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最坚定的领导阶级,是共产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所必须依靠而且完全可以依靠的最基本的力量,也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奔向小康宏伟目标的中流砥柱。因此,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